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各怀鬼胎与强大的组织体系(1/2)
第296章 ,各怀鬼胎与强大的组织体系
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腊月二十六。
京城的关寧军营房內,宣大总兵马世龙、蓟州总兵侯世禄、辽东总兵吴襄、山东总兵杨御藩等前来支援京城的高级將领几乎云集於此。营帐內,烛火摇曳,將眾人的身影在帐壁上拉得扭曲而狭长。
蓟州总兵侯世禄眉头紧锁,一脸不耐烦,粗声粗气地说道:“吴襄,你找我们来,有话快说,我还要去巡营。这局势一天比一天紧张,容不得半点耽搁。”
吴襄苦著一张脸,仿佛被一块巨石压得喘不过气来,他缓缓说道:“诸位,某昨日得到一个惊天消息,贺函那傢伙抗命不尊,他带领新军在松山阻击女真人的铁骑。现在可好,不但3万新军来不了,连八旗兵也被牵制在那里,真正抵抗大同军的就只剩下我们这些人了。”
“什么!”这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在营帐內炸开。马世龙等人瞪大了眼晴,脸上满是震惊和难以置信。他们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將,自然比那些养尊处优的大明文官更了解大同军的强大。
原本计划联合女真人,用20万大军驻守直隶,这仗或许还有得打。但如今少了最精锐的10万女真人和贺涵的新军,这仗根本就没得打,他们必输无疑。
侯世禄大声质问道:“贺函这是想要做什么?现在我们最大的敌人是大同军,他为什么要去进攻女真人?”
而后他又皱起眉头,怀疑地问道:“这会不会是假消息?可別是敌人的离间之计。”
吴襄苦笑著摇头:“我也希望这是假消息啊,但这消息千真万確。松山那边炮火连天,除了贺涵的新军,没有谁能阻挡女真人。而且前天晚上陛下让神机营带著太子离开了京师,去了天津卫,显然太子要逃向南方,陛下也在为自己留后路了。”
他顿了顿,接看说道:“昨天內阁也知道这个消息了,只是首辅封锁了消息,但要不了几天,这消息肯定会传开。现在关键的问题是,我们该怎么办?
打,我们肯定是打不过大同军的。但投靠他们,大同社的规矩大家也都清楚。从其他边镇传来的消息看,徐晨更信任他自己人。我们要是投靠过去,免不了土地被搜刮,家產被瓜分,家丁被解散,还要进行所谓的劳动改造,才能放出来。贺虎成他们算是命最好的了,但也在西域吃沙子呢。”
吴襄说完,营房內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所有的总兵都在默默地消化著刚刚那段话的內容。
但凡大同军愿意招降纳叛,给他们一条活路,他们也不会把希望寄托在贺涵的新军和女真铁骑身上,早就直接投靠大同军了,见风使舵,欺软怕硬他们是强项。
只可惜大同军的態度太强硬,就是要他们的土地、財產、家丁,根本没办法沟通,也不给他们做墙头草的机会。所以哪怕他们知道朝廷胜算不高,也只能无奈地站在朝廷这一边,帮助朝廷守住京城。
以前虽然希望渺茫,但好岁还有一丝希望,而现在他们完全看不到胜利的曙光。更关键的是,他们在北方根本无处可逃,一时间,这些总兵感觉天地虽大,却没有自己的容身之地。
几大总兵愁容满面,喉声嘆气。这时吴襄身后的吴三桂却跃跃欲试,他年轻气盛,满脸不服气地说道:“各位叔伯何必如此惧怕大同军,即便没有女真骑兵和新军,我们还有10万之眾。依託京城坚固的城防体系,我们未必不能击退大同军。大同军火枪犀利,但我关寧铁骑也不差。”
马世龙等人看看年轻气盛的吴三桂,嘴角露出一丝轻蔑的笑容。吴三桂不过是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毛头小子,根本不了解大同军的厉害。
关寧铁骑平日里在自己的地盘上耀武扬威,可面对女真人都不敢正面交锋,还敢挑畔大同军,简直是自不量力。
侯世禄故意拱火,笑著说道:“贤侄果然是少年英雄啊。要不等大同军进攻的时候,
贤侄为大军之先锋,挫挫大同军的锐气如何?”
吴三桂刚想拍著胸脯答应下来,吴襄脸色一沉,冷冷地说道:“这里哪有你说话的份,退下!”吴三桂无奈地闭上了嘴,只能不甘心地退到一旁。
现场的气氛再次沉默,谁也不说话。山东总兵杨御藩是在场总兵中最年轻的一个,他最先沉不住气,霍然起身,满脸愤满地说道:“大同军妄图掠夺我等田地,我等除了拼死一战,別无他路。想要我杨家的地,就得拿命来换!”说罢,他紧握拳头,想著左右是死路一条,乾脆和大同军拼个鱼死网破。
吴襄连忙站起身来,上前劝阻道:“杨將军,切不可意气用事。大同军一路势如破竹,锐不可当。我等若主动出击,无疑是以卵击石,白白送命啊。”
杨御藩急躁地了脚,大声质问道:“难道我等就只能束手投降不成?你们愿意扫大街挑大粪,我可做不来这事。”
吴襄皱著眉头,沉思片刻后说道:“如今是我等的危机存亡之时,谁也不知道那些无耻的文官会不会为了投靠徐晨而出卖我们。所以,我等一定要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才能有一线生机。”
马世龙等人听了,缓缓点头,都是千年的狐狸,谁还不了解谁,朝廷的文官一向自私自利、靠不住,在这个节骨眼上出卖他们,確实是大概率的事情。
若不想被文人出卖,他们这些武人就必须联盟起来,必要的时候,为了自己的利益,
要把朝廷这些文官出卖。
吴襄见眾人认同,便继续说道:“我等先要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大同军实力强大,
不是我等能够战胜的,京城也守不住了。”
这话虽然让人感到无比丧气,但对比双方的实力,他们不得不承认这是残酷的现实。
营帐內一时寂静无声,眾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无奈和泪丧。
吴襄清了清嗓子,接著说道:“我等的第一要务是保住性命,而后是保住家丁,最后才是钱財土地。当然,如果大同社愿意接纳我等,那自然是最好的选择了。”
侯世禄缓缓摇头,面露悲观之色:“这基本上不可能。大同军有自己的一套体系,朝廷被他们俘虏的武將,哪怕被任用,最多也只是成为教官。只有贺虎城等人在西域领兵,
那也是极为特殊的例子。”
马世龙无奈地嘆了口气,说道:“徐晨有强大的大同军,根本看不上我们这些將门和家丁。他连地方的大族士绅都要拆得乾乾净净,更不会把我们放在眼里了。”
这就是他们最无奈的地方,京营不顶用,朝廷只能用他们这些將门了,所以他们只要家丁还在,哪怕是把他们贬官了,朝廷为了局势还会重新起用他们,家丁是他们在朝廷的底气。但人家大同社有更能打的大同军,根本不需要他们,他们投靠无门。
吴襄说道:“我等不能坐以待毙,当派出使者与大同军谈判,可以让出京城为条件,
让大同军允许我等前往江南,或许能让我们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马世龙摇头道:“徐晨不是傻子,这种条件他不可能答应。”
侯世禄无奈地说:“谈判需要本钱,可我等哪来的本钱?徐晨攻占北方之后,下一步肯定会对江南动手,他是不会轻易允许我等前往江南的。”
吴襄严肃道:“我等和大同军並非没有谈判的资本。我们手中有京城和10万大军,这就是最大的筹码。大同军再厉害,但想要攻克一座有10万士兵驻守的城池,伤亡定然不小。他们也会权衡利弊,这就是我等谈判的资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