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江寧城破督死(2/2)
“是属下心急了。”张泽说道。
“西北面汉川方向的清廷营勇可有动作?”彭刚的目光扫过舆图上的汉川县。
汉川为武汉三镇西北方向的重要门户,当前汉川由彭刚的二哥彭勇带领两个营的北殿將士驻防,防备西北方向,主要是襄阳地区的清军。
“湖北境內清廷似无兵可用,暂未有任何动作,临近汉阳的德安、安陆二府清廷营勇,都把境內的兵勇收缩到了城池內,连汛塘都撤了。”张泽推测说道。
“命令彭勇加强戒备,西北方向的清军有进兵汉川的跡象,即刻上报,切勿懈怠。汉阳民团欲西逃北遁到德安、安陆的就地截杀!”彭刚命令道。
太平军占据武汉三镇之际,咸丰就作出了太平军將顺江东下,占领江寧,立足江南,控扼镇江、扬州,卡住清朝政府的漕运咽喉,掌江南之財赋,毁江北藩篱,进而北伐问鼎中原的判断。
咸丰对太平军战略的判断大体上是准確的。
太平军主力挟克武昌之极盛军威,浩浩汤汤,顺流而下,直趋江寧。
江寧沿用的是前明修建的城墙体系。
明初扩建江寧都城,城池设计不拘泥於传统都城的方形或矩形格局,江寧城依山傍水而建,充分利用了自然地形,使得江寧城的外郭城范围极大,周长超过了六十里。
京师城虽然作为清朝的首都,政治地位至高无上,但就城墙所围合的物理空间范围和经济发达程度而言,京师城都不如江寧城。
江寧之大,饶是两江总督陆建瀛调遣周边的地区的兵勇进驻江寧,又大肆招募民壮守城。依然改变不了江寧城城大兵单的现状。
陆建瀛心知太平军势大气盛,江寧城难守。
和安徽巡抚蒋文庆守安庆时一样,太平军还没开始攻城,这位陆总督就开始为自己谋后路,把家人和財货偷偷运送出城。
最先发现陆建瀛把家人財货偷运出城的是一直派人盯著陆建瀛的江苏巡抚杨文定。
杨文定抓住此事不放,义正言辞地当眾责骂陆建瀛,与陆建瀛大闹一场,以陆建瀛刚愎自用,不顾江寧城防大局,听不进巡抚的意见,无法共事等藉口为由,佯装负气出走,远遁镇江。
连江寧將军祥厚,江寧布政使祁宿藻都劝不住。
战端未开,两江督抚,一个把家人財货运送出城,一个乾脆自己脚底抹油溜了。
江寧城內一时人心摇惑,其他官员纷纷效仿杨文定出逃江寧。
此风一开,江寧城內百姓也跟著出城迁避。
督抚不合,大量官员出逃,江寧人心浮动。
江寧將军祥厚心知江寧城难守,带著旗兵退入江寧满城,即前明在南京建造的皇城,准备死守江寧满城。
太平军最先攻打的城北的仪凤门,杨辅清在杨秀清的命令下佯攻仪凤门,以试探江寧清军虚实。
两江总督陆建瀛亲自督战死守仪凤门,勉强打退了太平军的佯攻,保住了仪凤门。
然而江寧城守军士气极低,儘管仪凤门尚未失守。
仪凤门失守,两江总督陆建瀛战死此类“城破督死”的谣言还是迅速传遍了全城。
江寧清军兵勇阵脚大乱,江寧西墙的旱西门、水西门以及南墙的聚宝门附近的清军官弁丟盔借衣,装作平民遁入城中民居躲藏。
围城的太平军將领迅速把握住机会。
冯云山、胡以晃指挥麾下牌面架设云梯登上城墙,占领旱西门、水西门。
林凤祥、李开芳、赖汉英亦乘虚而入,兵不血刃拿下南墙的聚宝门。
登城而入的太平军撤除塞城土袋,打开城门迎主力入城。
至此,南京城三门洞开,太平军当日便控制了江寧西南城的大半街区。
两江总督陆建瀛心知大势已去,逃窜至两江总督衙署吞金自尽。
这下,江寧城“城破督死”不是谣言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