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造物主都没有你这么大胆!(6.6k)(1/2)
第180章 造物主都没有你这么大胆!(6.6k)
会议室里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所有工程师都面面相,
陈刚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却又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能感受到两位大佬身上散发出的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悲壮气场,仿佛不是在討论科研项目,而是在集体奔赴刑场。
他们当然想提一个更完美的方案出来,但问题是,他们真的想不出来!
铝合金这条路似乎已经走到头了,高能效热管理的需求摆在那里,而碳纳米管虽然是理想,但他们没成品啊!
现在,两位大佬更是直接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这让他们这些做具体工作的,还能说什么呢?
“宋工、卫总————这—”一位工程师试图打破沉默,但话到嘴边,又变成了无力的嘆息。
陈刚的脸色更是复杂,他看著周宇那张年轻的脸,心里复杂极了。
他既感到压力山大,又隱隱觉得,有这样一群敢於担当的领导,或许真的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只是..代价可能就是集体脱髮了。
最终,还是宋建泽打破了沉默:“既然大家都没有更好的替代方案,那就按照周宇同志的思路来。”
“我会向上面提议,成立碳纳米管热管理攻关小组,周宇同志任组长,现有的碳纳米管研发团队全力配合,所有资源,只要是项目需要的,优先向你们倾斜,至於风险我们一起承担。”
陈刚无奈地看了一眼周宇,又看了看会议室里其他同样一脸生无可恋的同事们。他知道,这艘名为“碳纳米管”的巨轮,已经由周宇掌舵,並且有两位大佬亲自保驾护航,他们这些船员,就算心里再打鼓,也只能硬著头皮跟著走了。
他好岁也是个工程师,怎么就没有大佬给他撑腰?
鬱闷!
周宇这边也鬱闷,因为他发现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量子计算机原型机研发成功后,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消息还处於保密当中,系统並没有给出任务完成的奖励。
他趁著其他人没注意,在脑海中翻了翻系统商城,他在搜索框尝试了“碳纳米管”“碳纳”这些关键词,结果发现商城里面也没有碳纳米管相关的技术。
“什么破商城,怎么连碳纳米管技术都没有?”
【碳纳米管技术目前还没有资格进入本商城。】
许是听见了周宇的抱怨,系统小小为自己解释了一波。
周宇:
进入系统商城门槛这么高吗?
碳纳米管居然都没有资格?
你是不是瞧不起碳纳米管啊?
它再怎么说也是二十一世纪的『材料之王』潜力股好吗?!
轻质、高强、导电、导热样样精通!多少科学家为了它茶不思饭不想,结果你告诉我它没资格?
你这商城门槛是镶钻了吗?!
【聪明的宿主一定有办法搞定。】
周宇语塞。
激將法啊!
他突然系统就算用激將法,他也只能照做。
如果这个时候承认他搞不定,那系统肯定会认为他还不够聪明。
笑话,堂堂人类,怎么能让你一个系统看扁?
带著一肚子对系统的怨念,周宇马不停蹄地来到了首都清园大学的碳纳米管研发实验室。
“周教授,欢迎来到我们的『髮际线终结者”基地。”李教授苦笑著伸出手,自嘲地说道。
周宇也好笑回应:“李教授,我现在是同道中人了。”
在李教授的带领下,周宇参观了实验室。
最终,他们停在一个透明的展示柜前。
里面赫然摆放著一根约半米长的碳纳米管管材,呈乌黑色,表面泛著微光。
“这就是我们自前能製备出的最好样品。”
李教授介绍道,“我们採用的是改进型的催化化学气相沉积方法,成功製备出了较高纯度、特定直径分布的多壁碳纳米管,並將其通过特殊工艺进行了预排布和致密化,初步形成了这种管材。”
他指了指管材的某个区域,有些遗憾地说:“但是,周教授你看这里儘管我们已经尽力优化了工艺,但仍然无法避免在管材內部出现微米级的结构缺陷。”
“这些缺陷主要是团聚的无定形碳颗粒,以及部分纳米管排列方向的局部错位。”
李教授又打开一台连接著透射电镜的屏幕,上面清晰地显示出管材內部的微观图像。
果然,在致密的碳纳米管束中,能看到一些不规则的暗影区域,以及一些纳米管末端並未完全对齐的毛刺。
“这些缺陷,在宏观上表现为材料热导率的局部不均匀,並且会显著降低其横向力学性能。更要命的是,在极端温度循环下,这些缺陷处容易形成应力集中点,导致疲劳裂纹萌生,甚至引发失效。”
李教授嘆了口气:“我们尝试了各种方法,调整催化剂组分、改变反应温度、优化气体流量、引入外部场辅助,但这些缺陷始终无法彻底消除,或者说,无法在保证成本和效率的前提下,將其控制在航空级標准以內。”
周宇仔细观察著屏幕上的图像,眉头紧锁。
他能看出这个团队確实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达到了目前国內乃至国际上相当高的水平。
但正如李教授所说,这些缺陷確实是工程应用中无法接受的“致命伤”。
“李教授,你刚才说,这些缺陷目前解决不了?”周宇轻声问道。
李教授苦笑著点头:“是的,至少以我们现有的技术和思路,无法在满足航空標准的前提下完全解决。”
周宇犯难了。
李教授说的没错,他们现在遇上的问题確实没法解决。
连他也一时半会儿想不到办法。
带著一堆沉甸甸的实验数据,周宇回到了自己的人工智慧实验室。
他把所有能拿到的碳纳米管制备参数、缺陷表徵数据、以及各种测试结果一股脑地让人扫描进了小苔蘚的后台资料库。
“小苔蘚,运行一个多维度参数关联分析模型,目標为在现有製备工艺和材料限制下,找出能有效降低宏观缺陷影响,或者-利用缺陷提高特定性能的潜在路径。”
周宇对著电脑命令道。
他知道,直接让小苔蘚去解决世界级难题有点强人所难,但让它从海量数据中发现不寻常的关联,却是小苔蘚的强项。
【任务已接收,正在建模与並行计算预计需要80.7小时。】
周宇嘆了口气,抓了抓已经感觉不太稳固的头髮。
他开始在实验室里步,脑海里不断回放著李教授展示的缺陷图像,团聚的无定形碳颗粒、错位的纳米管这些都是他们极力想消除的杂质和错误。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门悄无声息地滑开,柳思思走了进来。
“怎么?又在为你的头髮操心?”柳思思把一杯咖啡放到周宇手边,另一杯自己端著,轻轻抿了一口。
周宇苦笑著接过咖啡:“这可不是操心头髮那么简单了,我被卫总进来搞碳纳米管了?
“我现在要製备一种超级抗拉、耐高温、热膨胀係数极小的小孔径碳纳米管。”
周宇皱著眉描述著他的终极目標:“我去清园那边看了下,那边碳纳米管遇到的缺陷问题,我暂时也想不到突破口。”
柳思思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听起来確实是个硬骨头,不过,你当初製造锯合金的时候,不也是遇到了很多难题吗?那时候你是怎么解决的?”
周宇回忆了一下:“锯合金的关键在於晶粒度的精准控制和晶界强化。”
“我们当时解决了硅晶体生长的问题后,引入了纳米级的稀土元素,结合快速凝固与热处理工艺,诱导形成了大量弥散分布的纳米级第二相粒子。”
“这些粒子能有效钉扎晶界,抑制晶粒长大,並且在高温下形成稳定的强化相,从而大幅提升了合金的强度、韧性和高温稳定性,同时还能避免晶界脆化。”
他一边说,一边下意识地在实验室的白板上画著示意图:细小的晶粒、均匀分布的纳米粒子、被钉扎的晶界就在他画完最后一笔时,周宇的眼神突然凝固了。
他猛地转过身,看向柳思思,眼中闪烁著异样的光芒。
“等一下!”
周宇激动地说道:“你说得对!合金的关键是晶粒度和晶界!而碳纳米管,我们一直纠结的是它的无定形碳颗粒和错位排列,把它们看作缺陷!”
他猛地衝到小苔蘚的显示屏前,在小苔蘚还在味味计算的时候,他已经有了新的灵感。
“如果-如果我们將这些无定形碳颗粒,甚至是部分错位的纳米管,不再视为单纯的缺陷或杂质,而是像合金中的第二相粒子一样,通过某种方式让它们均匀、可控地分布在碳纳米管基体中呢?”
周宇自言自语道,声音越来越兴奋。
他脑海中迅速构建著一个全新的模型:“假设,我们故意控制製备过程,让这些无定形碳颗粒在纳米管束中均匀弥散分布,甚至像晶界钉扎剂一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纳米管的滑移和错位。”
“那些局部错位的纳米管,如果能形成某种微观互锁结构,是不是反而能增加材料的横向剪切强度和抗疲劳性能?”
“甚至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利用这些缺陷,设计一种分级结构!让宏观的缺陷区域成为某种应力缓衝带,或者热流的微观导流路径,而非单纯的失效点!”
周宇越说越激动,他感觉自己像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柳思思被他的想法惊呆了。
不是,这脑子到底怎么长的?
我说得对?
我说什么了?
太跳跃了,她都跟不上思路了。
周宇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大胆的猜想,需要无数的实验去验证。但这一刻,他感觉自己终於抓住了碳纳米管的软肋。
“小苔蘚!”
周宇大声命令道:“立即调整计算模型!在原有的数据基础上,加入缺陷作为增强相的可能性,分析其在不同分布、形貌和体积分数下,对宏观热导率、抗拉强度和疲劳寿命的影响!”
“重点关注应力分布和热流路径的模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