第218章 ,想要挽倾天的贺函(2/2)
女真人也是了10多年时间才一步步把朝廷挤出辽东的。现在整个大明上下再也没有人敢轻视大同贼寇,反而认为大同贼寇的攻坚能力远远在女真人之上。
然而,大明的高层却无奈地发现,他们已经没有办法限制大同贼寇。大明的九边重镇已经被大同贼寇吞了4个,同时他们也不像辽东的女真人一样,盘踞在塞外辽东,只要守好燕山防线就能堵住女真人。
但现在大同贼寇占据关中,朝廷想堵都没办法堵,打打不过,防防不住,整个中原腹地就这样暴露在大同贼寇的进攻范围当中。
崇禎听完不由得羡慕又苦涩地笑道:“在700万亩土地上均田,敢毫不留情的清洗地主土绅,徐晨虽然是贼寇,但朕也不得不承认他好大的气魄。”
而后他神情严肃起来,说道:“但太祖传下来的江山不能败在朕的手中,爱卿有什么办法能够战胜大同贼寇吗?”
贺函神色庄重,缓缓说道:“从三年前臣就一直在想如何击败徐晨这个贼子。徐晨他的强大不但在於他的军事力量,更在於他通过大同社抗旱会这个两个组织,动员了所有农户。
也正是因为有大同社,徐晨可以毫不在意当地的地主士绅,因为即便没有这些人,他也可以通过大同社来统治地方,他反而可以用地主士绅的財產来收买农户。”说到这里,他又长嘆一口气,“朝廷现在要钱粮没有钱粮,要土地没有土地,几十万士兵都打不贏几万女真人,更不要说想要战胜几十万拥有土地的大同贼寇。”
崇禎无奈地摇头,心中暗自感慨,这算什么世道,贼寇居然也比他有钱。
贺函接看说道:“但朝廷也拥有自己的优势,朝廷天然占据大义,陛下,您就是天下地主士绅的中心。徐晨既然可以用土地收买农户,您也可以用徐晨和大同贼寇来威胁地主土绅,以陛下您的名义组建一个能团结地主士绅的党社,调动整个大明地主士绅的人力物力財力,让他们在中原募兵,组织团练,臣相信以大明士绅200多年的积累,人才的优势,绝对在大同贼寇之上,定可以战胜他们。”
但崇禎听完贺函的这个上策后,却是眉头紧皱。要是他刚刚登基,可能会毫不犹豫地听从贺函的话,那时在他眼中东林党就是仁人君子,任用他们就能让大明再次伟大。但经过了这4年的时间,他终於意识到东林党的无能,他们並不能改变大明,反而在结党营私,一步步蚕食大明的根基。所以在现在崇禎眼中,任何的党社都是害群之马,贺函的意见在他看来只能加剧大明內部的党爭。
同时把兵权下放到地方上,必然导致地方做大,诸侯割据,组建团练是万方不能,崇禎不想让自家的江山像东汉一样直接分裂。
他沉思了一会儿,问道:“爱卿还有其他办法吗?”
贺函內心暗自嘆息,天子终究还是不愿意用能拯救大明的策略啊。
但他很快又镇定下来,思索片刻后说道:“朝廷效仿大同贼寇组建新式的军户,臣请陛下拿出所有的皇田,以安置新军。”
崇禎內心虽然有点不愿意,但想到为了保住大明的江山,让出这点由地文何妨。只是他还是迟疑道:“这点田地远远不够吧。”
贺函解释道:“此次女真人杀入了几十万的人口,劫掠了四十万青壮出关,
这百万人口留下的土地当超过百万之数,再加上原本直隶的军田,朝廷想办法把这些由地清理出来。同时朝廷夺回盐引的控制权,抄儿大盐商的家,一年当可为朝廷增加上千万两银子税收,臣可以为朝廷练出10万精锐。”
崇禎皱眉,面露难色道:“爱卿此策可不好做,每一步想要完成都非常艰难。”
贺函目光坚定,语气决然地说道:“陛下,再艰难也要做,大同贼寇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他们现在不出关中是想积累实力,等他们实力充足了,危险的就是朝廷。”
崇禎沉思了半天,脑海中不断权衡著利弊。最终,他咬了咬牙,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光芒,说道:“好,朕就和爱卿一起来挽这个天。”
没多久,贺涵和崇禎在乾清宫的那番深入对话,就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到了大明24监掌印太监们的耳中。
在那装饰奢华却又透著几分阴森的太监议事室內,几个掌印太监围坐在一起,气氛压抑而又紧张。其中一个身材肥胖、满脸横肉的太监,猛地一拍桌子,
怒目圆睁,大声咆哮道:“这贺涵果然是个疯子!在得罪了官员、勛贵之后,居然还敢得罪我们!他以为自己是谁?张居正吗?张居正都不敢像他这样猖狂,把手伸到內庭当中来!”他的声音在室內迴荡,充满了愤怒和不满。
另一个尖嘴猴腮的太监也跟著跳了起来,双手叉腰道:“我等这些无根之人,辛辛苦苦在这宫中熬了一辈子,就盼著有个安稳的养老之地。这贺涵匹夫,
居然想把我等的养老之地都给剥夺走,此人留不得!”他的脸上满是怨毒,仿佛贺涵是他不共戴天的仇人。
这时,一个满头白髮、眼神深邃的大太监缓缓地站了起来,他的神情显得格外镇定。他轻轻摆了摆手,示意眾人安静下来。然后,他用一种低沉而又充满威严的声音说道:“莫要如此急躁,把今天他和天子的对话传出去,会有人帮我们收拾他的。他把所有人都给得罪了,活不久的。”
他的话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让原本喧闹的室內瞬间安静了下来。
其他太监们纷纷投来敬佩的自光,对这位老太监的智谋和沉稳表示折服。
“老祖宗,您说得在理。这贺涵如此行事,简直就是自寻死路。我们只需坐山观虎斗,让那些被他得罪的人去对付他。”一个年轻的太监諂媚地说道。
“不错,这贺涵不知天高地厚,以为有天子的支持就能为所欲为。他得罪了官员,官员们不会放过他;得罪了勛贵,勛贵们也不会善罢甘休;现在又得罪了我们,他在这朝堂之上已经是四面楚歌了。”另一个太监附和道。
京师,福满楼。
这座平日里热闹非凡的酒楼,今日却因一场特別的聚会,杨鹤罢免之后,第一次有老友相约他聚会。
杨鹤接到邀请时,心中满是异。他本以为自己远离官场,早已被昔日的同僚们遗忘。但既然老友相邀,他还是欣然前往。当他迈著沉稳的步伐走进福满楼的雅间时,只见黄道周、钱谦益、侯恂早已等候多时。
杨鹤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抱拳拱手道:“让各位久侯了。幼玄兄,你们都是朝廷的官员,日理万机,怎么今日有空閒邀我这个平头百姓相聚?”
钱谦益脸色严肃从怀中拿出一份书信,递到杨鹤面前,说道:“修龄你看看,你这位门生干的事情。”
杨鹤接过书信,目光迅速扫过上面的內容。他的內心不禁一惊,而后不由得苦笑起来。他和天子的对话都能泄露出来,可见有多少人对他不满了。他做的事情,算是把朝廷各方势力全得罪光了。
侯恂一脸严肃地说道:“他这是想把天捅一个窟窿出来啊。如此行事,简直是不顾后果,朝廷已然如此艰难了,哪里还经得起他这般折腾。”
黄道周皱著眉头,语气中带著几分忧虑:“贺函不但是我辈读书人,还是大明少有的將才。如今天下动盪不安,正是他用武之时。修龄你还是多劝说一下你这个门生,让他多关注军务,不要太过於沾染朝廷的政务当中。他如此蛊惑君王,是嫌我大明还不够乱吗?”
杨鹤无奈地苦笑道:“我能理解他內心的紧迫。幼玄兄你们没有去关中,没有见识过大同社,见识过徐晨这个贼寇。他的野心可不止是顛覆大明朝,还要顛覆儿千年来的天下秩序。他已经公开宣言要消火家天下,消火士绅,恢復公天下。其人又擅长蛊惑人心,朝廷再不想办法振作,只怕这天下就真危险了。”
黄道周和钱谦益听了,脸上露出有些不信的神情。他们两人都是文学宗师,
在他们看来,所谓的“大同之志”不过是空洞的口號,能蛊惑多少人呢?
杨鹤见状,知道他们难以理解,便说道:“某只说一事,关中儿万读书人,
徐晨蛊惑了其中大半加入他的大同社。这就是为什么大同军占领一地后,治理起来相对顺利,因为在徐晨的魔下有太多的读书人了。”
黄道周和钱谦益两人听到这话,猛然一惊。歷来叛乱若能得到读书人的支持,那情况就非常严重了,轻则重创当时的王朝,重则改朝换代。
侯恂不敢相信地说道:“读书人深受皇恩,他们总不至於像那些无知的农户一样被叛贼蛊惑吧?”
杨鹤嘆了口气,缓缓说道:“徐晨这个贼子异常重视读书人。他还在没叛乱之时,就以大同之志结社招揽读书人。而在他们叛乱之时,关中旱灾连连,百姓苦不堪言。朝廷不但不抚恤,还不断地增加税负。那些青年人本来就没多少生活阅歷,被徐晨这样一蛊惑,就记恨上朝廷了。再加上徐晨提出彻底想要改变世道的想法,对他们而言充满了吸引力,所以才会被他拉拢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