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龙国人这么卷的吗?(4K)(1/2)
第74章 龙国人这么卷的吗?(4k)
未名湖的水汽比首都的豆汁味先撞上周宇的鼻尖。
数学楼前的玉兰树刚鼓出毛茸茸的苞,灰鸽子蹲在枝头啄食嫩芽。
大楼前竖著几幅展架,其中有一幅上印著“黎曼猜想专题报告会”的內容。
“甲乙丙楼二层报告厅,走,小宇这边。”
虞教授带著周宇还有其他学生上了楼梯,很快就到达了报告厅。
虞教授推门的瞬间,二十排深棕漆木椅同时撞进视线,椅背后插著的便签纸被空调暖风吹得翻动。
前面已经坐满了人。
虞教授和周宇等人到的比较晚,只在后面找到了几个空著的座位。
快速坐下后,苏力凑到了周宇旁边。
“,你是不是被虞教授叫过来的?”
周宇还在想之前困扰他的朗道-西格尔零点问题,根本没听到苏力的话。
苏力感到无趣,周围坐著的人不是教授就是青年学者,强大的气场下,苏力最后只好拿出笔记本,准备记笔记了。
过了一会儿主持人走了上去。
“各位同仁,同学们,欢迎大家前来参加今天的黎曼猜想专题报告会。”
“黎曼猜想,作为数论中最著名的未解之谜之一,它不仅深刻影响著素数分布的理解,还与其他眾多数学分支紧密相连,今天,我们將共同探討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与挑战。”
一个高瘦的中年人走了上去:“大家好,我是彼得,今天我將分享关於黎曼猜想中零点密度估计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深入研究零点分布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特別是当涉及到模数g的特殊取值时—.—”
周宇抬起了头,认真听了起来。
“我们注意到,在特定的模数a,比如g等於某个负判別式的二次域d时,狄利克雷l函数l(s,x)的行为变得异常复杂,尤其是其零点分布,似乎与朗道-西格尔零点存在某种微妙的联繫,这种联繫,或许能为我们理解黎曼猜想的本质提供新的视角。”
“让我们从狄利克雷l函数的经典零点密度估计开始。对於模数g的狄利克雷特徵標x,传统估计给出:对於α〉1/2和t≥1,有_{xmoda}n(α,t,
x)《<(qt)~{c(1-α)},这里c是绝对常数。”
彼得切换到下一页幻灯片,展示出两个並列的无穷乘积表达式:“当g取为二次域k=q(√d)的判別式d时,我们面对的是分圆域与二次扩张的交互作用。此时每个狄利克雷特徵標x可分解为类群特徵与射线类群特徵的张量积,这使得对应的函数l(s,x)在临界带內可能出现异常零点聚集现象。”
“特別地,当d满足某些同余条件时一一例如d=1mod4且无平方因子我们在1-c/log|dl<β<1范围內观察到零点密度异常升高——“
周宇拿过草稿纸的那一刻,整个世界似乎都按下了静音键。
外界的声音、光影的交错,乃至时间的流逝,都悄然退到了他意识的边缘。
他的目光锁定在纸面上,仿佛那里有一个无形的旋涡,正將他所有的注意力吞噬进去。
观察到零点密度异常升高·
时间,在这一刻失去了意义。
他忘记了现在身处的位置,忘记了疲惫,只有那些数字和公式,在他的思维宇宙中跳跃、组合、演化。
一不留神,彼得都已经讲完了。
“现在,开始答疑时间,如果你有问题的话,可以提出来。”
报告厅的气氛瞬间活跃起来。
能和彼得这样的人交流,机会非常难得。
普林斯顿的院士们很少出国,除非像是燕大这样的强校才有实力去邀请他们,其他学校的邀请院士们几乎不会看。
一个坐在前排的女学者首先发问:“彼得院土,您在讲解黎曼函数零点分布时提到的『模数g的特殊取值与零点密度之间的关係』,这让我很感兴趣。”
“请问,这种关係是否意味著我们可以通过研究特定模数下的零点分布,来间接探索黎曼猜想的真偽?”
“你的问题非常敏锐,这正是当前数论研究的一个热点方向,虽然我们还不能直接通过这种方法证明或反驳黎曼猜想,但通过对特殊模数下零点分布的研究,我们確实能够发现一些新的规律和现象,这些都有可能为未来的突破提供线索。”
一个问完,另外的人也纷纷想要提问。
周宇一边听一边试图从中找到有用的信息。
但很可惜,这些人说的东西,他学习过系统资料后,都知道了。
“他们说的东西为什么很多都听不懂?”苏力在旁坐著,感觉自己走错了地方。
“因为要理解黎曼猜想就要先学习复分析、解析数论、高等代数、代数几何、泛函分析这些。”
“国內90%高校数学系將解析数论设为选修课,而必修的《复变函数》讲的是古典理论,不涉及函数的深度解析特性。”
“你不懂很正常。”
听见周宇这么说,苏力表示有被安慰道。
要学那么多东西,他一学生不会好像很正常!
苏力小声问:“你怎么知道那么清楚的?”
“因为我学过。”
周宇没有看苏力一眼,只是从37c嘴里飘出了冰冷的一句话。
学过?
依照周宇的尿性,这小鬼肯定是自学!
“全自学?”
周宇点头。
苏力憋了一口气,隨后说道:“你再这么学下去,会没有朋友的。”
周宇没说话。
他注意到没人问其他问题后,犹豫了下还是举起了手。
苏力懵了。
不就说你以后没朋友吗?
至於举手告老师吗?
不对,这傢伙.是要问问题。
苏力一时搞不清楚哪个更让他无语。
“好,你来。”
彼得將他点了起来。
周宇將草稿纸推到彼得面前,说起了英语:“教授,当模数g=d(d为负判別式二次域)时,我发现在应用bombieri-vinogradov定理时存在系统偏差。”
“例如对於d=-3299,素数分布的实际观测值比理论预测多出0.3%,这是否意味著对应的狄利克雷l函数l(s,x)可能存在朗道-西格尔零点?“
周宇英语並没有那么好,但一般数学用语还是够用的。
彼得听到周宇的话后笑了笑,温和笑意中藏著疲惫。
他之前听过不少人说过类似的话。
一些学生或者是民科声称他们证明了黎曼猜想,彼得院土已经屡见不鲜。
每一次听到这样的消息,他都会感到一丝疲惫,但同时也明白,这是数学探索道路上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这些声称证明的人,或许是对数学充满热情的年轻学生,或许是自学成才的民间研究者,他们怀揣著对数学的热爱和对未知的渴望,勇敢探索了起来。
就是探索到最后,发现自已在探索黑洞。
怎么说呢。
彼得只能表示同情。
数学这东西確实不是普通人能够碰的。
更何况黎曼猜想这种在数学界都是第一档难题的存在。
黎曼猜想、纳维-斯托克斯方程、np完全问题、霍奇猜想这些属於第一档世界难题。
庞加莱猜想、费马大定理、bsd猜想则是第二档。
第三档则是被陈景润快要证明出的哥德巴赫猜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