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最新网址:www.69hao.com
首页 > 精品推荐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 第278章 ,米粥攻势与最后的忠义之士

第278章 ,米粥攻势与最后的忠义之士(1/2)

目录
好书推荐: 红楼:朕贵为天子,开后宫怎么了 激情年代:开局成为七级工程师 超品炼丹师:从照顾师姐开始炼丹 模拟:身化烈焰后,青梅后悔终生 我成为权臣死遁后,皇上黑化了 斩神:开局执掌命运,加入假面 女尊:没有龙王命,偏有龙王病 庆余年之范家嫡长子 重生42血染逃荒路 大学生创业,这不是有手就行?

第278章 ,米粥攻势与最后的忠义之士

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11月8日,大同镇外的北方草原,寒风凛冽,一片萧瑟。大同镇,

这座曾被大明视为九边第一重地的军事要塞,此时已尽显衰败之象。

它位於山西盆地西北缘,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扼守著阴山南北的交通要道,是中原与草原的交界地带。东依太行,西抵吕梁,北控沙漠,南屏雁门,控扼著桑乾河谷,是蒙古骑兵南下的主要通道。一旦失守,游牧势力便可长驱直入华北平原,直接威胁京城的安全,故而素有“北方锁钥,京师藩屏”之称。

然而,到了崇禎末年,这个曾经固若金汤的重镇却已彻底衰败。大量的堡垒被废弃,杂草丛生,破败不堪。大同镇帐面上虽有5万余的兵力,但实际上的兵源却只有不到3万余人。由於缺乏军餉,加之天灾人祸不断,大同镇的粮食全面减產,本地经济陷入衰落。真正有战斗力的士兵也就万余人,一个原本满额的千人城堡,真正能上战场、有战斗力的青壮也不过百余人而已。

尤其是崇禎4年的天灾,给大同镇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山西、陕西、中原等地都乾旱严重,

更北方的大同镇情况则更为糟糕。当地的粮食几乎绝收,许多远离河道的地区连草都不长,大地乾裂,一片荒芜。

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大同镇根本无法养活自己的士兵。大量的军户为了生存,不得不逃散。

面对这一困境,大同总兵满贵只能无奈地大量放弃长城外的堡垒,將大同镇的防线全线收缩。

但即便如此,依旧无法改变大同镇经济崩溃的局面,它迫切需要外来的钱粮输血。然而,偏偏此时朝廷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尤其是当周延儒上台执政之后,本来就没有钱財,像满贵这等天启,

崇禎的爱將,也受到了区別对待,朝廷对大同镇採取了放任自流的態度,让其自生自灭。

大同镇,息烽墩。

大漠的寒风夹杂著无数细碎的沙粒,像钢刀吹在人身上,一个穿著一件破烂羊皮袄子的明军士兵拿著一把钢刀,在如同沙漠的田地当中不断的挖掘,忽然他好像挖到什么东西,整个人都兴奋起来,然后他加快了挖掘的速度,没多久,三只肥硕的田鼠被挖了出来,他用杂草把这三只田鼠绑起来,回到息烽墩当中。

“都出来,看看俺带了什么好东西回来了。”抓到田鼠的老杨头像打了胜仗的將军一般,得意的炫耀他手中的三只田鼠。

4个挤在草堆当中如同乞弓般的明军士兵,这才缓缓的睁开眼,然后两眼放光的看著老杨头手中的三只田鼠。

“小田你去点火,剩下的人给我把这个东西刮乾净。”

吴老三看著这肥硕的田鼠骂道:“这小东西吃的这么肥瘦,人却快要饿死了,这是什么该死的世道。”

大同镇的旱灾规模极其大,粮食几乎绝收,又没有外来的粮食作为补充,满贵只能减少全军的口粮,像他们这种守烽火台的士兵,也只能分到往日三成的口粮,这点粮食只能保证他们饿不死,

但也活不好,他们只能挤在草堆当中,减少能量消耗。

没过多久,息烽墩升起一个小的篝火,田鼠也被剥皮去內臟,然后串起来在篝火上缓慢的烧烤,油光不断闪现,一股肉香味不断在墩內瀰漫。

没多久肉烤熟之后,几人开始分食这三只田鼠,吃了几口之后,那个叫小田的士兵忽然开始流眼泪道:“俺想爹娘了,俺家里要有粮食他们就不会饿死。”

其他士兵沉默下来了,这场旱灾让大同镇饿孵遍地,他们的亲人也饿死了。

老杨头嘆口气道:“这该死的世道,能活著就不容易了。真不知道大同军什么时候能打过来他们来了,我们的日子就好过。”

大同镇其实和大同社的地盘联,大同镇最巔峰时期地盘直接护著整个河套地区,即便是现在榆林府最北边的府县相联,所以大同镇的士兵也知道大同社的事情,靠近大同社的堡垒,更有大量的军户逃离到关中去,所以他们知道大同社在大量的賑济灾民,只是他们没有能力跑到大同社的地盘上去。

忽然老杨头感觉到地面有一点震动,他马上趴在地面上用自己的耳朵倾听,果然感觉到一股万马奔腾的震动。

“不好,蒙古人的杀过来。”老杨头当即衝到堡垒之外,果然看到北方有一股滚滚的烟尘向他们不过来,因为烟尘太大,他们甚至看不清楚,敌人到底有多少骑兵?

但老杨头等人当即点燃已经准备好的狼烟,

没多久,一支上百人的骑兵队把他们这个烽火台团团包围。

不过让他们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穿著烂皮袄的蒙古骑兵,都是穿著他们从未看过样式的衣,

包裹的完完全全,肩上背著一支火枪,腰上掛著一把战刀,看上去就是一只精锐之师。

“上面的明军士兵,我们是大同军,赶快投降,大同军优待俘虏。”

老杨头惊讶道:“你们真是大同军?”

他一想也对,蒙古人穷的和叫子一样,怎么可能有这么好的装备,在大漠上能有这么好的装备的也只有富裕的大同社了。

他激动道:“大家赶快出来,大同军终於打到我们这里了。”

然后他带著吴老三等四人出来激动道:“你们终於来了。”

老杨头5人的举动弄得连长都莫名其妙,难道这也是他们大同社的社员?

刚刚那个哭泣的小田道:“听说你们会賑济灾民,俺们村的人都快饿死了,你们管不管?”

连长莫名道:“当然会管。”

士兵马上跪下道:“求这位大人救救俺们村子,俺们村的人都断粮,所有人都快要饿死了。”

连长道:“带我们去。”

这个连长向自己营长匯报这个情况,同时跟著老杨头他们到一个衰败的村落当中。

只是他们的来到惊嚇住了所有的村民,大家都死死的堵著门口不敢出门。

连长当即命令炊事班长,把他们的口粮全部拿出来,煮了十大锅粥,米粥的香气顿时把所有村民都吸引出来。

连长看著这些饿的如同骷髏一般的老弱病残嘆口气道:“所有人排好队,粮食足够大家能吃饱老杨头看到这一幕道:“前面的平远堡,俺熟,俺带你们打下来。”

大同军救助自己家人的事,很快就传遍了大同镇所有的堡垒,

堡垒当中的士兵杀了自己的千户,百户,打开堡垒的城门,放大同军进入,只求他们能快一点,救助自己的家人。

於是这一路上,大同镇的防线几乎不堪一击,大同军来到哪里哪里哪座堡垒会沦陷。孙可望的军队轻易地杀穿了防线,一路势如破竹,直接杀到了大同城下。

“大同镇怎么会是这个样子?”孙可望来到大同城下,惊讶地瞪大了眼晴。即便现在是冬季,

但眼前的景象也太过悽惨,地面乾枯得如同戈壁一般,看不到一丝生机。

站在一旁的科尔沁部落少主吴克善气愤地说道:“这还不是大明朝廷烧光政策烧的。好好的草场就被他们这样一把火烧了,再刮上一阵大风,土都被刮没了,好好的草原就这样沙化了。”

孙可望带著3万多大军浩浩荡荡地杀到大同镇,这阵仗把附近的科尔沁部落嚇坏了。他们生怕孙可望是来进攻他们的。毕竟,大同军在草原上名声赫赫,纵横草原几十年的林丹汗一战就被大同军击败,而孙可望更是成为了草原上最有名的汉人將军。

科尔沁部落首领博尔济吉特·斋桑,在得知大同军进攻的目標是大同镇之后,便派遣自己的儿子吴克善带领5000骑兵前来帮助大同军战斗。

科尔沁部落在草原上並不算很大的部落,但他们的首领斋桑却是个长袖善舞之人。他身为蒙古人,一直对林丹汗极其恭顺,他是左翼蒙古部落首领,並且受明朝册封为一等贤义侯,以此保持与大明的通商关係。

对於崛起的女真人,他也通过將自己的女儿联姻的方式进行交好。斋桑就像在三个鸡蛋之间跳舞,居然一个都没踩破,外交天赋可谓是点满。

在大同社取代林丹汗在草原上的地位之后,斋桑又果断地向大同社臣服。今年,他更是亲自前往长安城,以蒙古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公民议会,现在科尔沁部落也算是大同军的盟友之一了。

孙可望望著眼前衰败的大同镇,嘆息道:“没想到大同镇现在的情况连河套都不如,难怪这些军户看到我军会纷纷投降。”

这次的战事也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他只要在城堡外架起铁锅,点燃篝火,煮上几锅粥,就能把城堡中的明军吸引出来,向他们投降。

而后隨著他们深入大同镇,越来越多的军户也纷纷向他们投降。一路上,他们没杀几个大明土兵,却賑济了超过3万的军户。

李应驥看著眼前的景象,对孙可望说道:“派人入城,劝降满贵吧,这样能少死一些人,整个大同镇都需要救济,不能因为战事耽搁太多的时间。”

孙可望点了点头,现在的大同镇不仅经济崩溃,生態也处於崩溃的边缘。比起打仗,賑济灾民才是更为重要的事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乃木坂之上行的坂 从民俗文字游戏开始救世 难道我就是神 港综:从龙城岁月开始 从机甲坟场开始无限进化 国运游戏王:只有我知晓卡图故事 战锤:当狼王收养了赛亚人 照美冥:向水影大人献上忠诚 领主:从打造植物要塞开始 没钱上学的我只能去当邪神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