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迷弟这种生物真的太可怕了!(6.6K)(1/2)
第171章 迷弟这种生物真的太可怕了!(6.6k)
“看看你都干了什么好事!”纳森几乎將报告文件拍到马修脸上。
会议室里面的其他专家没有作声,纷纷低头看面前的资料,装作自己很忙的样子。
“你告诉我,他们找不到!你告诉我,这计划万无一失!结果呢?!”
“他们不仅找到了,还特么的入侵了我们的系统,在我们眼皮底下引爆了这些该死的站点!你告诉我,这是什么被动干扰?这是什么无懈可击?!”
马修想张嘴解释,想为自己辩驳,但喉咙却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
“你以为这是传统的电子战吗,马修?!”
纳森越说越气:“你根本没有理解量子战的本质!你以为你把信息隱藏在环境噪声里,就没人能发现了?”
“那些地面站目前唯一的贡献,就是燃烧起来后,在所在地引起了火灾,还是不大的那种,我们给你经费,结果你只玩火了?”
“別人有无人机还怕你玩火?
“你现在应该担心的是,龙国人的量子技术可能已经超过我们了。”
纳森向旁边的专家示意,让对方继续说,专家点点头,接道:“之前设计的这些干扰站,確实在经典层面达到了极致的隱蔽性。”
“它们利用了量子共振和相位调製,被动地影响量子纠缠,甚至能自適应地调整模式,这说明我们在量子干扰的应用层面,確实走在前列。”
“但龙国人的反击,根本不是在同一个维度,他们没有尝试发现信號,而是直接理解了地面站的干扰原理,然后反过来利用量子態的复杂性,从內部破坏你的核心机制!”
“这表明他们在量子物理的底层原理、量子態的精確製备与操控、以及对复杂量子系统动力学行为的理解上,可能已经超越了我们。”
“他们能够製备出你根本无法被动吸收和有效处理的量子信息炸弹,能够精確地实现让我们的拓扑结构过载!”
“更可怕的是,他们还渗透了我们的系统,在我们眼皮底下留下了“你被发现了”的字样。”
“这已经不仅仅是量子攻击,而是结合了顶尖的密码分析和网络渗透能力,这意味著他们的计算能力,可能已经足以在短时间內,破解我们认为安全的加密协议,或者利用算法发现我们网络中的漏洞!”
“这需要极强的密码分析能力以及计算能力,我认为,龙国的周宇很有可能参与到了其中。”
纳森听到这里眉头紧皱,问:“你的意思是说,周宇很有可能参与了这次的行动?”
“大概率他参与了。”
“没想到周宇会参与量子卫星的研究,你认为他转到量子卫星方向是为了什么?”
“纳森先生,周宇此前的研究方向是通用人工智慧和脑机接口,这两个领域,未来的发展都离不开超强算力的支持。”
“而目前我们所知的最强算力,依然是基於传统架构的超级计算机,但量子计算机,
才是能够提供指数级算力飞跃的下一代计算平台。”
“所以,我认为周宇转向量子领域,首先是为了给·小苔蘚”找到真正的·归宿”。”
“想像一下,如果『小苔蘚』能在通用量子计算机上运行,它的学习、分析、决策能力將达到一个我们无法想像的维度。这就像是给一个已经非常聪明的大脑,装上了无限的运算能力,很有可能他不再满足於天河超算的限制,他要的是量子大脑。”
“再加上,潘院士的量子卫星项目,是龙国在量子通信领域最重要的成就。”
“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是量子信息技术的两大支柱,相互关联,量子通信解决的是信息安全传输问题,而量子计算解决的是信息处理问题,周宇的加入,很可能是为了整合这两个领域,实现量子通信与计算一体化。”
“潘院士的量子卫星能够实现超远距离的量子纠缠分发,如果將这种远距离纠缠与量子计算结合,就能够构建分布式量子计算网络。”
“这不仅能突破单一量子计算机的规模限制,还能利用太空的天然量子环境,提高量子比特的相干时间和容错性,这正是他此次量子反击所展现出的思路利用量子纠缠的非局域性来攻击。”
“所以,我认为周宇转向量子卫星研究,绝不是单纯的兴趣转移,也不是简单的科研团队项目合作。”
“他可能是看到了量子计算作为未来信息基础设施的决定性作用,並且致力於將龙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领先优势,拓展到量子计算领域,形成全面的量子霸权。”
“而这次对我们干扰站的打击,很可能就是他在这个新领域磨刀霍霍的第一声警告。”
纳森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头的怒火与恐惧,他知道现在不是追责的时候,也不是情绪用事的时候,他必须弄清楚,面对这种前所未有的量子攻势,他们到底还有没有反击之力。
纳森的声音压低,说:“听著!马修的计划失败了,而且是惨败,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战略层面的巨大失误。”
“现在,我需要你们告诉我,我们自前有什么应对龙国量子技术威胁的办法?具体一点,针对周宇这次展现出的量子技术的攻击能力,我们有没有可能进行防御,或者-反击?”
专家们面面相,没有人敢立刻回答。
空气里全是让人室息的沉默最终,还是那位资深技术专家率先开口,他的声音沙哑:“纳森先生,坦白说—我们目前在这方面,几乎没有成熟的应对方案。”
他解释道:“周宇这次使用的,是一种我们从未见过的拓扑量子攻击模式。”
“它不依赖於传统信道的物理拦截或能量对抗,而是直接针对量子態的『內在结构”进行破坏,我们的干扰站,虽然自適应能力很强,但它们的设计依然是基於吸收和偽装。”
“特別是遇到这种超载式灌输,特別是非阿贝尔统计的复杂量子態时,它们內部的拓扑保护机制被强制性地打破,就像一个被撑爆的气球。,
“我们目前掌握的量子防御技术,主要集中在量子密钥分发的安全协议优化、抗窃听链路的构建、以及量子信道噪声的抑制等方面。”
“这些都是基於保护量子信息的思路。”
“要在短时间內研发出能够防御这种攻击的技术,我们首先需要完全理解周宇的攻击原理,然后才能尝试构建相应的量子防火墙或者量子反制工具。”
那位资深专家摇了摇头,脸上充满了无奈:“这需要投入巨大的资源,而且这涉及到对量子物理基础理论的突破,不是简单的工程问题。”
“至於反击我们甚至都无法复製出他们製备的那种复杂纠缠態。”
“在量子比特的数量、相干时间、容错性等方面,我们与他们,可能已经拉开了代际性的差距。”
“居然有了代际性的差距?”
纳森听到这里,脸色十分难看,龙国人怎么那么卷啊?!
他们就不能跟白象一样,在咖喱味的空气中躺平吗?
就在大家沉默时,指挥中心里另一位相对年轻的战略规划专家,深吸一口气,鼓足勇气开口了。
“纳森先生,也许—·我们还有一个机会。”
“如果我们无法在短期內从技术层面阻止他们,那么,我们至少可以阻止他们构建起完整的天地一体量子网络!”
“周宇和潘院土的终极目標,肯定是利用量子卫星构建分布式量子计算网络,形成全球性的量子超级计算机组网,这意味著,太空轨道將成为量子时代最重要的战略高地!”
“目前,国际上卫星轨道还有很多空位,这是一个重要的窗口期!”
“我们必须立刻启动大规模的卫星发射计划,抢占关键的低地轨道和中地轨道位置,
部署我们的卫星星座!”
“低地轨道是目前量子通信和未来分布式量子计算最理想的轨道之一。”
专家解释道:“它的优势在於距离地面更近,传输延迟更低,光子损耗更小,这使得它非常適合进行高频率的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纠缠分发,是构建全球量子网际网路最后一公里的关键。”
“同时,由於距离近,对地面接收站的功率要求也相对较低,更易於普及。”
“缺点是,低地轨道卫星的覆盖范围小,需要发射大量的卫星才能实现全球连续覆盖,而且由於大气阻力,卫星的寿命相对较短,但对於我们而言,这不是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大规模量產和快速补发来弥补。”
“而中地轨道轨道虽然延迟和损耗比低地轨道高,但它的覆盖范围更广,所需卫星数量更少,更適合作为量子网络的主干线,连接低地轨道星座或不同大陆的地面站。”
专家补充道:“它可以作为量子通信的中继站,將量子信息从一个区域传输到另一个区域,形成跨越洲际的量子骨干网络。”
“我们的目標是,在龙国人完全实现其天地一体化量子构想之前,利用我们的发射能力和资金优势,迅速將大量具备基本通信能力的卫星部署到这些关键轨道上,去占领这些轨道。”
“我们要物理性地占据这些量子通信和计算的位置和交匯点。”
“即使我们的量子计算能力暂时落后,但我们可以通过占位来限制他们的发展空间。”
“我们可以將这些卫星作为未来的量子节点,即便现在只能进行简单的通信,但只要占住了位置,未来我们可以通过在轨升级或替换载荷的方式,逐步提升其量子技术。”
“这將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也是一场烧钱的竞赛,但如果我们能抢先构建起一个庞大的、覆盖全球的卫星网络,我们就能够扼制他们的量子霸权!”
纳森的眉头依然紧皱,但他眼中的绝望已经少了几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激发的野心。
他知道,这將是一场耗资巨大的豪赌,但这也是在被周宇打击后,他们唯一能够抓住的反制机会。
“立即制定详细的卫星发射计划!”
“动用一切资源,联繫所有合作方!我要看到我们的卫星,在最短的时间內,占据这些关键轨道!”
“纳森先生,我还有一个提议,就是让民营科技公司加入到这个计划中来。”
纳森的目光转向战略专家,眼中闪过疑惑。
让民营公司参与如此高度机密的战略项目,这在他传统的思维中是不可想像的。
战略专家看出纳森的顾虑,立刻解释道:“纳森先生,我明白您的担忧,但现在情况紧急,抢时间,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传统的政府项目,审批流程长,採购环节复杂,效率低下,而现在,我们的时间窗口极其有限。”
“民营航天公司,例如spacex,已经证明了他们具备快速叠代、批量生產和低成本发射的能力,我认为,他们能够以远超传统国家机构的速度,將大量卫星送入轨道。”
“民营公司通常拥有更灵活的资金运作方式,他们的发射成本更低,生產效率更高。”
“更重要的是,通过引入民营公司,我们可以將部分资金压力分散到商业领域,甚至可以通过商业融资、公开募股等方式,撬动更大的社会资本,为我们的卫星星座计划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
“这能缓解我们资金的压力,將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核心技术的研发上。”
“在卫星製造、载荷小型化、发射技术、甚至是未来的在轨维护和升级方面,民营公司可能会提出一些我们传统模式下难以想像的顛覆性技术和解决方案。”
“这些创新可以帮助我们以更小的代价,实现更大的目標。”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