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火烧乾清宫(2/2)
以前的大明王朝再也回不来了,往后的天下就是礼崩乐坏,兵强马壮者为王的时代了杨鹤少年是经歷了张居正改革的盛世时代,但他万万想不到自己在暮年会见到大明彻底崩坏。
內阁公署。
此刻的周延儒感觉极其奇妙,自从几日前的那场火灾之后,天子彻底放权了,连朝政大事都不怎么管了,地方上的奏摺通通交给了他们內阁,说由他们处理就可以,而他们批覆的奏摺天子一件都没反应。
他这个內阁首辅的权利变得前所未有的大,自己一言可决天下事的,让他前所未有的畅快。
“这就是宰相的权利吗!”周延儒压抑內心激动道。
兵部尚书黄世俊皱眉头道:“祖大寿的两万骑兵怎么办,不能让他们一直滯留在京师之下,要不让祖大寿回辽东?”
侯恂道:“我等了还没完全胜利,紫禁城还有新军在,这支军队是我们手中最有力的武器,给祖大寿左军都督之位,大军编练京营当中。”
黄世俊道:“天子派遣杨鹤去救援贺函了,这也是个隱患。”
侯恂笑道:“这时候天子手中的军队越少对我等越安全,且不说皇太极10万兵马把贺涵的大军团团包围,杨鹤没有本事救援贺函,即便真救出来了,我等安排贺涵为辽东总兵,让他和女真人继续斗,只要他不在天子身边,贺涵和他的新军就会成为大明手中最强大的利器。”
周延儒点头道:“若谷所言有理,我等要转变对贺涵的態度,只要他不在京师,他在辽东愿清多少田,就清多少田,现在我等最关键要做的事,就是要召集天下的士绅入京,
大家共商国事,这乱糟糟的天下也该整顿一番。”
他现在大权独揽,堪比开国时期的宰相,自然不愿意看到大明的天下如此乱糟糟了。
黄世俊道:“中原各路大军军餉的问题如何解决,朝廷不能继续再拖下去了。”
周延儒眉头紧皱,以前这个麻烦他们可以甩给天子,但现在天子放权了,这个麻烦就是他们的了。
他想了想道:“那些盐商不是准备了500万两银子,让他们交出来给朝廷应急。”
户部尚书王永光著急道:“500万两也不够,而且现在北方旱灾,最缺的是粮食。”
面对大明朝最急切的两大难题,朝廷亏空他们要从什么地方弄钱?填补朝廷的亏空,
二就是如何抗击旱灾,賑济北方的灾民。
先前他们忙著和崇禎內斗,这些问题他们都可以甩给天子,但现在不行了,大明所有的烂摊子矛盾都由他们接手了。
而这两个问题偏偏又是最难解决的,所以周延儒等人眉头紧皱。
文震孟道:“秋收快到了,到时候朝廷能喘口气,而且等资政院开启之后,有天下土绅的支持,这点亏空算不得什么,朝廷有钱之后,不管是武装土兵,还是賑济灾民都不是问题。”
其他人也点点头,在他们看来,只要资政院一开,他们团结了天下的士绅,大明遇到的一切问题都通通不是问题。
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8月15日。
永定城门外,杨鹤带领5000大军准备去辽东。
杨嗣昌不忍道:“父亲,孩儿和您一起去辽东吧。”
杨鹤摇头道:“为父走之后,你马上收拾行装回老家。现在的朝廷已经是烂泥坑了,
让侯恂他们去搅吧。”
“你要是孝顺就回老家,保住我杨家的香火这比什么都重要。”
这个时候侯恂出现,打算送一送这位老朋友,但杨鹤冷哼一声,根本不愿意和这位老友打交道,带著大军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侯恂嘆息道:“修龄,某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明江山,知我罪我,唯有春秋!”
而后他看向杨嗣昌道:“文若,留下来帮老夫吧。”
杨嗣昌道:“父亲要某回乡守住祖宅,父母之命不敢违。”他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杨嗣昌卖掉京城的宅院,打包了行李,租了一辆马车,就准备离开京城。
而此时的京城隨著资政院即將召开,变得热闹非凡,所有的读书人都在兴奋的传播著这条消息。
“天下的贤者將会匯聚京城,他们將会一起商量如何治理大明江山,旱灾会得到证据,贼寇会被平定,圣天子拱垂而治,眾正盈朝,天下必定会步入太平的盛世。”书生说的激动。
京师的百姓也听的热闹非凡,一个个嚮往不已,大明乱了这么多年,天灾人祸不断,
甚至连贼寇都打到京城底下了。
皇城根的百姓也缺乏安全感,京师的消息是最灵通的,其他地方的百姓很难知道一府之外的坏消息,只要自己家乡太平无事,他们就会认为天下是太平无事的。
但京城却不同,两京十三省的消息都会传到京城来,这里的百姓更加了解大明的情况,辽东现在被女真人占了,关中又被大同社占了,中原,山西,山东都在闹旱灾,蝗灾,大明的中都凤阳府都被贼蔻攻占了。
而且旱灾也影响到京师百姓的安稳,粮食的价格涨了三倍,柴米油盐这些生活用品价格也在涨,城中的乞弓变得更多,城外到处都是流民,这天下的局势怎么看都像大明朝快完了这节奏。
哪怕是这些平头百姓都知道大明必须要改变了,他们听著读书人说,只要建立了资政院,让天下有才能的人来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天下就会再次太平无事。
大家听这话也觉得有理,大明朝这些年这么衰败,不就是因为奸臣太多了,当年的9000岁,大权独揽,气焰囂张,不知道害了多少忠臣良將。
好在有当今天子拨乱反正,狠狠的杀了一批奸臣,至於后面为什么朝廷还没起色?
这些秀才公马上解释道:“朝中有奸臣,阉党还没有全部除乾净。但现在不同了,这么多贤者来朝那些奸臣將无所遁形。
1
杨嗣昌听了听这些討论,摇著头离开了,天下之事哪有这么好解决的,那些贤臣不拿出钱来,大明的局势照样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