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没有人能忽视掉曙光的存在!(5K求月票)(1/2)
第76章 没有人能忽视掉曙光的存在!(5k求月票)
“对了,彼得院士,第二场报告会就在今天下午两点,您会不会觉得时间太紧了。”
彼得院士摆手,说:“没事,我知道很多学者和学生都是从外地赶过来的,
比如像是东兰大学的那一个。”
“而且,我说实话,我们也想要吸引龙国的天才去普林斯顿。”
彼得院士目光诚恳地说道,“龙国在数学领域不乏人才,学生还都很刻苦,
像是你们学校的年轻人如果能到普林斯顿深造,对其个人的发展以及普林斯顿和龙国数学界的交流都有很大的好处。”
陈军连连点头。
这话肯定不假。
燕大和普林斯顿大学素有合作,两所大学的学者不管是在教学项目上,还是学术上还是学术上都有著频繁且深入的交流。
以往也有不少燕大的优秀学子前往普林斯顿深造,回国后在数学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为两国的学术交流搭建起了更坚实的桥樑。
说句实在的,整个龙国高校,能和普林斯顿大学有如此深厚的关係,也只有他们了。
如果不是这层关係,彼得院士压根就不会同意来龙国做学术报告。
“那好,现在还有几个小时时间,您可以先回房间去休息下,下午咱们再见。”
彼得院士看了看手錶,笑著说:“不用休息啦,我对你们燕大校园很感兴趣,趁著这几个小时,你带我四处逛逛吧,我也想多了解一下学生们的学习环境。”
陈军院长欣然应允,“好啊,彼得院士,那咱们就从未名湖开始吧。
两人漫步走向未名湖,湖畔垂柳依依,湖水波光粼粼,微风拂过,柳枝轻轻摇曳,像是在与湖水低语。
“你们龙国的景色是真的好,我很少在学校里面见到这么美的湖,我注意到你们这里有很多建筑也不是现代的。”
“在未名湖周边,这些古建筑也都有著各自的故事。”
“您看那座博雅塔,它原本是一座水塔,建於上世纪二十年代,当时校园用水紧张,为了解决师生的用水问题,便修建了这座塔。”
“不过,在设计的时候,建筑师巧妙地將它融入了校园的整体景观之中,博雅塔与未名湖相互映衬,形成了燕大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两人边走边说,陈军讲的燕大的歷史彼得院士听得津津有味。
两人从未名湖,一直走到了黄廷方楼,突然,彼得感觉到自己的手机震动了两下。
彼得拿出手机一看,发现是邮箱的新邮件提示。
往常彼得处理邮件並没有那么积极,但今天,他下意识就打开了邮箱,然后就看见了刚刚发送过来的一封邮件。
邮件的发件人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主题却让他心头一紧一《有限虚部高度下黎曼函数的零点分布与临界线定理:基於类群约束与改进筛法的证明》
这是昨天的学生发过来的?
彼得微微摇头。
现在的年轻人吶,是真的急性子。
这才过了一天,就把论文给发过来了。
彼得无奈地嘆了口气,他深知黎曼函数的零点分布与临界线定理这一课题的难度。
这可是数论领域里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多少顶尖的数学家穷极一生都未能完全攻克。
就算是他自己,在这个课题上钻研了数十年,也不过是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小成果。
一天时间,要完成这样一篇高难度的论文,简直是天方夜谭。
彼得想像著那个年轻学生,或许是在听完他的讲座后,受到了某种启发,便一头扎进了这个复杂的问题中。
他可能熬了一个通宵,眼睛里布满了血丝,桌上堆满了写满公式的草稿纸,
满心欢喜地以为自已找到了证明的关键,然后匆匆忙忙地把论文发了过来。
彼得又想起了自己年轻的时候,那时候他也充满了激情和衝劲,对数学有著无尽的热爱和追求。
看到一个难题,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攻克它,哪怕知道前方困难重重,也毫不退缩。
但隨著时间的推移,他逐渐明白了,数学是一门需要耐心和积累的学科,急於求成往往只会適得其反。
他知道这个年轻学生可能是出於好意,想要儘快和他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但这样的做法,未免有些太过草率了。一篇高质量的数学论文,需要经过反覆的推敲、验证和修改,每一个公式、每一个推理都要经得起严格的检验。
一天时间,太难了。
除非——.
他早就推导好后面的內容,因为某个问题没有解决,而暂时搁置了。
彼得想起自己在学术生涯中也曾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有时候,一个难题看似无解,但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灵感会突然闪现,之前困扰已久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但这个学生,可能吗?
无论如何,他敢於挑战黎曼弱猜想,就值得称讚。
数学领域这块,想要挑战黎曼猜想之类的千禧年问题的,屈指可数。
很多人穷极一生的精力时间都解决不了其中的问题。
更別说,有些时候,没有成果,学校和社会给予的压力,以及同龄人异样的眼光,都足以让一个人放弃。
不了解的人会认为,一个问题研究了十多年都没有结果,你就是不行,看看某某大学的,有位教授,学术成就数不胜数,每年项目经费都是几百万,你呢?
所以,无论周宇论文写得如何,彼得他都不会去苛责对方。
彼得对陈军说:“陈院长,不好意思,我得回房间了。”
陈军懵了,怎么好好的就要回去了?
“是什么事呢?需要我帮忙处理吗?”
“唔,昨天那个学生把论文发过来了,我想先看看。”
“发过来了?”
“好,那您先看吧。”
陈军莫名鬆了一口气。
原来是这个事,对於陈军来说,一个学生突然甩了一篇论文过来,大概率,
是漏洞百出的。
陈军其实並没有多看重东兰大学的学生。
在他印象里,东兰大学虽然也是国內知名高校,但在数学学科领域,和他们燕大比起来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彼得匆匆赶回酒店,他突然感觉到这段路实在太过漫长,有些后悔之前走那么远了。
好不容易走回酒店,到达房间后,彼得院士头顶上已经有了一层细密的汗。
打开那篇论文,他逐字逐句地研读。
不知不觉间,汗珠,滴落了下来。
下午一点半,学术报告厅內,已经有不少人带著笔记本来了。
因为前一天听报告的人数较多,很多人都没有位置可坐,所以今天来参加报告会的人都学聪明了。
一个比一个来得早。
这样一样,他们就算来早了,也很难找到自己想要的位置。
“,今天彼得院士要讲什么?”
“这种学术报告会,两天如果连在一起,內容其实都差不多。”
“最多修改几处ppt就行了。”
“你以为大佬们经常会频繁换新的內容讲吗?
2
1
“所以有些人不会来听第二场的。”
“昨天那个学生写在黑板上的东西不知道情况如何了。”
“情况如何?”
“这我们哪儿知道啊,等他证明出来,那估计要猴年马月了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