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她这位大老板又开始发疯了?(7K)(1/2)
第150章 她这位大老板又开始发疯了?(7k)
龙国,首都。
国家工程师奖评选开始了。
科技中心、龙科院、工程院等人齐聚到了一起。
一张巨大的投影屏幕上滚动播放著候选人的事跡和他们所取得的重大工程成就。
国家工程师奖主要表彰在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及產业转型升级中做出杰出贡献的工程师们。
获奖者不仅將获得至高荣誉,更会得到国家在科研经费、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倾斜。
这项奖其实是新兴奖项,所以大家对它的关注度並没有太高。
台上,科技中心的卫宏率先发言:“各位专家、各位评委,国家工程师奖不仅是对个人成就的肯定,更是对整个国家工程技术发展水平的检阅。”
“今年,我们看到了许多激动人心的成果,特別是在一些长期被国外『卡脖子”的领域,我们的工程师们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魄力和创造力!”
“基础科研是源头活水,而工程技术则是將科研成果转化为生產力的关键,此次评选,我们不仅要看技术的先进性,更要看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创新性、实用性以及发展的战略意义。”
“候选人名单大家都已经看到了,有什么意见可以现在提出来。”
一般来说,候选人名单由科技中心、龙科院以及工程院提报,今年各个领域都涌现出了不少优秀的人才和项目,比如量子卫星的潘院士,他的团队在量子通信技术上的突破,
让龙国在该领域站上了世界前沿,还有在高铁技术等。
但大多数人都把目光集中在了周宇的名字上。
龙科院吴院长看没有人说话,直接开口了:“卫总,我说实话,把周宇同志放在这里,其实不妥。”
大家纷纷侧目,眼中露出不解。
连卫总也都疑惑地看著他。
一位院土直接开口了:“吴院长,周宇同志確实是候选人中最年轻的,但他的成就单拎一项出来,都是科技史上重要的一笔。”
“更何况周宇可是今年菲尔兹的候选人,他杀进国內这种奖项里面,可以说是毫无悬念可以拿奖。”
“不知道吴院长为何说不妥。”
吴院长笑了笑,丝毫没有任何不满,仿佛就在等著对方质疑他一样。
“马院士,你说得对,既然如此,为什么周宇只能评选国家工程师奖?”
会场本来还有小声议论的声音,现在彻底安静了下来。
“国家工程师奖固然是最高的荣誉之一,但它的定位是表彰在工程实践中做出卓越贡献的工程师。”
“周宇同志的贡献,已经远远超出了单一工程项目的范畴了吧?”
“rsa新算法,合金,超燃衝压发动机,人工智慧技术和无人机结合,这些哪项不是处於国际先进水平,没有引起相关產业的震动?”
“一个菲尔兹奖的有力竞爭者,一个在基础科学领域做出原创性、顛覆性贡献的科学家,把他限制在『工程师』的范畴,这不仅是对他个人成就的低估,更是对我们国家对顶尖人才评价体系的自我设限!”
“要是换作在座的各位有这种成就,早就拿国家技术发明奖了,现在只能拿一个新兴的奖,我觉得不妥。”
“老吴,我认为你说的有道理,但是周宇太年轻了,你別忘了,三大国奖都是限制了名额了的!”工科院杜院长说道。
“杜院,我觉得你这句话才是重点。”
“都知道三大国奖名额有限,还两年评选一次,所以大家在提名的时候,都提名的是自己单位的人。”
此话一出,许多人的脸上都露出了尷尬的神色。
吴院长一语道破了其中的“潜规则”。
在有限的名额和激烈的竞爭下,各单位往往会优先考虑本单位的杰出贡献者,这虽然无可厚非,但也確实让一些跨领域、贡献特別突出但又“无主”的年轻人才,难以在短时间內获得最高荣誉。
“这种现象,虽然可以理解,但它也限制了我们对真正具有战略意义和顛覆性影响的原创性成果的认可。”
吴院长继续说道,“周宇同志的成就,不是某个单位的专属,而是整个国家的宝贵財富,如果因为名额限制,或者因为他过於年轻,就让他无法获得最匹配的荣誉,这传递给年轻科研人员的信號是什么?”
“是告诉他们,只有熬到一定资歷,才能得到认可吗?”
杜院长脸色不好看。
这次三大项,他们工科院提名的,確实都是工科院的人。
对方这话不是在点他吗?
说实话,他推举上去的候选人都不弱,比如有位候选人主导的是超高温涂层材料技术项目,超高温涂层材料是现代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高超音速飞行器和太空飞行器热防护系统的关键技术。
在高超音速武器和再入飞行器上,这些涂层是抵抗气动加热的关键屏障,保障飞行器的结构完整性和任务成功率。
这难道不重要吗?
只不过和周宇这种一年能研究出两个重大项目技术的人才比起来,成就看起来肯定会少一点。
杜院长向其他工科院的院土投去询问的目光。
他万万没有想到龙科院的院长会替周宇说话,对方不是应该先保住自己院里的名额才对吗?
怎么还大公无私起来了?
这事其实他也难办。
如果他主动推选周宇,那他这个工科院的院长就就没法向院里的院土交待了。
放弃推举本院的优秀项目和人才,转而支持一个非本院、且年轻的周宇,就等同於牺牲了本院在荣誉和资源上的潜在利益。
这会引发院內院士们的不满,认为他没有尽力维护本单位的权益,导致他们辛苦攻关的项目失去了一次获得国家最高认可的机会。
儘管吴院长指出了“论资排辈”的弊端,但在实际操作中,这种观念仍然根深蒂固。
杜院长如果大力支持周宇,无疑是在挑战这种传统。
周宇虽然成果丰硕,但他的研究领域太过前沿和顛覆,而且过於年轻,缺乏歷史沉淀对於一些保守的评委来说,这种“太年轻”本身就是一种风险,他们可能会担心他的成就的可持续性或稳定性。
杜院长推举本院的人,风险可控,推举周宇,则可能要承担额外的风险。
任何一个人处於他的位置上,都不会將周宇作为首选,
正因为如此,他更看不懂吴院长的操作了。
如果不是吃错药了,那么就是上面给了什么提示。
想到这里杜院长两只眼睛一转,说:“卫总,我认为吴院长说的情况需要討论下,要不我们先暂时休息下吧。”
卫宏其实也没明白吴院长的意思,偏偏这事他不能打探太多,否则会有偏祖周宇的嫌疑,现在听见杜院长的提议,当即宣布先休息,让这群评委自己去处理。
休息时间,杜院长匆匆起身,径直走向吴院长。吴院长正端著茶杯,和身旁的几位老友轻声交谈著,脸上带著淡然的微笑。
“老吴,方便聊聊吗?”杜院长走到吴院长身边,声音压低了几分。
吴院长放下茶杯,微笑著示意:“当然,老杜,请坐。”
他指了指旁边的空位。
杜院长坐下后,开门见山地问道:“老吴,你今天这话,是何用意?”
“周宇虽然厉害,但你作为龙科院的院长,三大国奖的名额,你不是应该先考虑自己院里的人吗?怎么还当眾为他鸣不平,把自己的提名都放一边了?这让我很费解啊。”
“而且你在开会的时候,突然来一句要提名周宇,弄得我很尷尬!”
“你是不是收到什么风声了?还是上面有什么新的指示?”杜院长不相信吴院长会如此“大公无私”,在他看来,这种行为背后必然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你放心,等你知道原因后,非但不会觉得尷尬,反而会感谢我。
吴院长一句话瞬间勾起了杜院长的好奇心。
“什么意思?”
“你知不知道周宇现在在研究什么?”吴院长凑近杜院长,低声说道。
“应该和人工智慧有关係吧?”
“他之前和14所合作的项目不是挺成功的吗?”
“错了。”
“错了?”
“他现在接触的项目和可控核聚变有关係,而且还拿出了高能雷射技术。”
杜院长惊得嘴巴微张,手中的茶杯险些掉落在地。
他瞳孔猛地收缩,几乎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
可控核聚变!高能雷射技术!
这意味著什么?这意味著周宇所涉及的,已经不仅仅是某个尖端工程,而是直接触及了国家未来能源命脉,甚至改变世界能源格局的终极技术!
那根本不是一个“国家工程师奖”能衡量的贡献。
杜院长喉结艰难地滚动了一下,脑海中瞬间浮现出无数个念头。
怪不得吴院长会如此“大公无私”!
敢情是得到了消息!
“那——那你是怎么知道这消息的?”杜院长声音有些沙哑,他感到自己的心臟剧烈跳动著,因为这个消息的震撼性,远超他之前的任何猜测。
吴院长看了他一眼,问道:“知道核工业物理研究院院长郑叶吗?”
“有过接触。”
“前段时间,卫总带著周宇去了他们院,本来是想看下他们最新研发的靶丸材料。”
“他们那材料项目,本来今年就可以结束的。”
“结果周宇在看了实验后,说神光三號的点火方案不对,当场技术员就修改了参数,
这一下,把郑叶他们院的材料直接给烧毁了。”
“光机所的人,现在也在拆神光三號,准备搭建神光四號的装置了。”
杜院长彻底呆住了,他现在哪里还有一丝一毫的心思去爭什么国家工程师奖的名额?
和可控核聚变这种决定国家未来乃至人类命运的终极技术突破相比,所有的奖项都显得微不足道。
他终於明白了吴院长今天的“不妥”意味著什么。
“老吴,这种事情,你就应该早说啊!我都不知道这事!”
吴院长摇了下头,说:“这事千万不能传出去,我都是去找郑叶的时候,无意间看见他们要重新改进靶丸材料,才知道这事。”
“我怎么敢说?”
“反正这事,你我知道就行了,接下来怎么办,你心里还没数吗?”
杜院长无语。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他还能反对不成?
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將为周宇未来可能获得的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