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战忽发力了!(4.6k)(2/2)
“吃了几颗生米,这么醉,大白天都做梦了!”
“都是一群不懂的人在这说,要我说,就应该听专家的话!”
“真的可以多看看军事节目,专家的话要中肯多了。”
可能是因为丑国前段时间发布的六代航发新闻,让军迷们感到了不服气,所以关注军事节目的人越来越多。
“別盼著我们的航发了,军事专家张教授说了,丑国就算躺著不动20年,我们也追不上!”
“臥槽!哪个专家说的?”
“这纯粹在长他人志气,我们哪有那么差劲,又不是阿三!”
“就是,这种论调我早就看不惯了。承认差距是应该的,但妄自菲薄就没必要了!”
“我们一代代科研人都在努力,投入了多少心血和资源?怎么可能一点进步都没有?”
“我看啊,有些人就是跪久了站不起来!丑国的月亮就那么圆?他们的技术就真是天下第一?自適应变循环发动机是厉害,但也不是什么神话,我们龙国又不是没有自己的科研队伍和技术积累!”
卫宏和袁建峰下午带著新入组的专家来了,一行人交接实验都忙了五六个小时。
想著大家都没有吃饭,卫宏当然不能直接走人了,再加上马振邦本来就不爽他,卫宏当即决定做东,带著这群研究员去了食堂,点了一桌菜。
袁建峰顺口聊起了网络上的討论,周宇一听感觉天都快塌了。
怎么有专家这么閒?
这不是引起公愤吗?
他们辛辛苦苦在前面奋斗,这些专家就知道蹭流量捣乱。
“这位专家是谁啊,说话太不负责任了,这完全是在否定我们的付出!”周宇难得生气了起来。
“这专家,是海军出身的,別人都叫他张教授,他说话歷来就这样,当个乐子就行了。”
周宇听到袁建峰的描述,愣了几秒,顿时想要撤回他刚才说的话。
符合这种身份的,还喜欢到处胡说的,除了那位大忽悠还有谁?
前世里面,大忽悠“黑歷史”其实蛮多的。
经典言论包括“雾霾防雷射”“海带能缠潜艇”“我们没有四代机”这种不靠谱的话起初,大家都在骂大忽悠是砖家,一天天的沽名钓誉,说些胡话。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开始理解他了。
知道他说这些的用意了。
周宇反应过来后,咳了一下,立刻改口说:“我觉得张教授说得挺好的,我们確实和丑国的科研实力相差很远。”
一桌子齐齐看著他。
不是,刚才你不还说对方不负责任吗?
这口风也转的太快了吧?
卫宏和袁建峰对视了一眼,两人都在觉得奇怪。
难道周宇看出了张教授做法的真实用意?
不会吧,如此短的时间,怎么看出来的?
周宇这群人在这笑著,但没想到,张教授的话还是引起了不少学者、专家的注意。
一周后,他们召开了航发技术研討会。
“卫总,目前航发项目到底进展如何了?”一位资深院士的语气颇为不满。
“和大毛的合作谈好了吗?”另一位来自航空工业集团的老专家也来凑热闹。
“还在研究中—”
“技术问题比较复杂—”
“经费还没批下来”
这些话听得在做的人直皱眉,
“航发研究院里的人真是一点都不上心!造不出来就赶紧和人合作,还等什么呢!”
“五代航发造出来了,他们现在就懈怠了吗?”
“你真的想看丑国人耀武扬威炫耀他们的发动机吗?”
“合作!合作才是最快的路!”航空工业集团的老专家再次强调。
“大毛在发动机领域有著深厚的技术积累,尤其是在某些关键技术上,肯定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鑑的地方。”
“和他们合作,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加快我们的研发进度!”
“现在大毛需要资金,正是我们和他们合作的好时候,这都进行多少轮谈判,你们怎么还没有谈下来?”
和大毛合作?
那六代机设计也会跟著受影响。
卫宏说什么也不想发生这种情况,所以谈判他都一直拖著。
“明天,这边的专家和你们一起去谈判,看看究竟是什么问题!”
卫宏为难了,谈判的事他並不想过多人参与,但对方行政级別比自己高,他根本没法拒绝。
等到了谈判当天,古特涅夫显然著急了起来。
“卫总,我们已经谈了三轮了,不知道你们还有什么顾虑?”
“我保证,只要我们签了合同,自適应变循环的专家就会飞到龙国来,辅助你们。”
“古特涅夫先生,我们並没有任何不合作的意思。”卫宏捏著手机,努力保持著职业的微笑。
“只是正如之前几轮谈判中提到的,我们在一些关键技术路线上,可能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
古特涅夫强制镇定地说:“你也知道,研发一款全新的高性能发动机,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和时间,与我们合作,可以有效地分摊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这难道不是一个双贏的选择吗?”
一同前来的国內专家开口了:“卫总,我觉得古特涅夫先生说得有道理,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和成熟的技术经验。”
“大毛在这方面確实有优势,我们可以先借鑑他们的技术,在他们的基础上进行吸收和创新,这並不妨碍我们未来发展自己的技术路线。”
“这样可以避免自己研发走错路。”
卫宏感到一股巨大的压力向他袭来,他知道,现在必须给出一个明確的答覆了。
如果和大毛人合作,那么目前航发项目的资源,大部分都將会倾斜到合作项目上去。
两个航发项目都会受到不同的影响。
如果不合作,他也没有百分百的信心,两个航发项目会出一个让人满意的结果。
卫宏艰难地犹豫著。
在开会前,他询问过两个航发项目组的进展情况,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人回復。
滴滴一卫宏手机响起。
他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迅速打开手机屏幕。
“超燃衝压发动机下个月可进行首次高空台试验,预计模擬马赫数6-8。”
预计模擬马赫数6-8?!
这是真的还是假的?
p.s.月初啦,求个月票~顺便祝大家五一快乐,今天小作者没偷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