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这难道是天才的独特癖好?!(7k)(1/2)
第218章 这难道是天才的独特癖好?!(7k)
与此同时,丰田汽车总部的人却高兴不起来。
“根据可靠情报,龙国已经成功在月球上採集了氮3样本並且正在研究提炼技术。”
这个消息让在场的人脸色难看了起来。
丰田汽车多年来一直將未来押宝在混合动力和氢燃料电池技术上,他们坚信这才是下一代汽车的正確方向。
他们投入了难以计数的研发资金,耗费了无数工程师的心血,才在市场上建立了独特的优势。
然而,龙国成功採集氮3样本的消息,却让他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公司战略部门的负责人拿出了一份ppt,他试图用数据来安抚大家的情绪:“各位,我们的年度报告显示,儘管新能源汽车市场竞爭激烈,但我们的混合动力汽车销量依然保持著两位数的稳定增长。”
“我们的氢燃料电池车也成功在本地、丑国和鸥洲建立了超过100个加氢站网络,销量同比增长了15%,这证明我们的技术路线是正確的,我们的战略是成功的。”
但他的话音刚落,便被一位年轻的高管打断了,他指著屏幕上的数据,语气激动:“佐藤先生,这些数字现在还有什么意义?我们用几十年时间建立的混合动力优势,如果面对的是廉价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电能,那我们的燃油效率还有任何说服力吗?”
“我们费巨资建立的加氢站,如果充电桩遍布全球,那谁还会选择去排队加氢?”
这位年轻高管的质疑,如同利剑般刺穿了所有人的心防。
他们都清楚,丰田的整个战略,都建立在一个核心假设之上,可控核聚变商业化遥遥无期,而氢能则是比电池更高效的未来能源载体。
然而,龙国採集氮3样本的消息,却彻底顛覆了这个假设。
会议室陷入了死一般的沉默。
佐藤深吸了一口气,他知道现在不是迴避问题的时候。
研发负责人面色凝重地说:“佐藤先生,氮-3是第二代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关键燃料,地球上储量稀少,但月球上却异常丰富。”
“如果龙国真的能大规模开採氮-3,並將其运回地球,那將彻底改变全球的能源格局。他们可以利用这些燃料,在极短时间內,將可控核聚变技术从实验室推向商业化。”
“而这,比我们想像的要快得多。”
“我们之前预估,可控核聚变商业化至少还需要三十到五十年。但现在看来,这个时间可能要提前到五年,甚至更短。”
一位保守派的高管试图力挽狂澜:“佐藤先生,我们不能自乱阵脚。”
“龙国採集了氮3样本,不代表他们就能大规模开採,更不代表他们能解决运输和商业化的问题。”
“这些都是巨大的挑战,我们的氢能技术,依然是目前最成熟、最可靠的未来能源方案。”
但他的话很快被另一位高管驳倒:“先生们,我们不能再活在过去了!你们难道没看到新闻吗?法国的道达尔能源,已经与龙国达成协议,要在法国建设一万个核聚变充电桩!”
“这意味著什么?这意味著他们已经开始布局整个能源生態系统!他们不仅仅是在卖车,他们是在卖未来!”
“我们的年度报告,我们的利润,我们的所有优势,都建立在传统能源和我们独特的混合动力技术之上。”
“但如果电能的成本趋近於零,谁还会为了一点点燃油费,而选择我们的混合动力车?谁还会为了那一点点续航,而购买昂贵的氢燃料电池车?我们的优势,將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会议室的爭论愈演愈烈,保守派和激进派各执一词,谁也无法说服对方。
佐藤看著面前的爭吵,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感。
他知道,这不是一场关於技术的辩论,而是一场关於公司存亡的抉择。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世界会发展的如此迅速。
“我们不能再爭吵了。”
佐藤的声音让会议室瞬间安静了下来。
“我们现在面临的,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挑战,而是一场全面的能源革命,我们之前犯了一个错误,我们以为能源革命只是关於车,但龙国人告诉我们,能源革命是关於电。
“但我们现在不能冒然做决定。”
“下一周,海市的车展就要开始了。”
“所以,我决定,我们全体高管,都要亲赴海市车展。”
“我们此行,不是为了展示我们的新车,而是为了学习和观察,我们要了解龙国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真实需求,要了解他们的充电设施是如何运作的,更要了解我们同行的技术,究竟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当然,如果你们认识龙国车企的人最好,这样有助於我们交流。”
“社长,我们到时候可以去byd参观,之前有几个人来我们门店参观过,还想向我们学习,如果要找他们帮忙,我认为他们应该很乐意。”
海市车展前夕,byd总部,一名负责海外业务的高管,收到了丰田发来的正式拜访请求。
“老大,丰田汽车的高管团队,想在车展期间拜访我们,並希望能够进行深入交流。”高管向byd的掌门人王总匯报导。
“丰田?就是那个我们派人去学习,他们还给我们脸色看的?”
“不错,就是他们,要不我们婉拒了吧。”
王总笑道:“不,他们来得正好,我们正好可以好好招待他们。”
海市国际展览中心,车展盛大开幕。
人潮涌动,灯光闪烁。
丰田的佐藤社长带领著他的高管团队,步履沉重地穿梭在巨大的展馆中。
他们的西装革履与周围年轻、时尚的观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们此行,带著的是一种寻求答案的使命感,但当他们真正踏入这个充满活力的市场,一种巨大的、前所未有的不安感便如潮水般涌来。
他们的目光停留在byd的展位前,
与丰田展位一贯的沉稳內敛不同,byd的展位设计大胆而充满未来感,巨大的环形屏幕播放著炫目的宣传片,將品牌的科技感和年轻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展位內人头赞动,欢呼声此起彼伏,气氛热烈得让人无法忽视,
佐藤社长心里一沉,这场景与他脑海中对龙国车企的刻板印象完全不符。
“社长,这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byd。”一位高管低声提醒道,语气中带著一丝复杂的情绪。
他们艰难地挤进人群,目光立刻被展台中央的一款新车所吸引。
那是一款名为“腾龙”的旗舰级电动轿车,其流线型的外观设计顛覆了传统汽车的造型。
车身线条流畅,仿佛是用一块完整的金属雕刻而成,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巨大的全景天窗,让车內空间显得无比通透。
但外观的震撼只是开始。
当他们靠近车门,车门自动以一种优雅的方式缓缓打开,车內景象让丰田高管们集体倒吸一口凉气。
车內没有传统的仪錶盘和中控台,取而代之的是一块横跨整个驾驶舱的超大曲面屏幕。
屏幕占据了从驾驶位到副驾驶位的所有视觉空间,仿佛將整个车厢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电影院。
更让他们心惊的是,这块屏幕並非仅仅用於导航和娱乐,它似乎是一个完整的智能生態系统。
“这这是怎么做到的?”佐藤社长喃嘀自语,他无法理解,如何在汽车这种狭小的空间里,集成如此庞大而复杂的显示系统。
一位byd的工作人员发现了他们,按照总部下达的指示,微笑著邀请他们体验。
“各位贵宾,请隨意,这是我们最新发布的腾龙,搭载了我们自主研发的天穹智能座舱系统,
它不仅仅是一个屏幕,而是我们为未来出行打造的智慧伙伴。”
在工作人员的演示下,丰田高管们亲眼见证了天穹系统的强大。
一位高管坐进驾驶位,问道:“这个支持我们的语言吗?”
“目前仅支持龙国语和瑛文。”
他听后不满地说:“居然连我们的语言都不支持,你们的系统看来並不怎么先进。”
工作人员保持微笑地说:“本系统接入的是周宇教授所研发的小苔蘚人工智慧框架接口,周宇教授特意限制了更多语言包的使用。”
高管听后脸色更不好看了起来。
他听说过那位周宇,知道对方是个天才。
加个语言包对於周宇来说就是分分钟的事,对方不想加,说明对方是故意的。
要是换作以前,遇见这种情况,他早就大发雷霆了。
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他们是来学习的。
这位高管觉得对方不给他面子,毕竟在霓虹社会,没人不尊重他。
他正欲教训对方几句,但被佐藤一个眼神制止了。
佐藤用霓虹语说道:“我们现在是在龙国,不要节外生枝。”
他只好咽下这口气,尝试用极具让他们本地口音的瑛文发出指令:“导航到海市展览中心。”
他原本以为会得到一个机器般的语音回应,但屏幕上却出现了一个生动可爱的虚擬形象,用流利的瑛文回答:“好的,请问是哪个展馆呢?我为您推荐一条避开拥堵的最佳路线。”
“这不是简单的语音识別!”佐藤社长心里一惊,他听得出来,这个ai反应太快了,它能够预测用户的需求,並提供超越指令本身的服务。
这背后,必然是极其强大的人工智慧和大型语言模型作为支撑。
这与他所熟知的,那些只能识別固定指令的傻瓜ai,完全是两个次元的產品。
“它还能做什么?”另一位高管好奇地问道。
“请看这里。”
工作人员微笑著,指向屏幕上的一个图標:“我们的ai可以格局您的口味为您推荐適合您的餐厅,等您决定去哪儿后,还会自动预约,一切为您准备就绪。”
这番话让丰田高管们感到一阵室息。
他们意识到,byd的汽车已经超越了交通工具的范畴,成为了一个与智慧城市无缝连接的入口。
这正是他们此前一直未能突破的生態壁垒,而byd,似乎已经轻鬆地跨越了。
接下来,工作人员的演示更是让他们如坠冰窟。
他將车辆停在一个特定的停车位,然后按下了屏幕上的一个按钮。
没有充电桩,没有电缆,屏幕上却显示车辆正在以一个惊人的速度进行充电。
“这是无线充电?”佐藤社长难以置信地问道。
这对於佐藤来说是件难以想像的事,在佐藤的经验中,无论是汽油、柴油、氢气还是电力,能量从外部来源进入车辆都必须有一个有形的接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