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福利院(1/2)
清晨的派出所笼罩在薄纱般的雾气里,林波握著搪瓷缸推门进来,看见寧言仍蜷缩在床角,藏青服裹成小小的一团,只露出半张脸。
铁饭盒里的油条还冒著热气,他轻轻放在斑驳的木桌上,油渍在报纸垫著的桌面上晕开,
派出所的所长办公室,两道人影正在交谈。
所长办公室的煤炉噼啪作响,所长王建国摘下老镜,手指敲了敲桌上的户籍证明:“送去福利院吧,省里刚下了文件,鼓励社会机构收养孤儿。”
他瞥了眼站得笔直的林波,警服领口还沾著昨夜值班的煤灰,“別总想著个人收养,你才二十七,连对象都没有,凑什么热闹?”
林波盯著墙上的辖区地图,谷里镇的红点在晨光中格外刺眼。
他想起昨夜寧言趴在桌上看书的模样,那本翻旧的《安徒生童话》被翻到《卖火柴的小女孩》,孩子的手指在插图上停留了很久。
“所长,这孩子挺特別的,眼神里总有种说不出的……”他斟酌著用词,最终化作一声嘆息,“算了,按程序走吧。”
寧言已经吃完了桌子上的早饭,收拾了一下后,看到林波拿著个档案袋进来。
“吃完了?走吧,既然你不想回去,送你去福利院,到那里你会认识很多很多朋友。”
很快,一辆车从派出所院內驶了出去。
福利院的铁门在身后“吱呀”作响时,寧言正盯著门楣上斑驳的“祖堂山福利院”木牌。
院长方秀兰的手很暖,掌心的老茧蹭得他手背发痒,却让他想起母亲的温度。
“咱们这儿有八十三个孩子,你是最小的几个之一。”方院长蹲下身,用手帕擦去他鼻尖的污渍,“想吃的话,表现好就能从厨房阿姨那儿换到水果硬。”
“方院长,这小傢伙就交给你了。”
“林警官,放心吧,任何一个孩子到了这儿,都不会受委屈。”
林波礼貌性的点了点头,转身看向一旁,道:“以后这就是你待的地方,要听话。”
摸了下寧言的头,转身离开。
寧言看著警车离开福利院,才收回了目光。
院长牵起寧言的手,带著他向里面走去,同时,还有话音响起。
“你叫寧言?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家。”
……
半年后,在福利院的东南角,有个水泥台子围起来的香樟树。
香樟树已抽出新叶,寧言坐在水泥台子上,指尖划过《三国演义》泛黄的书页。
阳光透过枝叶在他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远处传来孩子们追逐嬉戏的笑声,却像隔了层毛玻璃般模糊。
他的记忆力在“被动改造”后异常清晰,连三个月前看过的《新华字典》页码都能倒背如流。
“寧言又躲在这儿看书呢?”炊事员张阿姨端著淘米盆路过,围裙上还沾著中午的红烧肉汤汁,“院长说今天有领养的夫妻来,你要不要去试试?听说对方是城里的老师,家里有满柜子的书。”
他摇摇头,视线仍停留在“草船借箭”的插画上。三个月前的领养日,他曾躲在储物间目睹一对夫妻带走了五岁的小芳。
小芳离开时攥著他送的纸,哭得撕心裂肺,而那对夫妻的皮鞋擦得鋥亮,与福利院的泥泞小路格格不入。
从那以后,他便懂得了“期待”背后的重量。
更何况目前的福利院,待著也挺好的,不缺吃不缺穿。
下午,寧言照常躲到香樟树下。
对於队伍中少了的身影,院长脸上没有丝毫起伏,在经歷过几次的劝说后,显然是放弃了治疗。
“寧言又跑了?”有工作人员笑著对院长说道。
“隨他去吧。”院长无奈的摆摆手。
隨著时间的流逝,福利院已经陆续来了三对夫妻,最后带走了三男一女。
正当大家认为今天应该不会再来人时,从外面又进来了一对夫妇。
手中的书已经看完,发呆的寧言看到还有人来,目光看向了两人。
两人三十多岁的年纪,男的神情似乎有些不乐意,女的笑容虽是乐呵呵的,但眉宇间的忧愁又破坏了那种和谐,手臂半拽著男的往前走。
“院长,你好。”
“你好,周女士。”
院长笑容洋溢的和女的握了手,热情的迎接著二人。
这对夫妇的条件不错,有孩子被领养的话,肯定能过上好日子。
大部分孩子先前便回到了教室里,所以院长想带著二人去往教室看看。
男的在女的耳边说了些什么,留在了原地,只有女的和院长一起走了。
男子在院內溜达,在外面的孩子目光看向男子的方向,有的带著好奇,年龄大一些的,懂事一些的则是带著渴望。
大孩子显然已经能明白,只要跟著面前的男人走,就能过上好日子,至少会比在福利院要好。
甚至已经有孩子往男的走过去,准备和他攀谈。
而另一边,女人则是跟著院长,来到了教室外,两人並没有第一时间进去,在外面的走廊站住。
“周女士,进去之前有些条件需要讲清楚。”
院长面色郑重,望著女人说道。
“院长您请说。”
女人点点头,表示聆听。
“福利院的孩子相比较正常孩子,有些特殊,进去后不管有没有看顺眼的,不要隨意接触,更不要过度热情,因为你给了他们期待,最后又没有结果,孩子们会很伤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