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最新网址:www.69hao.com
首页 > 精品推荐 > 这个学霸是魅魔 > 第139章 让你讲遇到的困难,没让你讲天堑啊!(6.2K)

第139章 让你讲遇到的困难,没让你讲天堑啊!(6.2K)(1/2)

目录
好书推荐: 奥特曼:靠十二符咒成为神秘五奥 秦人的悠閒生活 美漫:从金刚狼开始 1848大清烧炭工 吞噬星空:震惊!巨斧要拜我为师 八零:她过分野! 这个高武太癲了 反派魔法少女,每日任务就是找茬 华娱:穿越在光与影之间 NBA,抢走伦纳德的天赋

第139章 让你讲遇到的困难,没让你讲天堑啊!(6.2k)

姜劲风知道周宇没研究过量子,但在人工智慧这块,周宇的专业能吊打不少所谓的专家。

不过怎么说服对方,这个就难了。

姜劲风看周宇没什么反应,硬著头皮,说:“我们认为,解决这些复杂精密的控制问题,或许正是人工智慧可以发挥巨大作用的领域。”

“例如,利用先进的机器学习算法,实时分析大气湍流的变化规律,预测信道衰减,

並精確控制自適应光学系统进行补偿,或者,优化纠缠光子对的製备参数,提高生成效率和纠缠度,这些都是传统方法难以办到的。”

“我知道这很为难你,其实周宇你只要能给一个解决的方向就行了。”

这种情况下周宇不好推脱,只能说:“我先看了再说吧。”

他顿了顿,生怕周宇反悔似的,赶紧道:“明天你有没有时间?要不我们明天就去量子卫星研究所一趟,见见潘院士?”

周宇点头。

他对量子卫星这东西还是蛮好奇的。

大家都知道遇事不决,量子力学。

说的是现实中难以解释的现象,会被人用量子力学理论来解释,企图矇混过关。

可量子力学不是玄学,而是实打实的科学。

量子力学恰恰是建立在严谨数学和实验基础之上的、实打实的现代物理学中最核心,

最前沿的科学之一。

它深刻地揭示了微观世界的运行规律,虽然其理论常常反直觉,充满了各种奇特的现象,比如量子叠加、量子纠缠、量子隧穿等等,但无数的实验已经无数次地验证了其正確性。

早在1984年,贝內特和布ls德就提出了bb84量子密钥分发协议,这就是量子密码学的诞生。

量子相关科研工作,比人们想像中要早得多。

量子科技的研发是一部跨越世纪的科学史,从对微观世界基本规律的探索,到利用量子特性进行信息处理和安全通信的创新尝试,无数科学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可以说潘院土並不是研发量子卫星的第一人。

早在潘院士之前,国际上已经有一些关於量子通信和量子卫星的早期探索和设想。

例如,一些科学家曾提出利用卫星作为量子密钥分发的中继节点,以克服地面传输距离的限制。

然而,由於当时的技术水平和工程实现的难度,这些设想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但他无疑是將量子卫星从理论构想变为现实的关键人物。

周宇当天晚上看了下量子技术相关的专业书,做了一些准备后才去睡觉。

第二天,和姜劲风来到量子卫星实验室,周宇发现潘院土居然早已在实验室门口站看了。

他头髮白但目光炯炯,精神十足,身穿一件朴素的白大褂,脸上带著温和的笑容。

姜劲风连忙上前热情地握手:“老潘,这位就是我跟你提过的周宇同志,他在人工智慧方面非常有想法。”

潘院士立刻將目光转向周宇,主动伸出手,热情地说道:“周宇同志,久仰大名!你的事跡我可是听说了,在这么年轻的年纪就能在多个领域取得如此成就,真是后生可畏啊!欢迎来到我们的量子卫星实验室。”

周宇连忙握住潘院士的手,马上谦虚说道:“潘院士您好,您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为了国家的量子通信事业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我只是在人工智慧领域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工作。”

潘院士哈哈一笑,摆了摆手:“年轻人谦虚是好事,但也要对自己有信心。”

“人工智慧可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说不定真能帮助我们解决眼前的难题,走,我们进去边走边说,我给你好好介绍一下我们这个量子卫星。”

他指了指实验室中央一个巨大的、被精密仪器环绕著的卫星模型。

“这个量子卫星是目前来说,世界上技术最先进、功能最全面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之潘院士本来不想加上“之一”的,但做人还是谦虚一点的好。

“它的核心目標,就是验证星地之间以及卫星之间的量子密钥分发、量子纠缠分发和量子隱形传態等关键技术,为构建未来的全球化量子通信网络奠定坚实的基础。”

“周宇同志,你如果加入我们的团队,我相信,將来量子通信这一块,一定留有你的名字!”

姜劲风在旁边好笑地摇摇头,说:“周宇同志是来合作的,看看能不能用他的人工智慧技术帮助你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可没说要直接加入你们团队,再说了潘院土,你们项目组里那么多优秀的科研人员,你打算给周宇同志的名字留多大的位置?”

潘院士这种项目说白了,就算成功了,大部分人都可能只记得他的名字,其他人的名字只能属於“有点印象”那一类。

姜劲风其实也在提醒周宇,別为名声一口答应了。

以周宇在人工智慧领域展现出的潜力,未来完全有机会在属於自己的领域里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留下更深刻的印记。

周宇耸耸肩,他来这本来就不是为了名声。

隨著潘院土的介绍,周宇的注意力转移到了眼前的卫星装置上。

不对啊。

潘院士说他们用传统的pid控制算法来补偿大气湍流,但周宇注意到,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精度似乎还有提升的空间。

以大气湍流的复杂性和动態性而言,这种简单的控制策略可能难以应对所有情况,尤其是在恶劣天气或者长距离传输时,补偿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

还有,潘院土提到他们已经使用了目前最先进的纠缠光子源,但从理论计算和实验数据来看,实际產生的可用纠缠光子对的比例仍然偏低,这直接影响了最终的密钥生成速率。

周宇突然发现他脑子转得飞快,不像是刚刚才接触量子卫星的样子。

他悄悄打开个人属性面板,才发现他的个人属性居然涨了不少!

【宿主:周宇】

【数学:lv3(6000/10000)】

【物理:lv2(1700/2000)】

【生化学:lv2(1020/2000)】

【计算机科学:lv3(5680/10000)】

【语言:lv1(700/1000)】

【魅力:100/100((系统赠送))】

【身体素质:30/100】

【技术:六代战机(已学习370/1000)】

【天赋:无】

【积分:2600】

最近他都没有开掛,怎么经验值全都在涨?

周宇想了下,只有一个原因可以解释这种现象。

近期他不断在参与项目,每一次对复杂技术难题的思考和分析,每一次尝试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都在潜移默化地提升著他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这种並非通过开掛获得的经验值增长,更加真实和扎实,代表著他自身能力的切实在提升。

和不同的科研人交流,都像是一块块新的知识碎片,不断地融入他的知识体系中,拓展著他的认知边界。

正因为如此他的个人属性才会增长,脑子也比以前转得快多了。

周宇尝试著提出他对於目前量子卫星的看法。

“关於纠缠光子对的生成效率,目前似乎仍然存在提升的空间,不知道我们是否可以尝试优化纠缠光源的晶体材料和雷射器参数?或者,是否可以利用人工智慧算法来实时调控雷射器的功率、频率和偏振態。”

“再比如.”

周宇开了头之后,就有点停不下来的感觉了,先开始潘院士等人脸上还有微笑,觉得周宇到底是年轻,一上来就开始指点了,都不知道委婉一点。

隨著周宇的深入分析,他们脸上的笑容逐渐凝固了。

周宇所提出的问题,直接涉及到了量子卫星远距离稳定传输、纠缠光子对高效生成与分发、以及地面站信號高精度接收与测量这三个当前项目面临的最核心、最棘手的技术瓶颈。

搞人工智慧的,怎么连他们的这些东西都清楚?

这群人哪知道,为了不闹出笑话,周宇昨晚提前做了功课。

“针对远距离量子信號传输的稳定性问题,我有个初步的想法。”

眾人憎了,你才刚来多久,就有初步想法了?

我们目前主要依赖传统的自適应光学系统进行补偿,但大气湍流的变化是非常复杂和动態的。”

“我建议可以尝试引入预测控制的理念,利用歷史气象数据、实时的信標光探测信息,甚至结合卫星自身的运动状態数据,建立一个大气湍流的预测模型。”

“更进一步,我们可以使用强化学习算法来训练这个控制系统,让它能够自主学习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最优补偿策略。”

“关於纠缠光子对的生成效率,我的想法是,是否可以尝试利用人工智慧算法来优化我们雷射器的参数,比如功率、频率和脉衝形状,以及晶体的温度和入射角度等等。”

“通过对大量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学习,人工智慧或许能够找到一组最优的参数组合,使得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都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纠缠光子对的產率和纠缠度。”

潘院士沉吟了一会儿,说:“嗯,想法目前来说是可以的。”

“但是,周宇同志,你刚才提到的『大量的实验数据”,我们目前积累的数据量是否足够支撑如此复杂的模型训练?”

“而且,量子系统的特性非常微妙,一些微小的扰动都可能导致结果的巨大偏差,人工智慧真的能够精確地捕捉並预测这些细微的变化吗?最终能否达到你所说的『最大限度地提高』的效果,恐怕还需要更深入的论证和实验验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战锤:当狼王收养了赛亚人 国运游戏王:只有我知晓卡图故事 从民俗文字游戏开始救世 领主:从打造植物要塞开始 港综:从龙城岁月开始 照美冥:向水影大人献上忠诚 难道我就是神 从机甲坟场开始无限进化 没钱上学的我只能去当邪神了 乃木坂之上行的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