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最新网址:www.69hao.com
首页 > 精品推荐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 第316章 ,破產的韦富与找不到「郑国」

第316章 ,破產的韦富与找不到「郑国」(2/2)

目录
好书推荐: 红楼:朕贵为天子,开后宫怎么了 激情年代:开局成为七级工程师 超品炼丹师:从照顾师姐开始炼丹 模拟:身化烈焰后,青梅后悔终生 我成为权臣死遁后,皇上黑化了 斩神:开局执掌命运,加入假面 女尊:没有龙王命,偏有龙王病 庆余年之范家嫡长子 重生42血染逃荒路 大学生创业,这不是有手就行?

高登道:“你自己还是小心一点吧,这些人吃人不吐骨头,你当心钱没赚到,一家老小命却没了。”

韦富道:“我知道,所以我打算把家人带到江北去,到扬州去落户,”

高登惊愕道:“大同社不追究你的罪责吗?”

韦富道:“那边说了,只要我帮著他们招募船工,就不追究我们家的事情,江北更稳定,而且大同社也支持开作坊,没那么多贪官污吏,也没那么多税收。”

高登道:“既然你已经打算落户扬州了,为什么还要攀上祖泽润?”

韦富道:“自然是贩卖私盐利润高,只要在长江两岸走一趟,就有10倍的利润,天下间还有比这更赚钱的买卖吗。”

高登愕然,韦富果然不值得一丝同情。

大同八年(公元 1632年)5月 3日。

金陵城的文华殿內灯火通明,官员们忙碌地进进出出,脚步声和低语声交织在一起,每个人都异常忙碌。

侯恂、文震孟等朝廷要员拖著疲惫的身躯,即便到了深夜仍在处理公务,他们满脸疲惫,但眼下南明纷杂的局势,容不得他们有一丝休息。

经过了半个多月的爭吵,南明各个行省资政终於达成了一致的妥协,各行省原本定额的税负增加一倍,不过为了激励民间招募乡勇,一个乡勇能抵扣二十两银子的税收,这样可以保证大族士绅的利益。同时南京城下的这20万乡勇一半回乡,这样南明朝廷的財政勉强能达到平衡,如此才勉强解决了朝廷的钱粮问题。

但如何延缓大同军的进攻依旧是一个难题,高登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策略——疲秦之策。儘管他们心里清楚这个策略的成功率不高,但对於如今摇摇欲坠的南明朝廷来说,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成功,对他们来说也是救命的稻草,要死死的抓住。

侯恂这段时间命人去找朝廷中懂水利的官员及其家族资料,同时从锦衣卫那里调出大同社在关中修水利的情报。

侯恂一边翻阅著手中的资料,一边感慨道:“这个徐晨还真喜欢修水利,没造反的时候修水利,造反之后还修水利。河套那种偏僻地方,几年时间还真被他开拓出上千万亩良田了。”他的语气中有对徐晨能力的惊嘆,他要不造反,肯定是天下一等一等能吏。

文震孟发现徐晨为了开拓河套,硬生生將进攻关中的时间压了一年,不禁鬆了口气说道:“某的信心也更大了。”

侍从们带来了懂水利官员的档案,但数量却比侯恂他们预料的要少得多。

文震孟苦笑著解释道:“自从神宗末期朝廷开始亏空,朝廷已经有几十年没有大规模兴修水利了,懂水利的官员自然少了。”他的笑容中带著一丝苦涩,在为朝廷的衰落而感到悲哀。

侯恂心中明白,文震孟这是在找藉口。真正的原因是朝廷的务实官员都成了异类,受到排挤。

在王朝的末期,必然是务虚之风盛行,只有这样才能让那些草包子弟登上高位,且不被发现,而且务虚就不需要太辛苦,这点非常重要,他们来不是吃苦。是想大权独揽,底下人做了事,但统筹之功却算他们的。於是做事被贬低为庶务,做事的官员被贬低为吏员。

就像东林党,刚刚成立时还有“志在世道”的宗旨,採用讲学与社会实践相统一的方式,看上去似乎不错。但后世有句话,叫做越缺什么就越说什么。东林党成立几十年后,復社成立时也以宗经復古、切实尚用相號召,切磋学问,砥礪品行,反对空谈。可见东林党除了喊口號,並没有做什么实事。

大家都务虚了,自然就没多少人做实事了,结果就是侯恂他们想找一些水利官员,却找不到几人。

侯恂找到了万历年间的治水名臣潘季驯的家族信息。他是嘉靖和万历年间的三河总督,多年治理黄河,总督漕运,可以说是大明这近百年来治河的第一人。还著有《河防一览》等治水书籍。

侯恂知道潘季驯早在万历年间就病逝了,但他们把希望寄托在了潘季驯的后人身上,希望能从这些人当中找到懂治水的人才。

然而,结果让他们大失所望。潘季驯的后代中,只有次子潘大復在担任河南布政司左参政期间,主持治理黄河下游工程,成功修復了黄河决口,恢復了漕运畅通,但治水的能力明显不如其父,而且他现在也已经离世了。潘家第三代更是没有一个懂治水的成员,只有两人为官,一人为推官,一人为鸿臚寺序班,都是低阶的小官,而且他们也不懂治水。

侯恂沉思片刻说道:“培训一下这个潘基庆,他祖父懂治水,他父亲也懂治水,家学渊源,只要学了,他应该能成为治水的官员。”

文震孟想了想,摇了摇头,说道:“潘基庆骗骗一般人还可以,但徐晨也是以修水利起家的,他本身就是这方面的专家,根本骗不了他。”他的话语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侯恂心中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

侯恂无奈地嘆了口气,说道:“试一试也无妨,让他带著《河防一览》的书籍去投靠大同社,让他想办法说服徐晨治理黄河。”对他来说,反正潘基庆只是一个没落家族的子弟,失败了也无妨,成功了那就是意外的惊喜。

文震孟点了点头,表示同意。而后,他们又把目光投向了万历年间另一个治水官员杨一魁的家族。然而,杨家的情况更让他们失望,杨家没落得更快,子孙后代中也没有懂治水的人。侯恂和文震孟对视了一眼,眼中满是无奈和焦虑。

好在大明幅员辽阔,总有一些心怀理想、想干实事的人存在。

“这个叫刘五维的人就很合適。”侯恂眼前突然一亮,兴奋地说道。他手中拿著刘五维的档案。

眾人围拢过来,仔细查看档案。刘五维在万历 46年中举,次年便考中进士。天启元年至四年,他担任南直隶无锡知县。在任期间,他组织治理芙蓉圩,让天寿、倾城、万安三乡增加了千亩良田,成功解决了无锡旱涝严重的问题。这一政绩在当时可谓是功绩卓著,让饱受水患之苦的百姓得到解脱。

文震孟也凑过来看此人档案,然而很快他的神情变得尷尬起来。按说这样一个无名小卒,他本不应该认识,但偏偏他的家乡长洲与无锡相连,两地百姓共饮太湖水。

更关键的是,天启二年时,他多次科举终於状元及第,成为了翰林院编修。可因得罪了魏忠贤,被廷杖八十后告归故里。他在家乡的那几年,正好是刘五维在无锡当知县的时间。

文震孟对刘五维的情况十分了解。他知道刘五维是一位好官,在任期间清正廉洁,积极兴修水利,为百姓办了不少好事。他曾为太湖渔民伸冤,深入体察百姓疾苦。特別是治理无锡西北芙蓉圩水患,歷时三年,让天寿、倾城、万安三乡实现了旱涝保收。

然而,刘五维虽然一心做事,却不懂得官场的圆滑世故。他为太湖渔民伸冤、关心百姓疾苦的举动,得罪了那些给渔民带来冤屈的大户。

更要命的是,江南是东林党的地盘,而他既不想加入东林党,也不想投靠阉党。在东林党和阉党爭斗激烈的背景下,很多东林党人便认为他是奸险小人,对他进行攻击。

刘五维和当地大户、东林党之间最致命的矛盾,源於他治理水患后新垦出的上千顷良田沃土。这些土地价值几百万两白银,当地大户覬覦已久,想要吞併这些良田。

但刘五维坚决阻止了他们的行为,將土地分给了当地百姓。分到土地的百姓自然满心欢喜,可当地大户和东林党成员却大为恼火。他们抓住刘五维为兴修水利动用库银这一破绽,参奏他,最终导致刘五维被贬官。

文震孟虽然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但在当时东林党和阉党爭斗白热化的情况下,他为了不让阉党抓住把柄攻击东林党,只能装作看不见此事。此时,他无奈地说道:“此人已经病逝。”

侯恂听后,惊愕不已。刚刚找到一个如此合適的水利人才,而且从档案来看,刘五维现在不过 40来岁,怎么就突然病逝了呢?

他仔细端详刘五维的档案,大致猜到了事情的原委。他为官多年,什么样的牛鬼蛇神没见过,从刘五维的事跡中,他明白刘五维是因为挡了东林党人的路,才落得如此下场。

刘五维已经是目前能找到的最合適的人选了,结果却病逝了。

南明朝廷如今为了实施疲秦之策,却连个能施展谋略的“郑国”都找不到,实在是荒谬至极。一个小小的韩国都能找到郑国这样的治水人才,大明纵横万里、人口眾多,却在这方面如此匱乏。

他思索片刻后说道:“还是去找找刘五维的后代,看看他后代懂不懂治水。”

这个时代的读书人都喜欢著书立传,刘五维精通治水,说不定留下了治水的经验,他的后代或许能继承他的本事,成为朝廷实施疲秦之策的关键力量,现在侯恂只能死马当活马医。

(本章完)

目录
新书推荐: 没钱上学的我只能去当邪神了 乃木坂之上行的坂 难道我就是神 从机甲坟场开始无限进化 从民俗文字游戏开始救世 战锤:当狼王收养了赛亚人 照美冥:向水影大人献上忠诚 领主:从打造植物要塞开始 国运游戏王:只有我知晓卡图故事 港综:从龙城岁月开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