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出征的莫臥儿皇帝(1/2)
第84章 出征的莫臥儿皇帝
“如此,便由兵部委任京官前往,先观察形势,看看后续到底出了什么事情,再做报告吧。”
对於皇帝很少有的这种,不能洞悉事情的情况,孙承宗倒是並没惦记在心,只是拘礼作答:“老臣明白,这就回去拣挑官员,让他们前往西寧卫后,了解实情,待有详情结论了再做呈奏。”
这样的安排,虽然是可能出现自己未能及时控制情势的后果,但朱由检依旧点点头,
觉得不错,这样稳稳的来最合適。总之,他是不愿意在此刻的西寧卫青海地域,发生什么不妙的形势的。
大明如今负担的是三片作战战区,西南是孟加拉外省的战事,陈奇瑜在那都苦熬的不行,早就想要把手上大军按上前作战,但都被人家打退了。
陈奇瑜是报了数次关於莫臥儿人火炮犀利,铜炮的数量不少的奏疏报告,形容其拥有的火炮口径大,重炮威力比明军这要大上许多,射的也远一些。
另外还有北方辽瀋地区的孙传庭,他是打的够北,但想要继续往北更深入的生女真地区进攻,就要面临极限严寒的考验了,那是个连明辽军都有些不能承受的寒冷地方,辽东士卒不是很愿意进攻,逼迫的话士气不佳,有损战力。
这个没办法,天气问题,也不是给餵点好吃的好喝的可以解决的问题。
而更重要的是粮草供应,因为明朝要维持洪承畴那巨大的消耗,就需要用到大量骤马。有一部分从孙传庭这调到了西域,孙传庭这头也只能说,先等等洪承畴,等西域打完了,自己再发动下一轮的北伐战爭。
如此情景,在大明如此发展形势下,还是很少见了。
毕竟,自从崇禎二年之后,兵部的层层报告,明军的实力成长非常明显。
皇帝早年在兵仗局设计的兵器,像是燧发枪的设计,一直到最近设计出来的铜壳弹以及转轮枪,外朝那些文官都能理解,这些武器对大明的意义。
而这样强大的军队,拥有十几万支燧发火枪的大明天兵,在三个方向保持进攻的状態下,三个方向都面对看强大对手。
后金当然不再是能让大明,感觉有压力的强大势力了,自从皇太极一死,大明的辽东镇军队,便一直在不断的北进。
而西域叶尔羌的阿济汗,倒是相对有实力,但对大明而言,此时的叶尔羌,只是皮包骨头,属於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打他肯定是很费时费力的,而且他有广大的荒漠可以和大明天兵周旋,只要阿济汗头不铁,朱由检根本就不捨得参与调度,全力以赴的派遣更多力量参与进去,这对大明的军费肯定有相当压力的。
朱由检更希望他北方的邻居,那个瓦刺部中的准噶尔,能够提前南下,如此也好助他荡平西域,顺带著,届时明军扫荡西域时,將准噶尔就此也扼杀於西北之地。
坐收渔翁之利,对大明朝而言才是最省力的。
忙完了紧急要务,也送走了孙承宗,皇帝按部就班寻来工部,要了解一下此刻民间铁路的建设情况。
尤其是山东登莱地区通往济南的铁路,皇帝需要了解详情,工部对此一向也比较重视,毕竟工部將来一些物品也许就会换铁路运输。
可惜的是,由於北方迁移居民的情况,同样在山东存在,山东本省百姓有不少都隨皇帝迁都一道,迁徙去了南方,这也就导致了山东余家在募工的时候,慢了些时日。
工期大约是要再拖数个月了,至於说济南通往河南的铁路,更是至少也要到明年,才能听到些开工的动静。
倒不是没有好消息。
这段时间,火车的功率有所提升,一些民间锅炉製造的越来越大,商人们还是希望能够提升整段铁路的运力,如此,也就考虑將蒸汽车头的锅炉压力增大。
这方面皇帝並没有提供一些自己的看法,也没有对眾多商人施教,皇帝不仅仅是不上朝,商会也很久没有联络了皇帝,这些东西都是商人们自己捣鼓出来的。
说白了,只要是能够多赚一点钱,这些商人绝对不差这方面的智慧。
先前是因为皇帝的出现太夺目了,给了商人们太多能够借力的地方。现在皇帝乐得待在皇宫里头,与鶯鶯燕燕们成天陪在一起,商人们也只能自己去想想办法。
他们安排奖励制度,去奖赏那些有著奇思妙想的工匠,一次奖赏可能就有十几两甚至上百两的赏赐。
这样的变化在朱由检的意料之中,他也从未想过要一只手从头干到尾,替他们想办法赚取利润。科学进步的某一个结果,是层层递进,许多人的智慧匯总到一起,不断完善的过程。
事实上,皇帝属於是那种人,但凡有人能替他全权操持国家大事,他才不乐意坐天天上朝的日子。
把大臣们的奏疏一份份看过去,是极其枯燥的事情,哪怕是战报,其实战场上再怎样的廝杀,有多么英雄的死斗,到了皇帝他的手里,事实上也就成了一大堆的数字,和一段简单的描述。
有战死的士兵人数,有多少的斩获,这一次战绩,又要掉朝廷多少两的白银。
枯燥的很!
真正皇帝处理战爭,之所以兴趣不足,也就是皇帝本身是不前往疆场的,就一份份的白纸,交给皇帝裁决,一是什么详见资料都还可能是地方上虚构或者夸大的,等给皇帝裁决后,也得数月的等待后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