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大明对西方外交未来的期许(1/2)
第109章 大明对西方外交未来的期许
这些英国舰船很安静,並未如歷史上的一样,威德尔上尉也没有做出激烈行为,在明朝舰队的巡查后,充许他们抵达口岸。
在口岸的船坞,这些舰船靠岸,英国人的脚步再次踏上大陆。
吉大港的情况和威德尔想像中的不同,原本他是想抵达更远的澳门,去进行国王陛下要求的打开明朝贸易路线,去和大明建立贸易节点的。
但是意外发生了。
他们在经过好望角时,发现那里有明朝的商人舰队,正在带著僱佣兵攻击好望角,並尝试著控制一些港湾修筑船坞。
他们数量很多,並且有不同派系,威德尔尝试著沟通,他们船上有几个西班牙人,勉强在交流中得知了这些明朝商人的目的,清楚了这是一支明朝商会舰队,是来这里开拓市场的。
在皇帝下扬州时,商会纠缠著皇帝乞求一些贸易利益时,皇帝给予了这些商人其他方向的贸易路线,其中就包括了好望角的提议。
这些商人舰队规模不小,成群结队如同吃肉的狼群,参与进来瓜分土地,僱佣了两千多个明人走卒作为佣兵,带著刀枪火器,占据了一些小河湾。
葡萄牙人不是很愿意和这些明朝人发生矛盾,毕竟大明和葡萄牙在马六甲的战爭过去没几年,一些葡萄牙人听说了那里发生的悲剧,被赎回的葡萄牙士兵传播著恐怖传说,讲述这些明国人会把杀死的葡萄牙人脑袋割下来,作为战利品炫耀。
这些传说有理有据,让威德尔很不安,但是他依旧是赶到了吉大港。
他早就听说了吉大港现在的控制者是明朝,英格兰舰队跨越海洋,千里迢迢赶到这里,早就已经渴望登岸。
水手们谨慎的登上岸头,打量围过来的明朝土兵,
明军在这里留驻的兵马,並不是陈奇瑜的军队,而是阎应元的在当地留下的海防官兵明朝因为获得了西孟,陈奇瑜想要管理吉大港就太远了,於是目前的划分,是將这块区域与马六申地区,都归到阎应元的控制。
阎应元自己带两三千人马,现在重新招募了一些人,控制这些地区压力不算太大。
因为人口稀缺的因素,这些地区大部分还处於无人区,明朝还在不断地迁徙中原汉民的人口过来补充。
吉大港的人口刚刚恢復到四方出头,仍然不满足皇帝的要求,但这已经是陈奇瑜发了力,抢掠许多科奇人丁和莫臥儿人丁的情况下,做到的事情。
开造商船,重新清淤恢復海岸船坞的工作也都是这些人干的。
威德尔的靴子踩著海岸泥浆,空气有些冷,他穿著的却是一身白衬加上外衣,目光扫视四周,打量这些岸头围观的亚洲人,思绪有些混乱。
吉大港和他想像中的繁荣不同,这里凋荒凉,城市还在重新修整,这些明国百姓穿著倒还算厚实,官兵都拿著火枪、刀、矛,也紧张的盯著自己。
看得出来,战爭中波及吉大港,摧毁了这里的一切。
这些百姓都不是原住民,原住民已经在战火中消亡了。
西方世界並非双耳不闻窗外事,他们对於东方爆发这场战爭,也是颇为震撼错。
消息从莫臥儿传到波斯,而因为萨法维帝国正在与奥斯曼进行爭夺外高加索的控制,
消息传至奥斯曼一方,並隨后向西方世界传播出去。
明朝军队不断西进,手段残酷,基本上兵锋赶到那里,屠就会伴隨而至,动輒屠戮全城,一整片地域上的所有人种,都会被遭到驱逐和打杀。
这种行为当然破坏了明朝的形象,但似乎明朝这一任皇帝对此满不在乎。
消息传到欧洲,许多王国都把目光看向了东方,不断打探並希望获得消息。
数百万人口的迁徙,十几万军队的向西进攻,这么大动作连奥斯曼都有些忌禪,就別说英国人了。
英国舰队出现在吉大港,消息需要上呈至地方文官手上,然后由南洋礼部官员接手,
了解英国来此的具体目的,是朝贡还是贸易,然后选择对应负责的官员。
明朝这方面情况,经过朱由检的直接改制,將贸易需求从朝贡体系中剥离出来,意思就是別搞虚头巴脑的糊涂帐,要么朝贡要么贸易。
贸易不代表朝贡,朝责指的是签约的藩国,
藩国是藩国,贸易国是贸易国,这一点改制,让礼部官员算是和户部牵扯上了。所以如果是贸易为目的,就要和户部的南洋官员牵扯上,並由两方进行商谈。
而威德尔上尉对於明朝官员反覆强调三次,是为了来建立外交关係,如朝贡或者签约藩属,还是来做贸易的这一点很不解,但最后还是清晰明確的表示了自己的意图只是贸易。
这方面由荷兰僱佣翻译给明朝官员讲解,双方的商离不开荷兰人,葡萄牙的翻译在英语方面有一些困难,他们倒是比较懂西班牙语。
陈玉鉴最近在学习英语这方面,跟一个荷兰人翻译学习,不得不说,尼德兰共和国和英格兰此时的关係很纠结,英国对於荷兰控制更多贸易节点,並控制著更多海贸,让英格兰此刻十分不满,由此双方需要更多沟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