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票房之爭5(1/2)
林悦盯著电脑屏幕,键盘上还沾著採访时蹭到的银铃鐺徽章碎屑。
她的专题报导《排片战背后的文化突围》正在首页热播,配图是寧言在羊城影城抱著老照片的剪影,旁边是三家联票的吸血鬼、警徽、拳击手套图標被稻穗压碎的ps图。
“最震撼的是东南亚华人的反应,”她对著录音笔整理素材,“马来西亚观眾说银铃鐺让他们想起祖辈的『唐山信物』,这种文化共鸣是特效和明星带不来的。”
隔壁办公室,资深影评人戴锦华正在撰写长文《当银铃鐺敲响歷史的银幕》:“寧言团队的胜利,本质是真实对虚构的胜利。当《无间道2》在剧本里纠结黑白两道的道德困境时,《麦浪》直接把歷史的伤口撕开展示。这种勇气,让电影超越了娱乐范畴。”
香港《电影时报》的陈默则在头版打出醒目標题《港片三雄惨败:娱乐至死还是记忆復甦?》。
配图是雷振邦在办公室砸文件的模糊照片:“三家联票的滑铁卢,暴露出商业电影的致命伤。当资本试图用数据和明星堆砌票房时,忘记了电影最根本的力量是共鸣。银铃鐺的响声,恰恰敲响了港片迷失的灵魂。”
武汉江汉平原剧组驻地。
寧言蹲在麦田里,指尖抚过楚晓柔扮演者,刘艺菲在杀青时埋下的银铃鐺掛件。
远处,赵建鹏正和当地老人核对歷史细节,张国墙穿著旧军装给孩子们讲李奶奶的故事,笑声混著麦浪声此起彼伏。
“老板,”赵建鹏抱著最新的舆情报告走来,领带终於端正。
“《人民日报》发了整版评论,说我们的『文物+公益』模式开创了歷史片新路径,现在全国47家博物馆申请联动展览。”
寧言笑了笑,望著远处正在搭建的“银铃传信”主题展:“他们不知道,最厉害的武器从来不是排片策略,是这些在泥土里扎根的故事。”
他摸出手机,屏幕上是刘艺菲从曼谷发来的视频。
东南亚华人带著祖辈的银饰排队观影,一位老人举著侨批说:“当年我母亲就是用这样的铃鐺,在湄公河给游击队送米。”
雷振邦站在环球影城的特效车间,看著《千机变3》的吸血鬼模型,忽然觉得那些闪亮的鳞片像极了《麦浪》票房报表上的数字,华丽却空洞。
“mr. lei,”派拉蒙高管递来文件,“我们注意到《麦浪》在东南亚的文化输出,这对我们的东方项目有启发。”
“启发?”雷振邦忽然冷笑,“不如说威胁。”
他抽出份调查报告,“寧言团队正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把银铃鐺申报『人类记忆遗產』,一旦成功,我们的电影在海外市场將永远被贴上『娱乐快餐』的標籤。”
高管挑眉:“那你建议?”
“联手,”雷振邦的手指划过《麦浪》的国际版海报,“用你们的话语权,说这是『新红色经典』,在北美炒作『歷史片政治化』,就像当年那样。”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