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王级召唤,谋主荀攸(2/2)
天禧初年,寇准虽再度拜相,却又遭丁谓诬陷,被贬雷州司户参军,1023年,病逝於贬所。
宋仁宗时,他获追赠中书令,諡號“忠愍”。
【第三位,范睢,智力97】
范雎早年游说诸侯不得志,入魏国中大夫须贾门下,却因被怀疑通齐卖魏,遭毒打险些丧命,后化名张禄辗转入秦。
他见秦昭襄王时,提出“远交近攻”策略,助秦国瓦解六国合纵,蚕食邻国土地;又巧妙离间秦昭襄王与宣太后、穰侯魏冉关係,推动王权集中。
在其辅佐下,秦国国力大增,军事外交皆获突破。
但他因举荐的郑安平、王稽接连叛国,一度失势,最终辞去相位,不久后病逝,其政治谋略与起伏人生,对秦国统一进程影响深远。
【第四位,陈宫,智力96】
陈宫字公台,东汉末年谋士。
初为中牟县令,曹操刺董失败逃亡时,他因敬慕曹操的抱负,弃官追隨。
但曹操在徐州大肆屠戮,陈宫不满其暴行,转而辅佐吕布。
在辅佐吕布期间,陈宫多次为其出谋划策,曾使曹操数度陷入困境。
然而,吕布虽有勇力,却刚愎自用,常不听从陈宫建议。
下邳之战时,吕布兵败被擒,陈宫不愿投降曹操,毅然赴死。
陈宫智谋过人,却因所託非人,未能施展抱负,其寧死不屈的气节,令人嘆惋。
【第五位,萧瑀,智力97】
萧瑀出身兰陵萧氏,为南朝梁明帝萧岿之子,隋煬帝萧皇后之弟。
早年在隋朝为官,后归附李渊,备受重用,封宋国公。
他性格刚正,直言敢諫,是李渊、李世民父子倚重的股肱之臣,为唐朝初期稳定与制度建设出力颇多,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唐太宗时,虽多次因性情耿直触怒皇帝,遭贬謫,但李世民深知其忠诚,又数次將他召回重用。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萧瑀去世,諡號“贞褊”,唐太宗痛惜,为之举哀,赠司空、荆州都督。
【叮,请宿主去掉两个人物!】
【系统,去掉陈宫与寇淮,从荀攸、范睢以及萧瑀中隨机抽取】
荀攸智力最高,肯定要保留,而且他背后的荀家人才济济,后援团实力强大。
在相同条件下,李翊权衡之后决定去掉寇淮,毕竟他未能改变当时的局势,可见能力或许存在一定局限。
而剩余的两人,成就相对更为突出。
【叮,恭喜宿主获得荀攸,统帅86,武力65,智力99,政治97,魅力90;
植入身份:天禹皇朝荀家子弟,景州云鹿书院学子,本只是在游歷天下,听闻宿主颁布的杀狄令,甚是钦佩,遂是动身来到了燕蓟荒州,已被李义山发掘,不日將举荐於宿主。
携带人物:荀彧、荀淑、荀俭、荀緄、荀靖、荀燾、荀汪、荀爽、荀肃、荀湛、荀衍、荀悦、荀采】
荀攸的植入身份著实令人惊喜,几乎將荀氏一族的眾多人才都关联带出,尤其是荀彧也在其中。
可惜的是,除了荀攸已来到李翊身边,其余人大多还处於在野状態,依旧留在景州的荀家。
而李翊最为看重的荀彧,目前也尚未出仕,仍在云鹿书院潜心研习技艺。
不过,凭藉荀攸这层关係,李翊招揽这位大才仍有很大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