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大明的强硬外交(1/2)
祖大弼只一战,就荡平了西孟加拉邦北部的防线,莫臥儿帝国王子奥朗则布,是一口气退到了杜布里重镇,慌乱中,只整合到不足一万两千人马。
镇民们的態度是有些惊慌失措,一些镇內外听闻消息的锡克族镇民,是连忙拖家带口的,朝南方博格拉地区逃难。
当然也有人向西,前往遥远的巴特纳。
明军残暴的杀戮,是如此震慑人心。
莫臥儿人的逃难人群中,有不少人从达卡而来,他们有些人见识了贺人龙、吴三桂两部官兵在城內的杀戮,听闻惨死在明军屠刀下,就有十几万!
有好几万的莫臥儿人,都被割掉了首级,在城外搭建头骨塔(京观),令人不寒而慄。
很残酷对吗?但在欧洲的此时此刻,长期的三十年战爭比起这里发生的事,也是不遑多让,一样残酷至极。
人群是眼见王子又战败了,还死了那么多士兵,谁还敢在镇子里待著?
莫臥儿人是纷纷涌出镇子,原本人口在三万以上的镇子居民,在短短三日的时间內就跑掉了两万。
第八天的时候,莫臥儿人就无法再跑了,只能是留在了镇子內。
因为明军的前锋骑兵,已经杀到了近郊,將许多村庄里的年轻人全都给抓走了。
一些来不及跑远的镇民,则遭到了明辽骑兵的追击,往往四五个骑兵一队,四处掠杀这些四散流亡的莫臥儿人。
祖大弼是亲自带了两千明辽军,在杜布里外三十里处结阵,挖掘壕沟和构筑帐篷。
祖大弼为什么了这么久才赶到,明明奥朗则布早在几天前,就赶到了杜布里镇。
还是因为牟文綬赶到的太慢,祖大弼手里又有近三万的莫臥儿俘虏,和大量斩获,这些东西都得交给步兵看著,之后他才能继续前进。
另外就是弓箭损失了不少,他得去寻找合適的弓箭给麾下骑兵用,再就是受了伤的兵卒,也得有人照料。
如此一来,琐事就极大拖慢了他的进军速度。
这就是为什么,歷史上的吴三桂接到崇禎命令,从寧远城撤回山海关,日行最快不超过五十里,要几天时间准备的缘由。
他吴三桂除了得带上寧远重镇的这大概四万军队外,还得带上寧远城的二十万屯民。
绥中大战后,明朝失去了这些地方驻军,寧远城和大明控制的山海关距离两百里,脚程暂且不论。
没有了前屯卫、中前所、中后所,吴三桂是不得不把军队分散开来,保护二十万屯民南下的。
否则锦州的清兵吧,就很容易袭掠吴三桂的撤离路线,造成吴部军队溃败。
再说兵部尚书张縉彦这个废物,本身就耽搁了十几、二十天的勤王调令!
连自家京营已然在鼠疫中全部完蛋了都不清楚,还驳回了刘泽清的主动勤王建议,属实逆天没边,怎么好意思怪吴三桂支援缓慢呢?
而祖大弼一样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他的军队被数百名的伤员拖累,仅剩下的两千多铁骑也是大多轻伤在身,需要休整。还需要维持战线,无法第一时间追击逃跑的莫臥儿军队残余,也是情理之中。
此时赶到,奥朗则布也已经得到了一支,来自马哈巴特汗的援兵力量,总数约有一万人,这些人里有两千多名锡克骑兵,以及大量的步弓手和火绳枪兵。
正是这一大股援兵到场,奥朗则布才是稳住了自己那溃兵的士气。
奥朗则布王子的压力很大,大多数压力都源自於他的父亲,莫臥儿帝国皇帝沙贾汗。
王子面对明军的铁蹄进攻,是屡战屡败,这让他父皇顏面尽失。
而奥朗则布自己,他在国內的威望,同样面临巨大的政治包袱。
在和祖大弼对峙的十几天时间,沙贾汗发来了一份措辞十分严厉的责骂。
面对父亲的指责,奥则朗布则是副得过且过的態度,他算是已经被明军打怕了。
都打几次了,他的確是被打的没脾气了,明军的士兵战斗力也比他们高许多。
於是他乾脆,就把手机的军队匯聚在这一块杜布里,挖掘山石用淤泥夯实,建造土城来阻挡祖大弼可能的进攻。
当然他还是把一些精力,费在坚固博格拉城镇上,毕竟博格拉位置更加重要,而且他也不觉得杜布里可以撑得住太久。
至於明军,祖大弼也不急於攻打,而是等到了牟文綬带著他的本部兵丁赶到,这才时不时地与牟文綬部一同发兵,攻打杜布里重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