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似曾相识的场景与不同的道路(2/2)
而这些农场不过在孟津附近几个县,土地加起来也不过是上百万亩左右,而整个河南行省大概有7500万亩土地,如果全部按照农场的模式,光河南行省一地,农业收入就有几千万两银子,掌握了这么多钱了,到时候什么工业区不能修,什么作坊不能建设。
高俊虽然不知道陈子龙內心的想法,他还以为陈子龙在感嘆中原农户收入低,於是不屑道:“他们还小门小户的耕作,怎么可能比得过我们几千上万人共同劳作,就说挖水渠,他一个人怎么挖,抗击蝗灾,我们农场有专门的孵化房,还能在关中购买几千上万家禽,普通的农户只怕他连只鸡都养不起,这怎么和我们比。”
陈子龙道:“今年的旱灾让中年的农户损失惨重,通过你们的讲述,本官认为农户们组成农场模式,可以有效的抗击旱灾,洪灾等灾害,增加粮食和其他收入,你们愿不愿意帮助本官在整个中原推广农场模式?”
陈子龙把自己想法说出来,高俊等人一愣神,情也变得严肃起来。
高俊道:“陈巡抚,农场模式是高投入,高產出,建一个农场,你要有耕牛,你要有各种工具,哪怕是建个最简单的孵化房,也要购买砖头搭火炕,还要有技术人员,要不然的话火炕就孵化不了鸡,而是直接把鸡蛋给蒸熟。”
“可以一步步来,有条件的可以用你们这种农场模式,没条件就是主要也是互助,主要是为了对抗越来越严重的旱灾,以及人多力量大,可以共同修建水利设施。”陈子龙继续道。
高俊思考片刻道:“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农场可以派一些技术人员去指导,中原的土地平坦,也算是肥沃,没有旱灾,一点点的建设的,三五年时间也能达到我们这些水平。”
陈子龙笑道:“那好,我们就这样说定了,回到中原之后,还请各位派出技术人员,去指导其他的农户建设农场。”
等高俊他们酒足饭饱离开之后,陈子龙看著这些人的身影笑道:“农场天地广大,当可大有作为。”
说完他也离开酒楼。
而在京城的另外一侧,吴亚军也在扬州会馆招待了孔晨,高秀英,温益等米脂商贾。
吴亚军看著眾人笑道:“说起来我们都是米脂老乡,尤其是老孔,当初我们可是一起在大同工业区修过路的,当时我可从没做过这么辛苦的活,要不是有田队长和你们帮助,只怕我也熬不住啊。”
吴亚军最开始是在孔晨的土木组打灰的,当然他做的不久,那个时候大同社区缺乏人才,抗旱会又扩张迅速,他打了不到一个月时间的,就派到宋家沟村当夫子。
“某也很怀念那段日子,虽然过的苦,但大家非常充实。”孔晨听到大同工业区也露出怀念的神情,那是他距离死亡最近的日子,是元首一把手把他拉出来的。
而后他嘆息道:“可惜田队长还在汉中。”
吴亚军笑道:“没关係,等天下一统了,老田也应该回来,到时候我们我们这些土木中队的老友一起再聚一聚。”
然后眾人互拉家常,酒过三巡之后气氛也热烈起来。
吴亚军这个时候说道:“今日召集各位,除了同乡相聚之外,就是想要让各位把作坊搬迁到南直隶。”
然后他自卖自夸道:“扬州可是好地方,自古就是繁华之地,当地的百姓富裕,加上这些年又开海,本官敢担保,即便是关中也未必有扬州富裕,加上扬州有经商的传统,这里必定是可以成为各位的经商宝地。”
孔晨迟疑道:“搬迁作坊这可不是小事,稍有不慎伤筋动骨是小,怕就怕这作坊没开起来,我等却是血本无归。”
其他人也是有点迟疑,內心是非常认可孔晨的话说。这个时代通讯落后,不存在后世那种多地经营的情况,要经营作坊就只能留在一个地。
就以孔晨为例,他最开始是在米脂弄了一个私人的小作坊,但他因为知道上限低,就把这作坊关了,带著他师弟去了延安府。
后面大同社攻占关中,把治所定在长安城,他知道长安有更大的发展前途,於是就把自己原本的作坊卖给自己的师弟,带著另外两位师弟在长安城再建立基业。
他之所以不断丟弃自己原本的作坊,就是因为管不过来,与其让自己师弟动手脚,贪污自己的股份,还不如直接把这些股份低价折成钱,好歹留下了一份香火意。
当然那种大家族例外,但现在的北方,哪里还有几个所谓的大家族通通被大同社打散了。
长安有百万人口,已经是天下城市的顶点了,加上这些年大同社把长安治理的繁华无比,就现在天下的情况来看,说关中是天下最富裕之地一点也不为过。
这个时候在搬迁基业,哪怕是扬州这种闻名天下的繁华之地,也是一种极大的冒险,不是迫不得已,是没几个人愿意搬迁自己的基业。
吴亚军淡然笑道:“本官自然不会强人所难,常言道,种下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本官也承认现在天下最大的梧桐树是长安城,暂时扬州还比不上。但是各位不觉得长安这棵梧桐树上呆的凤凰太多了吗,各位不觉得拥挤。”
“关中去年9月到今年9月炼铁六亿斤,整个关中大大小小的钢铁厂有几十座,想来各位炼铁的利润也极低吧。但我扬州城规模以上的钢铁厂就一座,去年炼铁只有600万斤,海商购买我扬州的铁锅连价格都不问。去年我扬州钢铁厂的利润达到六成,这个利润想来关中没有一家钢铁厂能比得上吧?”
“这还只是钢铁行业,扬州的纺织作坊不足关中的十分之一,但扬州现在开海,海外的蛮夷最喜欢我扬州丝绸,布匹,在北方只能卖二三两的布,在扬州价格能翻一倍,如果各位对海贸有兴趣,那些高档丝绸布的利润就相当於等重的黄金。”
吴亚金的话让所有人眼前一亮,眾人此时才意识到,扬州此时虽然还比不上长安繁华,但扬州的竞爭压力更低,同样的產品利润更高,最关键的是扬州还有一样长安没有的优势,那就是开海了,有一个极其庞大且利润极高的海外市场。
元首府那些高档的丝绸和布料,都是以等价黄金的重量卖给那些蛮夷,这其中利润有多大,他们简直不敢想。
意识到扬州是一块蓝海市场,比起竞爭压力大到要爆炸的关中来说,扬州经商利润更高,於是孔晨道:“某可以投资20万两,在扬州建立蒸汽作坊。”
吴亚军笑道:“我扬州府热烈欢迎!”
高秀英道:“我想组建一个船队,想看看海外的景色。”
吴亚军道:“高娘子放心,海船问题由我们扬州府帮忙解决。”
温益道:“我愿意投入20万两建个纺织厂,专门纺织丝绸。”
吴亚军笑道:“我扬州府帮你联繫桑农,保证让你每台纺织机都有足够的丝。”
一时间现场的气氛热闹无比,眾人纷纷表达了投资扬州的意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