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热闹的討论(1/2)
当天夜里,西祠胡同“后窗看电影”板块炸开了锅。
网友“左岸派”发帖《金棕櫚的东方陷阱:论寧言电影的殖民敘事》,立刻引发上千条回復。
“寧言就是当代的赛珍珠!”“愤怒的猪猪”(陆川)跟帖,“用贫困美学討好西方评委!”
“楼上傻逼!”“顾小白”回懟,“《风吹麦浪》里的暴雨戏,镜头调度比《样年华》还讲究!”
“香港製造”板块的“魏君子”贴出对比图:“寧言镜头下的江汉平原,和黑泽清的《蛇之道》构图如出一辙,这叫借鑑还是抄袭?”
最逗的是有人扒出陈凯歌筹备《无极》的消息,说投资两千万美金,要请国际巨星。
寧言看著屏幕冷笑,想起上辈子这片子上映后被网友调侃“满屏幕的馒头和金盔甲”。
但现在只能在心里吐槽,毕竟这会儿《无极》还在筹备期,说出来准被当疯子。
天涯社区“影视评论”版主“云飞扬”连夜整理《2003中国电影生態报告》,將寧言获奖列为“中国电影国际化元年”。
还转载了坎城评委的评语:“寧言的镜头让我们看见,歷史不是课本上的铅字,是沾著泥星的汗滴。”
跟帖里分成两派,“愤怒的犀牛”说:“外国评委就喜欢看我们穷!”
“胶片诗人”反驳:“难道拍高楼大厦才叫爭气?”
最让寧言意外的是,有人翻出他去年拍的《孤独的女人》剧照。
周讯被麻绳捆绑,蹲在土墙边,眼神里混著恐惧与倔强,配文“下一部金棕櫚候选?”。
而在刘艺菲的粉丝论坛“亦菲仙居”,管理员“小叮噹”发起投票:“寧言是否配得上我们家菲?”
凌晨,寧言的出租屋檯灯在窗帘上投出晃动的剪影。
电脑屏幕蓝光映著西祠胡同的热帖,“左岸派”的长文像把钝刀,在“贫困敘事”“殖民美学”这些词汇间来回拉锯。
他摸出刘艺菲送的贝壳发卡,壳面的锯齿硌著指腹。
这是她在坎城海滩摔了三跤才捡到的完整扇贝壳。
“愤怒的猪猪”的跟帖带著油墨味的激进,让他想起在北电读书时,陆川拍短片被骂“消费死亡”的场景。
键盘敲击声中,“顾小白”的回懟带著股朝天椒的辛辣:“去看看江汉平原的老船工吧,他们裤脚的泥比影评人的键盘更懂电影。”
网页跳转至天涯社区,“云飞扬”的生態报告把《风吹麦浪》的暴雨戏帧截图放在首页。
配文“当香港电影在枪火里打转,寧言让雨水衝进了歷史的褶皱”。
寧言盯著截图中女主角楚晓柔在洪水中伸展的手臂,想起拍摄时让演员在真水里泡了三个小时。
副导演陈默急得在岸边摔了对讲机:“万一出事,整个剧组都得陪葬!”
最下方的回覆区还在吵架。
“愤怒的犀牛”贴出《新闻联播》里的高楼大厦画面:“这才是中国!”
“胶片诗人”则甩出坎城场刊扫描件,评委用红笔在“歷史的身体性”段落画了三道横线。
寧言看著评论,想起在坎城酒会上,一位非洲导演拍著他肩膀说:“我们都在用泥土对抗健忘。”
手机在裤兜震动,是刘晓丽发来的彩信:大理片场,刘艺菲穿著王语嫣戏服蹲在帐篷前,手里举著个歪歪扭扭的盆,盆里的薄荷蔫噠噠地贴著泥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