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明军战后的悲欢(2/2)
毕竟孙传庭现在控制的辽东镇,说是辽东镇,但其实辽东兵中的老卒,活著留下来的並不多。
毕竟更多的骑兵还是从三边军镇给他训练出来的新兵,这些人其实是山陕或者甘肃镇的人,孙传庭用起来本身不是很合拍。
这样想著,那先前他索要的一万一千名蒙古俘虏,朱由检也就在諭旨中给他批下来了。
这本身没有问题,缺人的话,那些畏威而降的蒙古人一样可以用,只要你总督军门都觉得没关係,朱由检也觉得没什么问题。
仗打得不错,朝廷赏赐肯定是免不得仔细思量后,给安排下去。
曹变蛟和吴三桂两部且不说,肯定是要给不少恩赏的,孙传庭本人也得加授一个太保,並且赐爵赐金赐田,朱由检在这方面是不会忘的。
哪怕是孙传庭间接致使祖大寿战死,但那也属於是为国死战,发生的特殊事件,朱由检本身对孙传庭这样的能臣还是很信赖的。
能用,是个忠义的总督,这样的人对於皇帝来说,太过於重要,更何况这人是孙传庭。
另外还有罗岱,这人的及时赶到战场,遵令行事,且敢打敢拼,阵斩了逃亡的车臣汗硕垒,也是大功一件,升两三级都可以,朱由检是將其提拔到总兵,赐金赐田,传旨好好鼓励了一番。
大明控制漠北的速度过於迅速,沿途是毁掉了一些草场,但毕竟石漆带的本身就不多,也不能够覆盖掉那么大片的草原。
並且因为韃要么遁逃,要么就被留下被拉到沿海“洋泳”溺沉,没有了韃靶留下,那这些土地也就没有必要燃烧了。
这些土地在小冰河结束后,依旧能够养活马群,並且皇帝还想用来耕种麦子和土豆。
明军士兵们將那些蒙古人没有带走的蒙古包拆掉,拉到营寨中使用,帐篷数量很多,里头有许多木材,可以拉到营帐中烤火取暖。
被俘虏的蒙古人很安定,明军对他们虽然也是动輒打骂,但孙传庭孙大师有令,受降的蒙古俘虏只要不反,一律不杀。
处罚最狠的,也就是被明军押去赵率教那里,跟著赵率教挖金矿。
那绝对是一项极其劳累的工作,去种土豆或者去挖矿的蒙古韃,基本上这辈子很难有机会再踏上草原了。
明军们在营寨中升起篝火,舞蹈庆祝,有一些官升的明军將官,绕著篝火兴奋欢呼,而战死了弟兄的一些人,则是看著篝火,暗暗神伤。
还有一部分只有轻伤在身,正包扎伤口养伤的士兵,聚在一起看著火星思念同僚,亦或者思念家中亲人。
这些伤员会得到一笔额外的薪水,钱倒不多,大概是几钱银子的铜板,专门是给他们安慰的。
人的悲欢並不相通,蒙古俘虏们围在明军中间,也在愜证发呆,思念起已经不在人世的亲人,也有人蹲坐在离篝火有些距离的地方,他们惆悵未来,去思考想像自己未来的命运。
这时,孙传庭与监军太监一同带兵巡视军营,看到眼下这一幕分开看,不太和谐的场面,眉头微微皱起。
边上的监军停下来,见他凝视篝火堆,疑惑出声问道:“孙总督?您这是?”
面对监军的问话,孙传庭回过神,难掩忧伤的眼神,但强忍著泪水道:“无碍,咱们走。”
监军面露异色,看看周围的辽东將官,也都是一样神情恍惚,有的怀念,有的悲伤,还有人揉著眼眶。
战死那么多人,疆场的廝杀绝非单单只是数字而已,那些战死的同僚显然是再也无法归来。
即便官阶升了,也有了兵,朝廷恩泽不断,令人动容,但他们的兄弟,很多张熟悉的面庞,都倒下消失了。
即便辽东镇的官兵再凶残,他们也是人,是人就会有感情,皇帝可能不会特意去想这些事,但事情不要去想,不代表就不存在了。
何况是军伍之人,彼此训练,一起吃粮的军旅生涯中,过命的兄弟们。
篝火熊熊燃烧,动不动冒出一撮火星子飞向空中,隨著辽东官兵的载歌载舞,也显露出大明官兵们內心中的温情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