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顏值即正义,改什么改!(62K)(2/2)
採用轻质高强度的复合材料、优化的內部骨架结构等,不仅能减轻飞机重量,提高推重比,还能使飞机外形更加简洁流畅。
这种结构上的美是强度和轻量化的完美结合。
而且,一个“美”的飞机设计,往往意味著其內部各个系统布局合理、维护便捷、空间利用率高。
就像是先进的航电系统、武器系统、动力系统等与机体的完美结合,不仅能提升飞机的整体作战效能,也能使飞机外形更加协调统一。
“你们知道吗?只要武器装备漂亮一定有战斗力,好看的东西问题都不大!”
“这绝对是我见过,最美的战机了!”
张教授看看墙上的投影,目不转睛。
“老张,你在开什么玩笑?”宋建泽不解地问道。
张教授这才回过神来,指著屏幕上六代机的设计图,对宋建泽解释道:“老宋,你误会我的意思了。”
“我说的美,不是指简单的外表好看,而是指周宇同志这个六代机的设计,其气动布局、线条走向,简直是浑然天成,充满了难以言喻的韵律感和力量感。”
“这种设计上的美,往往意味著其在空气动力学上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准,阻力小、升力大、稳定性好。”
“一个好的气动设计,就像一架好车的底盘,是所有性能的基础,如果基础扎实,那么后续的很多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所以这个设计不能改。”
顏值即正义,不是,是战斗力,改什么改!
其他人面面相,没有立刻说话。
张教授在他们体系內十分有声望和权威,他的意见往往具有举足轻重的分量。
连宋建泽都不敢出声反驳。
卫宏则饶有兴趣地看著这一幕,他知道张教授的脾气,这位老专家一旦认准了的事情,往往非常固执。
不过,他也明白张教授的眼光何其毒辣,他对气动设计的理解,在国內绝对是顶尖的既然他如此推崇周宇的六代机设计,那必然有其深刻的道理。
“张教授,我认可你说的,周宇的设计確实不错,但是他这个设计是基於小型可控核聚变的,这个我们目前造不出来。”
卫宏无奈地摊了摊手,试图將话题拉回现实。
张教授眼晴一瞪,问道:“现在造不出来就永远不造了?”
“我们搞科研的,难道就只会啃老本,只会跟著別人的屁股后面亦步亦趋?周宇同志的设计理念如此先进,充满了对未来的想像力,如果我们现在就因为技术上的困难而將其束之高阁,那才是真正的浪费!”
“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技术水平来限制未来的发展!”
“你们难道没看到这个设计的潜力吗?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飞行器,它代表著未来航空动力的一个重要方向!”
“如果我们现在就开始著手研究如何將小型可控核聚变技术融入到这种先进的机体设计中,哪怕只是进行一些理论上的探索和预研,將来一旦技术成熟,我们就能立刻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平台!”
“这难道不值得我们现在就投入精力去保护和发展它吗?”
“而且,我认为,这架飞机,不是一般飞机。”
周宇听到这里,心里咯瞪一下。
系统给的六代机设计確实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战斗机,而是一空天飞机。
这就是为什么需要小型可控核聚变装置的原因,
这一点他本来不想现在说出来的,张教授难道猜到了?
不会吧。
“这种设计,再加上小型可控核聚变动力装置——
“我认为,这架飞机更像是空天飞机。”
他激动地指向六代机那独特的翼身融合设计和修长的机身线条:“你们看,这种扁平化的机身和升力体设计,本身就具备了良好的高超音速飞行潜力。”
“如果再搭载上能量近乎无限的小型可控核聚变发动机,它將不再仅仅局限於大气层內的飞行,完全有可能突破大气层的束缚,自由穿梭於天地之间,成为真正的空天一体化作战平台!”
“怎么会是空天飞机,周宇之前设计这个飞机的时候,应该没有考虑那么多吧?”
“对吧,周宇?”
宋建泽转头,试图从周宇身上找到答案。
周宇呼了一口气,说:“我最初设计的时候,確实是按照空天飞机的方向设计的,但我当时对於气动力布局设计的认知还很浅显,很多细节都是边学习边摸索,所以並不完全確定自己最终的设计是否真的能归类为严格意义上的空天飞机。”
周宇想得清楚,反正没人知道他设计的时候怎么想的,他想说什么,隨他编。
这其实也不算骗人,毕竟最初他画的確实是空天飞机。
“什么,你是按照空天飞机的方向是设计的?!”
他一直觉得周宇的六代机设计在某些细节上显得过於激进,与现有的大气层內战斗机设计理念存在一些偏差,比如那独特的机身造型和超长的翼展,现在听周宇这么一说,一切似乎都有了解释。
“难怪,难怪.”冯院士喃喃自语。
“我就说,有些地方的设计理念非常超前,简直不像是在设计一款普通的战斗机。如果是按照空天飞机的標准来考虑,那么这些看似不合理的地方,反而可能是为了適应更高速度和更恶劣的飞行环境而做的特殊优化。”
他原本觉得盛飞的战机设计会更好,现在看来,如果周宇最初的设计理念就超越了现有的大气层內飞行,著眼於更加广阔的空天领域,那么盛飞的设计思路很可能就显得相对保守和局限了。
其他专家也纷纷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原本对周宇设计中某些“异类”之处的疑惑,此刻都烟消云散。
居然是空天飞机的设计!
他们都是航空领域的资深人土,深知空天飞机所代表的技术难度和战略意义。
那不仅仅是一款更先进的战斗机,而是一种能够自由穿梭於大气层內外,具备战略投送、快速打击、空间侦察等多重能力的未来武器平台。
如果周宇在如此年轻的年纪,就能独立设计出具备空天飞行潜力的飞行器,那他的天赋和创新能力简直可以用“妖孽”来形容!
原本他们还带著审视和指导的心態,想要帮助周宇优化六代机的设计,但现在看来,
或许他们才是需要学习和理解的那一方。
这个年轻人的思维,已经超越了他们这些传统航空人的固有框架,好像触及到了更遥远的未来!
川飞的宋建泽斟酌道:“如果真是按照空天飞机的思路设计的,那这个气动布局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高超音速飞行和临近空间飞行对气动外形的要求与亚音速和超音速飞行有著本质的区別,周宇同志的设计能够兼顾这些特性,確实非常了不起!”
“但其中一套动力装置基於核聚变技术,我们目前还真的没办法。”
“老张,在不考虑核聚变发动机的情况下,我们是否可以先针对现有技术能够实现的部分进行优化和改进?”
张教授摇头。
“非常难。”
“你可能不理解这种设计的精妙之处,周宇同志这个气动布局,很多地方应该都是为了配合核聚变发动机的特性而设计的。”
“例如,为了承受核聚变发动机可能带来的极端高温和强大的推力,机体的结构和材料选择必然会非常特殊,为了適应核聚变发动机可能带来的超高速度和能量输出,气动外形也必然会进行相应的优化,以实现最佳的飞行性能和能量利用效率。”
“如果强行修改设计以適应现有发动机,那几乎相当於要对整个飞机进行推倒重来与其那样,还不如重新设计一款更適合现有技术的六代机。”
“周宇同志的这个设计,其核心价值就在於与未来顛覆性动力技术的完美结合,如果失去了这个核心,它的很多亮点也就隨之消失了。”
“那如果我们能够搞定核聚变技术呢?”
张教授看了一眼说话的周宇,眼神探究地说:“如果能搞定,当然可以。”
“但现在,技术突破很困难。”
“我之前跟他们iter项目的人交流过,大家的工作基本处於停摆的阶段了。”
“国內研发呢?”
“那就处於饱和式了。”
“环流3號,夸父,东方超环,best紧凑型聚变队这几个项目,都在努力维持现有运行参数,爭取在一些关键指標上有所突破,但距离实现小型化、高效率、长时间稳定运行,还差得很远。”
“唉,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攻克。”
周宇点点头,心里已经有了主意。
既然张教授不建议动飞机的设计,那么他只有一种办法。
那就是学习、拆分可控核聚变技术,输出给相关团队。
周宇一时间也被张教授激起了斗志!
要做就要做最好的!
否则,还不如不做!
“我听说你突破了合金材料,有没有兴趣再突破下可控核聚变装置的材料?”张教授试探问道。
“我也正有这个想法。”
而且还不止。
这么久以来,上面对他诸多照顾,他现在要给龙国一份大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