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最新网址:www.69hao.com
首页 > 精品推荐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 第339章 ,你不开海,有的是人开海

第339章 ,你不开海,有的是人开海(2/2)

目录
好书推荐: 红楼:朕贵为天子,开后宫怎么了 激情年代:开局成为七级工程师 超品炼丹师:从照顾师姐开始炼丹 模拟:身化烈焰后,青梅后悔终生 我成为权臣死遁后,皇上黑化了 斩神:开局执掌命运,加入假面 女尊:没有龙王命,偏有龙王病 庆余年之范家嫡长子 重生42血染逃荒路 大学生创业,这不是有手就行?

此言一出,眾人皆眉头紧皱,钱的问题,就像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其实大家早就有预见,前年资政会议开的好好的,各方势力定下的税赋足有3000万两,但大同社没南下,蜀中,湖广,福建,两广地区的税直接就不交了,朝廷的税负直接坍塌了一半。

南明朝廷如今主要的財政负担都压在了南直隶上面,当地的士绅们早已怨声载道。

为了减轻朝廷的压力,侯恂无奈之下想出了一个办法,弄出了一个所谓的十三行,把原本上不了台面的走私活动,堂而皇之地搬到了檯面上,好歹能收几百万两的商税。

十三行设立之初,確实带来了一些税收,可这点税收对於庞大的朝廷开支而言,无异於杯水车薪。

南直隶的士绅们为了进一步减轻自身的压力,这段时间不断上书朝廷,提出了一个极为激进的请求——剥夺那些不交税行省士族考科举的权利,並且声称这次科举的晋升名额都应该归他们南直隶三省所有。

侯恂知此事万万不可答应,若是真的不让其他地方的士族考科举,整个江南地区说不定会因此分裂,到那时,朝廷面临的將是內忧外患的绝境。

户部尚书郑三俊道:“诸位,想要改善朝廷的窘境,只有开源,朝廷乾脆在松江府建立市舶司,一来可以徵收关税,二来南直隶的货物通过市舶司卖出,也能再收一笔钱。如此一来,定能极大地延缓朝廷的財政问题。”

此言一出,眾人的目光纷纷投向郑三俊,关於开海这事朝廷爭论了上百年时间,这可不是一个好解决的问题。

钱谦益却皱起了眉头,严肃地说道:“海禁乃是祖制,岂能轻易开放?况且,一个小小的市舶司,就能弥补朝廷这几百万两的亏空吗?我们不能因小失大,坏了祖宗的规矩。”

侯恂和文震孟两人听到“祖制”二字,脸色瞬间变得极为难看。他们心里清楚,所谓的祖制,不过是江南士大夫们维护自身利益的藉口罢了。

江南的那些士大夫,哪一家又没有和海商有联繫呢?

松江的布远销海外,景德镇的瓷器更是闻名遐邇,他们对这些贸易往来一清二楚。那些士大夫们不想开放海禁,无非是害怕朝廷和普通商贾动了他们的利益。

侯恂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復著自己的情绪道:“既然如此,那就不开海。但朝廷的財政问题,我们必须另寻他法解决。”

侯恂挥挥手,祖泽润端著著一迭厚厚的文档过来,而后一本本分给现场的阁老和六部尚书。

眾人都一阵莫名其妙,钱谦益打开文档,发现上面记录的都是苏州府的税收。

如果要在大明选一个最反朝廷的地方,那必定是苏州府。其恩怨甚至要追溯到大明的开国时期。

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对苏州府等地课以重赋。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苏州府的夏税秋粮总计 2746990石,在全国各府中位列第一,约占当时全国税粮总数的 9.5%,这个数字高到哪怕单算一个行省,也是排进前五的存在。

朱元璋对苏州高额税粮徵收,一方面是因为苏州地区经济发达、土地肥沃;另一方面也有朱元璋因当地曾支持张士诚而进行政治惩罚的因素。

隨著时间推移,一方面有明朝的税收政策不断调整,一方面有苏州读书人的反抗,税负终於开始下降,张居正时期实行一条鞭法,各种税收折算成粮食,大致在150万~200万两之间,不过到了天启,崇禎这10年间,辽餉,剿餉加起来,苏州一年要上250万石粮食,50万两银子上下。

南明建立之后出现短暂的混乱,苏州这两年上缴的税负减少非常多,大致只有原本税收的一半左右。

钱谦益眉头紧锁,心中暗自思索著侯恂的意图,这位老狐狸究竟想做什么。

侯恂已站起身来,清了清嗓子,打破了殿內的沉默。

“诸位,如今朝廷的困境,已经到了不得不改变的时候。国库亏空巨大,我们这些官员几个月不领俸禄,咬咬牙也就过去了。但若是让下面的士兵也欠餉,前年北方战事一败涂地的惨状必將重演。”

六部尚书和阁老们纷纷点头,前年中原之事教训深刻,那些当兵的可不会跟朝廷讲什么忠君爱国,一旦餉银断了,他们隨时可能倒戈相向,甚至带著大同军杀回南京城。

如今的南明朝廷,官员们的俸禄已经拖欠了三个月,可士兵们的军餉却一文未少,这些文官是真怕了大明士兵。

侯恂接著说道:“既然无法开源,那我们就只能在税负上做文章了。我仔细查阅了天启、崇禎年间江南各府县的税费缴纳情况,能基本完额缴纳,上缴七成的都算是优秀,有些地方甚至只交了一半。

可这些可都是朝廷应得的税收!以前朝廷还能勉强维持,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但如今局势危急,绝不能再坐视不管。我提议,从现在起,江南各府县必须补交天启、崇禎年间所欠的税赋,缺多少补多少。据我估算,这笔钱大概有三千万两,足够朝廷维持一段时间了。”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钱谦益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说道:“三千万两!侯阁老,你就不怕逼反整个江南吗,若强行徵收如此巨额的税赋,只怕会激起民变啊!”

侯恂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决绝:“逼反江南?哼,如今江南还有谁会想投靠大同社不成?我们只是拿回属於朝廷的银子,可大同社的徐晨若是杀到江南,那可是要抄家灭族的。到时候,江南付出的可就不是三千万两,而是三亿两了!”

侯恂拿出大同社来威胁,现场沉默下来了,连钱谦益都不反驳,因为他知道大同社是真会做出这样的事。

文震孟见状,赶忙出来打圆场:“二位先消消气。这两年江南的士绅们为朝廷也算尽心尽力,他们组建乡勇,还动员了二十万大军保卫金陵城,可见都是忠贞之士。此时强行徵收税赋,的確不妥。但朝廷的亏空也確实需要填补,

我倒是觉得户部尚书提议建立市舶司正合適。今时不同往日,祖制也应该有所变通了。”

郑三才连忙点头赞同:“文大人所言极是。现在我们守著祖制不开海,可大同社却大肆开海通商,他们把海上的利益都占了去,实力越来越强大,而朝廷却入不敷出,日渐衰落。就说扬州府,如今已经成为天下海商匯聚之地,朝鲜、日本、南洋诸国,甚至欧罗巴诸国都把货物贩卖到这里。”

他接著详细说道:“去年大同社的市舶司虽然只收了五十三万两的税赋,但这是在抵扣了二百万两的基础上,实际上他们光一年收税就收了二百六十余万两。这还只是扬州港,大同社在天津港、登州港等多个地区也都建立了市舶司,全部加起来,一年的税收高达五百余万两。”

祖泽润也在一旁愤愤不平地说道:“不要说大同社了,就是郑芝龙那个军阀,他给天下的海商发旗帜,一面旗子就要三千两,去年他光发旗子就赚了二百多万两。海上的钱都让他们赚走了,朝廷却一文都得不到,这如何能行?”

祖泽润与郑芝龙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祖泽润凭藉著地理位置的优势,背靠南明朝廷,在食盐、布匹、煤油灯、玻璃等大同社货物的市场上不断打压郑芝龙。他利用朝廷的威望,大范围地抢夺江南的市场,逼得郑芝龙只能守住福建沿海的几个州府。

然而,郑芝龙也不是好惹的。在海贸这个他擅长的领域,他很快就给了祖泽润沉重的打击。

江南什么生意最赚钱?自然是海贸。祖泽润自然不可能放过如此赚钱的生意。

为了分一杯海贸的羹,弄了几艘海船,把松江布、景德镇的瓷器、大明的铁器、茶叶等货物贩卖到吕宋。

可他刚打通海上商路,几艘货船就遭到了郑芝龙的围剿,全部被打沉。几趟下来,祖泽润不仅赔光了老本,还折损了好几百名家丁。从此,两人的梁子算是结下了。

(本章完)

目录
新书推荐: 难道我就是神 没钱上学的我只能去当邪神了 乃木坂之上行的坂 港综:从龙城岁月开始 照美冥:向水影大人献上忠诚 从机甲坟场开始无限进化 战锤:当狼王收养了赛亚人 领主:从打造植物要塞开始 国运游戏王:只有我知晓卡图故事 从民俗文字游戏开始救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