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秋粮问题(1/2)
第228章 ,秋粮问题
会议结束后,大铁锤代表徐晨去送这些作坊主离开会议室。刚踏出会议室的门,这些人原本紧绷的神经明显放鬆下来,气氛也变得轻鬆了一些。
大铁锤的师兄李铁山率先开口,满脸担忧地问道:“铁锤,高炉炼铁的產量可不小啊,而且点火之后就不能再熄火了,你们都督府真能用得了这么多铁吗?”
封建时代东方的生產力一直是全球的顶点,原因就是在东方早早的点开了高炉科技点,炼铁的成本得到了极大的降低,產能极大的增加,而且在接下来的上千年时,直接把铁的价格从奢侈品打到了日常消费品的水平。
战国时期一斤铁的价格差不多是四五十斤粮食,而到了大明只值四五斤粮食,廉价的铁器可以让东方开拓出江南。量產低价的钢铁,使得东方的农业生產一直处於全球领先水平,而西方大规模普及铁器年纪差不多就是从这个时代开始,他们的沼泽荒野才开始逐渐被开发出来。
而在东方点开高炉技术之后,铁的產能已经不是难题了,难的是没有足够的市场,而高炉点燃之后一般都是不能熄灭的,没有足够的市场,原始的炼铁炉反而更加划算。
另一位作坊主也在一旁附和道:“是啊,这次就要5000万斤,后续还有一万万斤。哪怕是用来製造火枪、火炮,也用不了这么多铁啊。建一个高炉,那可是要不少银子的。要是刚建好,你们都督府就不要铁了,那我们可就亏大了。”
大铁锤看著眾人担忧的神情,笑著安慰道:“你们放心,不要说一亿斤铁,
就是明年、后年,只要你们能生產出铁,都不用担心销路问题。”
接著,他满脸得意地炫耀起来:“俺在延安府弄了一个一次可以炼铁2万斤的高炉。大家都知道,炉子大了,需要的铁矿、煤矿就多了。俺一次加料要几千斤,一般的投料车根本装不了这么多煤炭,而且重量太大,地面也承受不住。后来,经过都督的提醒,俺在车子的轮子下面加了一节木轨。这办法可真好,不但车子的载重量大增,而且推动起来更省力,投料也不成问题了。
不过后面木轨太容易烂,俺又想到了铁包木轨。再后来,俺还把轨道连到矿场,运输矿石的效率也大大提升了。”
大铁锤越说越兴奋,继续说道:“都督府的转运司大使李自成看到了俺的木轨,认为可以建设这样的轨道来运输粮草,就上报给了都督。都督认可了这个想法,打算修一条长安城到蓝田县的木轨道路。要是成本可以控制的话,以后这种木轨会连接整个关中所有的城池。你们想一想,这得需要多少铁啊?”
“把铁铺在地面上,这要多少钱啊?”这些铁匠们听了大铁锤的话,都被大同社这种天马行空的想法给震惊到了。
虽然大明的炼铁技术在当时比较先进,但一斤铁的价格也在20文钱上下浮动。可以说,在这个时代,铁器除了在大明之外,在其他地区都能算是奢侈品,
连歷史书上都没说,铁锅其实也是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產品,现在把这么珍贵的铁铺在地面上,他们都被大同社的豪气给震惊了。
大铁锤看著这些同行,傲然说道:“我们都督府什么时候缺过钱?”
这话一出口,现场的气氛瞬间变得有些尷尬,大家心里都在嘀咕:你都督府是不缺钱,但这些钱全是从我们这儿抢走的。
好在大铁锤很快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他赶紧打圆场道:“大家往前看嘛,
现在大家都是自己人了,俺们都督对自己人可好了。”
他拍了拍自己的胸脯,继续说道:“你们看俺,以前就只有一个小铁匠铺子,现在俺掌管著都督府最大的炼铁厂,而且炼铁厂当中还有俺的半成股份,每年都能赚几千两银子。你们当中有几个人能比得过俺?”
李铁山听了大铁锤的话,思索了一会儿,咬了咬牙说道:“铁锤,你帮俺升级一下炼铁炉子,就建你们那种一次能生產2万斤铁的高炉。”
眼看看打铁技术不如自己的师弟都发达起来了,他有点不甘心,决定搏一把。
既然未来不管他们炼出多少铁,都督府都会全部消化掉,这些作坊主们自然也就放下了最后的顾忌。有人喊道:“俺也想建一个高炉,不过俺的本钱没那么大,大铁锤,你帮忙指导俺一下,建一个一次能炼1万斤铁的炉子,还有都督说的那个炼钢的炉子,你也给俺弄一个。”
大铁锤耐心地解释道:“那叫石墨堆堝。”
又有一个作坊主急切地说道:“俺也要个能炼两方斤的高炉,那个什么石墨坩堝也来一个。俺没有那么大的本钱,你能不能问问都督,俺的钢铁厂可以给都督府一半的股份。”
这个作坊主心里还是有些害怕,虽然这次被放回来了,但谁知道以后还有没有类似的事情。他想来想去,还是决定用老办法,找一个最大的大腿抱住。要是大同社投了钢铁厂的股份,那自己就可以算是自己人了。
大铁锤点了点头,说道:“俺可以帮你去问问。”
会议室內孙磊皱著眉头担忧地向徐晨问道:“都督,一个地区有几个高炉就足够了。
您一次要建这么多高炉,我实在担心以后生產出来的铁用不光啊。”
孙磊有这样的担忧並非毫无道理。去年延安府生產的铁就超过了1亿斤,大铁锤的那个炼铁厂更是占据了一小半的產能。对於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延安府的钢铁產量已经多得超乎想像,多到他们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消化。
然而,在徐晨眼中,这1亿斤铁换算下来也就5000吨左右,连小钢铁厂的產能都算不上,这不过是土高炉的正常產量罢了。
徐晨心中清楚,真要是修建铁路,5000吨钢铁能铺设的路程少得可怜,根本不够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