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舆论危机与美食家(2/2)
当郑竹把这只真鯛幼鱼提著走回餐厅。
眾人发出了惊呼。
还真有!
泽先生鼻子猛地一嗅,双眼瞪得巨大。
美女记者赶忙提问:“泽先生,请问这是符合老板刚才所说的真鯛吗?”
泽先生依旧很淡定:“通过气味,我闻到了极其浓郁的海潮气。
確实是野生的,但现捞与提前养在盐水里可不一样,鲜活与品质是有差距的
產地是否是日本近海,也有待商榷。
这些得亲口尝过才知道。”
郑竹拿著真鯛走回吧檯,看向泽先生:“选择做法吧。”
泽先生通过郑竹的手观察到,这並不是一名名厨的手。
甚至都不是会做饭之人的手。
因此他选择了一种相比较来说简单的做法。
“既然是真鯛,你又十分自信它的鲜度,那么就日式吧,寿司或者刺身,都隨你。”
郑竹心想这泽先生还真是有些东西的。
“嗯,不错的选择,毕竟『中樱,鱼中真鯛』嘛。”
泽先生一愣,他心想眼前的这年轻人懂的还真不少。
而旁边的美女记者似乎很想抓住新闻爆点,拿著麦克风向郑竹提问:
“先生,你方才说,要证明我们的餐厅不比洋馆子差。
可现在却用日式的做法,这是否偏颇了?”
郑竹摇了摇头:“寿司实际上是我们发明的,而刺身,也根本不是日式的专属做法。
这些简单的做法远远没有我们的美食文化深大。
是早已被我们淘汰掉的东西。
我们的东西被別人拿去用了,现在我来用,为什么叫偏颇呢?”
郑竹的回答滴水不漏,避开了记者想要的问题陷阱。
回归做饭这件事上。
郑竹的手艺不佳,此时他只需要证明这只真鯛的符合他所说的即可。
寿司虽然简单,但需要些许手法,刺身会更加简单,也更能证明他食材的新鲜。
按照记忆中,老头子做刺身的步骤,郑竹开始忙活。
先是活鱼放血,保持鱼肉色泽透明,这一步是最简单的。
而美女记者以及其他人一脸惊讶。
摄像机也早已对准了郑竹。
这种现杀现做,將方才生龙活虎的活鱼放血的一幕,让他们受到了某种衝击力。
完成第一步,郑竹很快就开始切割鱼肉,形成刺身了。
真鯛的腹部与背部是最好的部位。
背部厚切凸显紧实感,腹部薄切突出油脂。
郑竹聚精会神,一刀一刀细细切割著。
將切割后的刺身摆在白盘子上,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製作便完成了。
將放著刺身的盘子摆在泽先生面前。
泽先生简直是面色铁青。
他刚刚一直在观察郑竹。
放血手法粗糙,刀工更是烂得一塌糊涂!
甚至连摆盘都没有,就这么卖相惨澹地端了上来。
这让吃惯顶尖名厨菜餚的泽先生有些不想下咽。
不过带著验证的期待,泽先生还是拿起了筷子。
他可不是架子,而是有名副其实的舌头的!
食材进入他口,他便可立马判断出產地,鲜活度。
这也是他能混跡世界美食圈的依仗!
泽先生夹起一块腹部的刺身,端详了起来。
半透明玉白色,边缘泛淡淡粉红。
脂肪层分布均匀,呈现出类似顶级和牛的霜降纹理。
所有人的目光与摄像头在这一刻都对准了泽先生。
只见泽先生將这片刺身吞入舌中,开始咀嚼。
空气仿佛都凝固住了。
所有人都在等待著他的反应。
而下一刻!
泽先生猛地瞪大眼睛!
口时脂肪隨体温自然融化,形成舌尖绵长的润滑感。
这种味道!这种口感!
这便是他记忆里,在日本著名餐厅吃到的极鲜美味!
除了手法的差异之外,食材本身就是一模一样!
他瞪大了眼睛,看向自己面前的白盘子,又抬头看向了郑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