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赫赫凶威的白杆(1/2)
第116章 赫赫凶威的白杆
秦良玉在崇禎十年的五月,陆陆续续的接管藏巴汗的控制区,双方的交接不算融洽,
但最终是在很短时间內,就开始进驻全域。
藏巴汗倒不是没有抵抗过,他还真是为自己的决定付诸行动了。
和秦良玉打了两场规模不算小的战阵,魔下牧兵们是被秦良玉亲自带著白杆兵,压溃了一轮又一轮。
甚至第一战就是以步制骑,真正用白杆长矛玩尖锥战阵的步兵,压制了那些牧民刀骑,甚至是在骑兵冲阵后,將骑兵拖进阵內碾压著打。
战役结果,就是藏巴汗被秦良玉带兵压到了三竹节,折损大几千人,而白杆兵的折损是还不到四百,並且整体兵势是压看打。
明军往往手持白杆鉤镰扎枪,针对骑兵马腿勾折,或者直接用鉤镰枪猛扎骑兵马腹,
刺穿马匹的腹腔,鉤镰挖出其肚肠心肝,进行对骑兵马匹的处刑击杀,再对落马骑兵进行扎枪捅刺,完成击杀。
这些白杆兵动作利索,凶狠果敢,对於蹬踢马蹄的濒死马匹和求饶牧骑绝不会心慈手软,只要被扎到摔马,扎枪上来一顿乱戳。
一场战役下来,明军手上居然一个俘虏都没有!
战役由秦良玉亲自指挥作战,步兵阵法嫻熟,变阵时浑然天成,自成体系。
凶悍的白杆兵令藏巴汗的牧骑无不胆寒,一场战役就没了士气,放弃了野战想法,想要重兵退守。
但退后的时机被秦良玉抓住,又派孙应元领京营兵追击,白杆中的少许骑兵也隨之衝锋,大败藏巴汗,又杀数千人。
两战就把藏巴汗的脾气算是打光了,这加一块的战役总阵亡牧兵超过万人,而明军从头到尾,把战死的辅兵算上,再把伤亡合在一处算,也就不过区区一千人。
两军这高达十比一的阵亡比,这让藏巴汗意识到,双方的战斗力不在一个档次上。
自己既高估了手底下的牧骑,也低估了秦良玉的白杆兵。
在收拾服藏巴汗后,明朝统治藏地的行动就变得比较顺利了,不断分出辅兵去接管布防。
大明天兵入驻西藏,待民亲善,並未像其他军镇一样,动輒屠戮、驱逐治下之民,对待藏民,大明天兵是好的不能再好了。
天兵们不仅没刚刚到地方上就开始徵税征粮,而是將自己带的那些个蜜饯子、蔗、
盐巴甚至还有天米,赠予当地人。
能有那么多东西可以赠予,还得是因为打贏了藏巴汗,秦良玉能搞到一些藏地耗牛和藏马,增加了后勤运输的能力。
秦良玉想要维持当地大明的统治,一就是限制宗教,也就是当地密宗,她是直接把事情写在奏疏上送去南京,等朝廷答覆。
总之留著这帮密宗,秦良玉个人觉得是没什么用,乾脆,她就地替朝廷把这些人吧,
连同宗庙都给他“解决”掉,就完美了,这样她也觉得省点心。
其实此事在朝廷那头,也是有过討论的,毕竟密宗的存在,不利於大明將来的儒学推广,尤其是推行汉语和汉字,这必定不会是好事。
但此事皇帝並未决断,到秦良玉彻底控制藏地为止,也从未同意对密宗的处置。
二就是针对藏巴汗,是以签订藩属条约作为间接统治,还是选择直接长期驻兵,派遣朝中大员来长期治理,彻底的吃下整个藏地。
这第二个方案,秦良玉也是上疏请奏,大明朝的体制,督抚二职依旧不能做出该决定,就是对吞併土地和放弃土地,她秦良玉都不能决定。
此类决策的决定权始终在中枢,也就是皇帝和內阁,而她理应如此提出疏言,请中枢进行决策答覆。
而同时她驻兵整个西藏的同时,固始汗已经是挥师南下,开始发动主力攻势,首战就声势浩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