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贩马遇匪(2/2)
“武松言尽於此,嫂嫂好自为之。”丟下一句话,武松拂袖而去。只留下那妇人又是羞愧,又是愤恨,檀口微张,把一口银牙咬得咯吱作响。
武松没有將这事放在心上,丑话已经说在前头,若还不识趣,他不是没有霹雳手段。
出了紫石街,转过几个街口,径直就进了一家铁匠铺子。对武大他倒是没有扯谎,打刀枪是真,叫人买马也是真的。
“我要的兵器可曾打好了?”
铁匠瞧见武松,喜道:“一应兵器俱已完备,武都头请隨我来。”
掀开门帘引武松进了里屋,从墙上取下一枪一刀,“按都头要求,用的都是上好的百链精钢。刀是唐刀制式,长三尺四寸,背厚刃利,重九斤八两。枪刃长一尺,枪身八尺,通体精钢铸就,重三十六斤,红缨是马鬃染就。只是拿著有些压手,不知道都头用不用得惯。”
武松探手拿过唐刀,拔刀出鞘,隨意挽个刀,就见清光凛冽,寒意逼人。
再看那枪时,也是一般光泽,显然都是千锤百链而成。
武松心里甚是喜悦,暗道:“这般刀枪砍百十个人,须不担心卷刃。”
“我给银钱可还足够?”
铁匠一叠声地答道:“尽够了!算上工钱还剩一百一十贯,正要拿给都头。”
武松连忙摆手,说道:“钱你留著,你看著再与我打几把刀,重量约莫三斤左右即可。打好之后差人送到我家里。”
铁匠连忙应下。
不提武松得了刀枪。单表那日鲁百里兄弟二人得了武松嘱託去买好马。
当即鲁百里便和弟弟千里商议:“武都头仗义疏財,第一次吩咐我们兄弟做事,定不能辜负了他。只是大宋境內好马都充做了战马,要买好马还须往辽国一行。”
鲁千里道:“也不需去辽国,听说大名府常有北地贩马的客商经过,我们何不去大名府打探消息?若没有时,再去辽国不迟。”
“贤弟说得是。既这般,你留著看家,我明日就出发。”
鲁千里自然不肯,抢著要去。只因阳穀县到大名府一百四五十里,一路多有强人出没,兄弟二人皆不愿对方犯险。
二人爭执不下,最后还是鲁百里拿出兄长的款来,才把千里压服。
翌日天明,鲁百里雇了一辆骡车,请了四个乡夫,一行人扮做行商,往大名府而去。
这一去,路上並无阻碍。说来也巧,鲁百里刚到大名府,等了不足三日,就碰到了北地来贩马的客商,好一通討价还价,六百贯买了十八匹好马来。
还有一匹马浑身雪白,名唤踏雪,甚是雄壮,比其他的马高了不止一头,单独作价百贯。
百里见之大喜,“也只有这等马,才配得上都头骑乘。”
百里一行人满载而归,一路上恐贼人惦记,弄些財货给马驮了,再將马匹弄得污秽不堪,扮做挽马模样,晓行夜宿直奔阳穀县而来。
一路无事,堪堪行到离阳穀县城二十里处,从戊己山上杀出二十几个强人来,阻住了去路。
几个乡户嚇得瑟瑟发抖,不住磕头求饶。百里不过是乡下的猎户出身,哪里见过这般阵仗?只是旁人皆靠不住,他只能麻著胆子上前分辩:
“各位大王,小人是左近金山村的猎户,从大名府贩了些土货回乡贩卖。烦请各位大王抬抬手,放小的过去。”
说罢从骡车上取来十几贯钱来,双手奉於为首的头领马前。
那头领高居马上,脸色凶狠,一条刀疤自左额直到右嘴角,说不出的狰狞。他用刀將钱挑了过来,並不放行。
“將马匹財物留下,我饶你们性命。”
百里闻言如丧考妣,苦苦哀求道:“財物全部奉送大王,这些不过寻常挽马,不值几个钱,却是我们全村的生计。请大王千万留我们一条活路。”
那疤脸首领名唤胡贵,本就是阳穀县里的泼皮,素昔好赌好嫖,只因输光了家產,便纠集了几个泼皮破落户抢了城中的大户,屠了对方满门。
为躲避通缉而在戊己山中落草。以前但凡有客商从戊己山下经过,不光財物被抢,性命也都难保。
之所以今日大发慈悲,愿意留下眾人性命,全因听说城里来了一个赤手空拳打死大虫的都头,这才有所收敛。
此刻听到百里还在那里聒噪,他也不多言,一夹马腹,举刀就朝著百里头上砍去。
一眾嘍囉也鼓譟著挥刀斩向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