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500年一遇的旱灾(2/2)
其他新投靠罗汝才的小弟自然不知道他的事跡,听到他这话一个个也雄心万丈起来。
以前他们可能是令人唾弃的土匪,但以现在大明的世道未必不能建功立业,成为开国功臣。
当即有一个叫九纹龙的小弟站起来,激动地说道:“大哥,我等皆想建功立业,您说该怎么办吧?”
“对大哥,我等都听您的。”其他头目也纷纷附和道。
罗汝才满意地点点头,他看著眾人,说道:“天下各方英雄。想要建功立业就必须分地,关中的大同社是这样做,甚至连辽东的女真蛮子都是因为分地才能以区区不到百万之眾抗衡朝廷十几年时间。”
“今天我们也要在颖州城分地,跟著我们的人一户得到50亩地,什长分七十亩,百夫长分百亩,千夫长分千亩,各位兄弟暂时给你们分3000亩,等我等建功立业之后,你们就是开国功臣。”罗汝才的声音充满了自信和豪情。
罗汝才的分地计划听的所有人都豪情万丈,九纹龙当即说道:“大哥,欲成大事,必有名號。名正才能言顺,上苍不公,大哥替天下百姓討回公道,大哥何不成为天公將军。”
下山虎皱著眉头,说道:“这不是张角的名號,但他们失败了,这名號不好。我等为百姓均由,不如就叫均天將军,而且口號也可以学大同社的,徐晨只愿意给30亩地,我们可以给50亩地,比他还大方。”
“50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天下的百姓听到这个口號,都会来投靠大哥的。”下山虎虽然觉得自己大哥会出事,但还是老老实实的帮他出主意。
罗汝才想了想,说道:“均天將军,这个名號好。”
而后他看著自己的小弟严肃道:“要成大事就要严明军纪,从今日开始我等就不是流寇,而是替天行道的正义之师,以后各位要是做出违反军纪这事,就不要怪为兄不讲情面了。”
“遵命!”眾人齐声道,他们的声音响彻了整个颖州府衙。
罗汝才看著眾人,升起一股大丈夫当是如此之感,他这些小弟未必会输给徐晨的那些手下。
开封府杞县。
炎炎夏日,天空像是被火烤过一般,万里无云,那炽热的太阳如同一个巨大的火球,
无情地炙烤著大地。脚下的土地早已乾涸得不成样子,仿佛一位饱经沧桑老人满是皱纹的脸,一道道裂缝纵横交错,仿佛是大地在痛苦中裂开的伤口。
由地里,农户们正与这乾旱的天气进行看艰苦的斗爭。他们顶看炎炎烈日,头上戴看用粗糙的草编织而成的简陋草帽,身上打著光膀子,古铜色的皮肤在阳光下泛著油光,那是长期劳作留下的印记。他们手中紧握著锄头,一下又一下地挖掘著自家的田地,试图延展那细细的水渠。水渠里,有涓涓的水流缓缓流淌,这水流虽然细小,却成为了他们保住粮食的唯一希望,仿佛是生命的脉络,维繫著他们的生存。
而在高高的黄河大堤上,一群农夫正喊看雄浑有力的號子。“嘿哟,嘿哟!”那號子声在空旷的天地间迴荡,充满了力量感。他们用粗壮的绳索,一点点地把一个巨大的风车树立起来。这风车的叶片足有一人多高,木质的结构在阳光下显得古朴而厚重。在这架风车不远处,黄河大堤上树立著一排又一排的风车,一眼望不到头,像是一个个守卫著这片土地的卫士。每架风车下面都连接著一根粗大的竹管,竹管一直延伸到黄河水中。
之所以要搞得这么麻烦,是因为黄河是地上悬河,黄河大堤的堤坝高出地面好几丈。
站在大堤上向下望去,仿佛置身於云端。想要利用黄河水来浇灌土地,就必须先把水提过这高高的堤坝。
如今黄河是杞县唯一的水源了。这次的乾旱情况十分严重,杞县原本清澈流淌的河流早已乾涸见底,河床裸露在外,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块和沙砾,仿佛是大地破碎的骨骼。
曾经潺潺流淌的河水如今只存在於人们的记忆之中,那悦耳的流水声也只能在梦中听见。
池塘也早已乾涸,只剩下龟裂的塘底,几只死去的鱼虾僵硬地躺在那里,散发著刺鼻的气味,仿佛在诉说看这场旱灾的残酷,
李信曾经带看村民尝试打並水,一群人拿看简陋的工具,日夜不停地挖掘,一连打好几丈都不出水。看著那乾涸的並口,村民们的眼神中充满了绝望,李信也只能无奈地摇头,把自光盯在了黄河水上。
当这座风车终於树立好之后,农户们立刻忙碌起来。他们小心翼翼地铺好竹管,確保竹管连接紧密,没有一丝缝隙。黄河大堤上的微风轻轻吹拂,带动著风车的叶片缓缓旋转起来。
“嘎子嘎子!”隨著风车的转动,竹管当中的水一点点地被提起,像是一条银色的丝带,越过黄河大堤之后,快速地流向后方的田地。水流入水渠,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是大地在欢快地歌唱。那水流所到之处,原本巴巴的高粱都好像振奋了几分,它们挺直了腰杆,像是在向人们展示看生命的顽强。
“好!”风车下面的涓涓细流振奋了所有人,大家纷纷叫好。欢呼声在大堤上迴荡人们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李信站在人群中,大声说道:“乡亲们,人定胜天,只要我们团结起来,这场旱灾就可以度过,所有人都能活下去,我李信保证,不会让你们一个人饿死。”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充满了自信和决心。
“將军真是活菩萨!”百姓们纷纷叫好,用崇拜的目光看著李信。在他们心中,李信就是他们的救星,是带领他们度过这场灾难的希望。
早在3月份,这场旱灾就有了爆发的苗头。李信带著自己的大军回到了家乡。他立刻组织村民挖水渠,修风车,投入到了抗旱救灾的工作中。
到了五月份,中原的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糕。流民越来越多,他们如同潮水一般四处涌动,所到之处,一片狼藉。河南行省有不少县城被攻破,当地的大户被灾民杀光,整个中原的士绅人人自危。他们躲在自己的深宅大院里,瑟瑟发抖,生怕灾难降临到自己头上。
李信则趁此机会,跟全县的士绅进行谈判。他把土绅们召集到一起,严肃地说道:“如今旱灾肆虐,百姓们生活艰难,如果你们不愿意出钱粮来抗旱救灾,忠信营就不为你们提供保护。到时候,流民一旦到来,你们的身家性命都將不保。”
那些土绅们一开始还面露犹豫之色,他们捨不得自己的钱財和粮食。但当他们想到外面那些四处乱窜的百万流民,想到那些被攻破的县城,想到自己可能面临的悲惨命运,他们不得不服从李信的命令。
靠著家乡士绅的钱粮,李信在杞县以工代賑。他组织了大量的人力,大范围地建风车,水车,修水渠抗击旱灾。那些原本无所事事的百姓们,在李信的组织下,有了工作,
有了收入,他们的脸上又重新燃起了希望的光芒。他们齐心协力,为了度过这场灾难而努力奋斗著。
到了6月,整个河南行省的秩序彻底崩溃。到处都是混乱的景象,流民们烧杀抢掠,
县城里一片狼藉。然而,杞县却还能维持基本的稳定。田地里,风车和水车在不停地转动,水渠里的水潺潺流淌,保住了一部分田地的粮食。
当地士绅看到这种情况,就更加不敢得罪李信了。他们知道,是李信让杞县成为了这片混乱土地上的一片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