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我勒个无情的无人机杀手!(6.6k)(2/2)
“比如,在复杂环境下的目標误识別率、集群在面对突发情况时的反应速度、以及协同追踪的精度和稳定性等等。”
王工摸了摸下巴,若有所思地说道:“这么说,你们是想把我们当成『活靶子”,来测试你们的无人机集群?”
周宇连忙摆手,脸上带著尷尬的笑。
“不敢不敢,王工您说笑了,我们只是想藉助各位的智慧和经验,更直观地了解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还有一个原因嘛,当然是让这群人帮忙做宣传了!
能让他们最直观的了解人工智慧下的无人机集群技术,当然是让他们来亲身体会。
“不敢?我看你敢得很,你就是周宇吧,卫总经常掛在嘴上的天才。”
“既然如此,陪你们玩玩也行,与其对著冰冷的屏幕分析数据,不如亲身体验一下这些小傢伙的“智能”程度。”
要知道这群专家最年轻的一个都在39岁了,捉迷藏这种事情跟他们根本不沾边,但这种事和测试搭上关係就不一样了。
別人捉迷藏是玩,他们可是一心想要测试搭载了人工智慧系统的无人机到底有多智能。
其他专家也纷纷来了兴致,刚才略显沉闷的气氛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跃跃欲试的兴奋,对於他们这些常年与冰冷机器和复杂数据打交道的人来说,这种新颖的测试方式无疑充满了吸引力。
“小冯,你们划定测试区域了吗?”
冯彦连忙点头,“已经划定好了,就在十一院的內部区域,包括办公楼、实验楼和部分绿化带,我们会给每位参与躲藏的专家配备一个简单的定位器,確保安全,同时也能方便我们记录无人机的搜索轨跡。”
“定位器?那岂不是作弊了?”一位专家笑著说道。
“不不,定位器只是为了安全考虑,不会將各位的具体位置实时发送给无人机。”
周宇解释道,“无人机完全依靠自身的传感器和人工智慧算法进行搜索和识別,定位器只是在我们后台监控,確保各位不会离开测试区域,也不会发生意外情况。”
半个小时后。
“一號机报告,正在对a区进行搜索,未发现目標。”
“二號机报告,进入b栋区域,传感器显示有热源移动。”
“三號机报告,在c区发现可疑移动物体,正在进行图像比对。”
一条条实时的搜索信息在屏幕上滚动,牵动著控制室內所有人的神经。冯彦紧张地盯著屏幕,不时地向周宇询问算法的运行情况。
“周宇,目標识別的准確率怎么样?”
“目前来看还不错,但误报率还有待观察,一些体型和衣著相似的人员容易被混淆。
隨著时间的推移,无人机逐渐开始发现目標,
屏幕上,一些移动的人影被红色的方框標记出来,无人机开始调整飞行姿態,朝目標靠近。
“注意!二號机锁定王工!”一名技术人员惊呼道。
屏幕上,二號无人机准確地识別出了正在三楼茶水间喝水的王工。
主工显然也发现了窗户外悬停看的无人机!
“这这小子的人工智慧算法还真有点东西啊!”王工惊讶万分!
“我的天!这么快就抓到王工了?他才上去几分钟啊!”
“三楼茶水间那里的环境很复杂,光线也不太好,竟然在窗外也能这么精准地识別出来?”
“我去!这识別速度和准確率,比我们之前做的样片强太多了!”
“你那是样片,可他们这个是真实的啊!”
“喷喷,看来我们这些老傢伙还真是小瞧了这些年轻人啊!”
隨著二號机的成功捕获,其他无人机也陆续传来“发现目標”的报告,被找到的人聚集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討论了起来。
“报告!五號机在实验楼后方的园里锁定了目標!”
“报告!三號机在办公楼的楼顶锁定了目標!”
一位刚才还对这次测试持有怀疑態度的老专家,走到周宇等人身边时,脸上露出了讚赏的神情:“你们这人工智慧,確实有点意思。”
屏幕上不断刷新的“目標锁定”信息,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这套人工智慧无人机集群的强大潜力。
“周宇,你们这套算法的自主搜索效率太高了!这么短的时间內,就找到了这么多人!”一位负责路径规划的专家讚嘆道。
“这主要归功於我们採用的分布式协同搜索策略,集群內的无人机可以实时共享彼此的搜索信息,避免重复搜索,提高了整体效率。”
“周宇,你真是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
焦教授是最早一个被找出来的,他返回周宇身边后,就一直盯著大屏幕,看著无人机顺利找到一个个目標。
他突然感觉到自己老了。
他想起之前为了攻克一个无人机控制方面的技术难题,常常废寢忘食,对著复杂的电路图和晦涩的公式冥思苦想。
那时候,无人机的控制还高度依赖人工操作,自主性非常有限,就这对於他们来说都是难题了。
人才有限,他们也没有国外团队的技术,他们只能一点点地编写代码,一行行地调试程序,为的就是让无人机能够更稳定地飞行,更准確地执行指令。
他清晰地记得,为了培养一个合格的无人机控制人才,他们需要费多少时间和精力。
从基础的理论知识,到复杂的电路设计,再到一行行枯燥的代码编写,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
更让他们感到无奈的是,由於起步较晚,他们很多时候只能借鑑国外的技术资料,摸著石头过河,走了不少弯路。
人才的匱乏,技术的落后,就像两座沉重的大山,压在他们那一代科研人员的肩上!
而现在,眼前的这些无人机,却已经能够依靠自身的人工智慧算法,在复杂的环境中自主搜索、识別和协同追踪目標。
它们拥有更快的反应速度、更精准的判断能力,以及更强大的协同作战潜力!
焦教授看著周宇认真的侧脸,越来越感慨,他想要的人才,看来终於出现了!
“老焦,如何?”王工在旁边打趣问道,刚才他就注意到焦教授对周宇的话不怎么感兴趣。
焦教授故意严肃说道:“人工智慧肯定好啊,不知道能不能把周宇抢到我们项目组上?”
“哈哈哈,这么想的估计不止你一个,你估计要排队吧!”
“別说你了,刚刚那位搞通信的专家也跟我说想要周宇去他们项目组。”
“你说,天底下哪有那么好的事?!”
焦教授笑了笑,脑子里面突然闪过一个念头。
他过了一遍想法,上前一步,问道:“周宇,你这个人工智慧能不能区分敌我信號?”
“如果有足够的数据作为训练,应该没问题。”周宇老实回答道。
“那么利用相控阵雷达和无线电频谱分析设备呢?比如实时扫描空域,探测无人机集群的物理位置和通信信號,你的人工智慧是否能快速识別无人机通信信號的频段、调製方式及加密特徵,区分敌我信號?”
焦教授似乎不满意,继续追问道。
周宇微微一愣,没想到焦教授的问题一下子深入到了如此专业的领域,而且直接指向了实战应用的关键环节。
他沉吟片刻,认真地思考著焦教授提出的每一个细节。
“理论上来说,通过接入相控阵雷达和无线电频谱分析设备,获取实时的空域数据和通信信號特徵,我们的人工智慧是有可能实现敌我信號区分的。”
幸好周宇一直以来都在学习人工智慧相关的专业知识,这才没被突如其来的问题给整懵。
“那能实现这个技术吗?”
“可以通过分析通信数据包结构,推测集群无人机使用的通信协议,如mavlink、自定义协议等,来识別控制指令、导航数据等关键信息。”
“这个技术不难。”
“只不过我认为单纯利用人工智慧识別信號还不够。”
这下换做是焦教授愣住了,他问道:“那该如何利用?”
“人工智慧在识別是敌方后,直接发射定向微波脉衝,覆盖无人机通信频段,使通信模块过载或烧毁,永久瘫痪无人机。”
我勒个无情的无人机杀手!
这都想的出来?
周围人听见周宇的想法后,都吸了一口气。
“直接发射定向微波脉衝,烧毁通信模块?这好像真的可以!”那位负责通信的专家忍不住咋舌,他很清楚高功率微波对电子设备的破坏力。
“只要我们能够精確锁定敌方无人机的通信频段,並且发射足够强度的定向微波,就能有效地干扰甚至摧毁它们的通信系统,让它们变成一群无头苍蝇!”
“这比传统的拦截方式要高效得多!”
焦教授眼前一亮,“传统的拦截需要消耗大量的弹药和时间,而且很难同时应对大规模的无人机集群,这种定向微波攻击,如果能够实现,將能瞬间瘫痪敌方整个无人机编队!”
焦教授的眼中闪过兴奋,但他很快就冷静下来,沉声问道:“但是,这种定向微波发射装置的体积、重量和能耗如何?能否集成到我们的无人机平台上?还有,如何保证攻击的精確性,避免误伤?”
这次换王工调侃他了:“周宇同志都把方案想出来了,你们十一院的人搞不定?”
“你想想,你们目前研发的那款彩虹,如果装上了周宇的人工智慧,不就跟装了个大脑一样吗?”
“我听说还有半个月的时间巴里航展就要开始了,你们难道不想惊艷下四方?”
焦教授眼中出现了炽热,他说:“这个新方案太突然了,不过我们的人肯定能成!”
他立刻掏出了手机,开口道:“老赵,立刻把彩虹无人机项目的人召集起来!”
“我有重要的任务发布!”
“造什么?”
“造无人机杀手!”
“半个月內,时间够了,不够给我调人!”
“我们要给彩虹装个大脑!”
“什么大脑?”
“你別问,肯定不是猪的!”
打完电话的焦教授看向了周宇,问:“周宇同志,接下来,不知道你有没有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