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首映结束(1/2)
第103章 首映结束
《被刪除的真相》是两点放映,放完了之后已经四点多了。
不过这对陈然也是有著不小的好处的,因为不用急著给下一场腾地方,就可以多和大家交流,从而加深他们对这部电影的印象。
威尼斯现在是真的不太行了,比起坎城和柏林的规模,真的是不如啊。
有一说一,虽然威尼斯电影节是歷史最悠久的电影节,但三大之中,它现在的影响力也是最弱的。
这其实也和国家的经济实力相当,就如同当年的意甲,號称小世界盃,但电话门之后就彻底没落了。
真的是电话门的原因吗?压死骆驼的从来不是最后一根稻草。
其根本原因还是义大利的经纪不景气了,他们没钱了,威尼斯电影节也是一样的道理。
现场有组委会的工作人员发话筒。
一个外国记者拿到话筒后,当即就询问了一个问题。
“电影的结构有些复杂,相信今天的不少观眾可能都没看懂一一作为一个新人,为什么选择如此复杂的表现方式呢?”
“你是说双向敘事吗,我觉得对於作者来说,它是一个工具,我很喜欢这种敘事风格,而且我不觉得这个敘事风格非常的复杂,反而非常契合这部电影.
”
陈然直接用英文回应。
这种场合不牵扯z,也不会让人觉得跪舔外国,大家都用英语,不仅华国人用,英国人用,法国人和义大利人都有用。
因为陈然本身是一位没什么名气的导演编剧,所以记者的问题更偏向於电影本身,就算是国內的记者话题也围绕著电影,没有问八卦的东西。
但有不少媒体不太相信陈然作为一个新人能够拍出这样的东西,话里话外有所质疑,怀疑是田装装幕后操刀。
陈大诗人当年也是类似的待遇,他遭受的质疑不比陈然少。
但是这属於正常的交流。
也正因为这种质疑,才更说明电影的优秀。
优秀到不像是新人拍出来的。
这也是韩山平之前提醒过陈然的內容之一,而陈然也做了一些准备。
他开始讲述自己是如何在拘留室的疲劳轰炸下坚持下来的,是如何在网友的帮助下洗脱冤屈的。
最后总结,这就是我亲身经歷的事情,我还在电影中饰演了我自己这个角色,相信没有人能比我更了解事情的始末。
也没有人比我更加深刻体会,如何才能把完整的故事呈现给大家。
《被刪除的真相》是一號首映,第二天早上就有很多影评和媒体报导出来了。
媒体报导偏向於客观事实,讲有哪些人参与了首映,首映现场观眾的反应,
还有放映结束后,主创和大家的互动。
重点强调了陈然这个编导对於自己亲身经歷的敘说,和他把自己的经歷改编成电影的心路歷程。
而影评人就更加的主观情绪化。
马可·穆勒是义大利的影评家,先后担任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等多个国际电影节的主席。
他是个十足的中国通,他曾於上世纪70年代到bj留学。
在担任各大国际电影节主席期间,马克穆勒先后將谢普、田装装、陈凯格、
老谋子、贾樟柯、张元等多位中国导演的优秀作品推向国际。
也因此,马克·穆勒被广泛地誉为“把中国电影推向世界的第一人”。
在第五代导演中,马克·穆勒最为欣赏的就是田装装,关係最好的也是田装装。
他的一篇名为《晨光之星,以受害人的角度,被完美詮释的电影》的影评刊登在电影节的场刊杂誌上。
他在影评文章中对这部电影评价道“导演的首部长篇,就能用极高的敘事能力,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他用亲身体会,告诉我们事情的『真相””。
国內的媒体就夸得更加不做掩饰了。
很多人对国外盲目崇拜,外国人都说好,那肯定非常好。
能让外国人讚嘆,这就是一种为国爭光。
所以,当这些影评文章被翻译回国內后,陈然的这部《被刪除的真相》就让观眾期待了起来。
而国內的影评人也把一篇篇的影评文章发布在各大平台和报刊杂誌。
但也有不少人担心,这部电影在国內是否能够过审,毕竟涉及治安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