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镇压!(2/2)
漕工们之所以被蛊惑,给文人们席捲而来替他们卖命,不过就是海运兴盛,漕运就少了很多的工作,没了生计,这些人需要银子来吃饭,也就被文人拉过来造反。
可以说,这些人实在是有些无辜。
朝堂上,朝臣之间的情形並不算好过,天下人骂声不断,朝廷反受其乱,变得迟钝。
直到皇帝的旨意来到,这一切的动盪才终於结束,曹化淳端著旨意,带著东厂番子和锦衣卫緹骑镇压。
緹骑手提著左轮枪在京內巡视,隨时会驱散打压可能聚集的文人秀才。
崇禎十一年的九月十九日,皇帝的諭旨传来,算是给此案定下了最终结果。
儒圣孔胤植即刻问斩,剥夺北儒谋籍儒圣的世袭封號,交由南儒家主孔弘章继承,但只有公爵的尊封,並无赏赐,毕竟这是一个北儒家世过失而递过来的爵位,並非光荣。
至於天下汹汹的土人文生,竟然胆敢犯朝廷威仪,聚眾谋反,还有那么多漕工被牵连进来,皇帝諭旨是对此严惩不贷,绝不姑息!
首恶者凌迟!聚眾造反的那几千漕工作为从犯,论罪当诛!
全部处斩!
但好在皇帝特意在諭旨中写了,此案牵扯无辜,实属“世修降表”一家罪过,以至於天怒人怨,不可再判连坐,此案只罪连首恶从犯,不干旁支的事。
但即便如此,其实还是一次悲剧的大案,几千人就在皇帝一念之间,全部到了人头落地的下场。
但这也已经是內阁陈情,用江南大案牵扯皇帝思绪的方式,提醒皇帝,江南的不稳定,和先前的大开杀戒有很大干系,朝廷应该还是以稳为主。
皇帝显然听进去了,並未牵连更多人进来,只要求诛杀这几千人。
邸报发放,朝廷张贴告示,定了调子,也显然是震动天下文生。
天子一怒,千人万人又如何?
皇帝就是天底下最冷血无情的人,现在事情闹大,皇帝也趁此机会对儒生们大开杀戒,锦衣卫登门就抓,顿时令天下文人无不胆寒,躲到家里瑟瑟发抖,乞求闹事的时候没人瞧见是自己,別把自己的名字报出来,
外廷的官员们倒是努力协调,儘可能的保下一些官宦子弟,毕竟皇帝杀一些个穷酸秀才,乃至普通进土,都不算什么,但是官宦子弟、勛贵人家,他们还是得儘可能的避免论罪缉拿,要不然这个影响就太大了。
锦衣卫和三司衙门四处抓捕,也是在有了皇帝旨意下,算是有了主心骨,不用怕自己没有处置的手段。
他们也忍了这帮人许久,早已是暗暗查了里头许多人,现在是差役和官兵一同搜查过去,抓人核实,拉到牢里,坐等死刑。
远在西伯利亚东部,皇帝陛下朱由检停歇了十几天,才终於得知豪格的大致方位,由曹变蛟、祖大乐、吴三桂三路大兵追击,不断有报告传来,报告路上斩杀的战绩。
当然其中还有其他人种,不单单是豪格那帮女真人,一些野生女真和蒙古系的布里亚特韃,当然,被大明摧毁消灭的部落,更多的是通古斯野人。
这些人都被大明天兵当做野生女真来算斩级,但有的的確没有金钱鼠尾辫,就割掉脑袋送过来,恳请皇帝给赏,皇帝对於三两银子一枚首级,也不甚在乎,可他也没有答应给赏。
西佰利亚东部能有多少人?
对大明根本没有任何威胁,因为他们和女真不同,这些部落的发展程度,太低级了,
说是仍活在右器时代也不为过。
而且数量本身就少,有一两百万人口就不错了,对大明想要填充辽阔的西伯利亚,本身就不够,也就更不能杀了。
对大明朝而言,这些人口並非没有一点意义,用来填充北方,非常的重要,也是最为合適的人口。
至少大明只需派人过来,教育汉语,將来大明將其纳入大明控制,就更加容易,边防也將更加稳定。
朱由检考虑这些,不仅不给兵赏,还要求在这些部落里构筑屯堡屯兵,传递旨意回国,命人停止处斩那些判死刑的生员秀才。
他打定主意,等自己回到南京,就要把这些文人通通送到西伯利亚,给这些通古斯野人教汉语、汉字,而非原先的处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