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里应外合(1/2)
欒廷玉暗暗呸了一声,“又是个贪得无厌的狗官!”
原本对武松的一丝敬仰,顷刻变成厌恶。
“只要武县尉打退梁山兵马,祝家庄定有厚谢。”
武松摇了摇头,“我不要祝家庄的谢礼。只要梁山退兵之后,教师答应我一个要求即可。”
“什么要求?”
不理会欒廷玉的错愕,武松说道:“到时候再来理会,教师一诺千金,想来不会食言而肥。”
“欒教师请回,武二明日发兵破贼。”
欒廷玉终於鬆了一口气,抱拳告辞,“欒廷玉专候佳音。”
说罢大踏步出门而去。
鲁千里问道:“师傅是想將他收为己用?”
“千金易得,一將难求。欒廷玉是个有本事,明忠义的好汉。若能得他相助,於大业大有助力。”武松长嘆一声,又道:“可是祝家庄於他有恩,要他背主另投,著实不易啊。”
“师傅可有良策?”
“哪有什么良策,不过尽人事听天命而已。”
师徒二人说话间武松已经写好调兵书扎,要门子將书扎送进內室进呈知县。稍候门子又將盖好知县印信的书扎送还出来。
武松取了纳入怀中,与鲁千里离了后堂。
当夜鲁千里就宿歇於县治,武松自回府邸。
在书房中坐定,又与李助商定来日出兵细节,不觉已是四更。
武松错过了睡头,便打开汉书仔细研读。正所谓读书万册,腹內锦绣自生。近来读史,武松获益良多。书读得越多,也就更觉得自己以前实在愚昧不堪,面目可憎,实不可雕之朽木也。
正如陶渊明所言,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值此良夜,凉风习习,蛙鸣不躁,读几卷史书,掩卷之后,仍然觉得神清气爽,再无半点大战之前的浮躁之意。
不觉五鼓时分,武松整备装束,挎了刀,提了枪,上了马,径直进了军营。
看到武松进来,几个传令兵吹响牛角,整个军营为之一肃,顿时鸦雀无声。马军都头林泉,马军副都头王平,共领一百马军,装束停当,分列左右。
步兵都头鲁千里,步兵都头刘安,各领一百步军,列成阵势,静候出征。
武松用私人钱財,养大宋的军队,大把银子撒下去,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如今竟也有了几分强军的样子。
训练军队他不懂,哪怕读了些兵书战策,依旧是纸上谈兵。可他两位哥哥鲁智深做过提辖官,杨志做过殿帅府制使,虽是微末小官,见识还是有的,照本宣科,练个几百士卒还是问题不大。
三百兵马卯正出发,午时三刻离独龙冈就只有二三里之遥了。
武松令兵马原地休整,单人独马来到晁盖行营。
“晁天王哥哥。”
武松下马进营,也不多做寒暄,单刀直入道:“破庄只在今日,武二有两个个不情之请,还望哥哥千万成全。”
“你我兄弟之间,何须外道?二郎但说无妨。”
武松道:“百姓无辜,希望天王哥哥,能约束兵马,破庄之后,切莫滥杀无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