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离间计(1/2)
此时道君皇帝有一个月不曾临朝视事,是日早朝,正是三下静鞭鸣御阁,两班文武列金阶,殿头官喝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捲帘退朝。”
赵佶难得的耐著性子端坐於御座之上,与文武百官商议平乱事宜。
进奏院卿出班奏曰:“臣院中收得各处州县累次表文,皆为田虎、王庆、武松等部领贼寇,公然直进府州,劫掠库藏,杀害军民,贪厌无足,所到之处,无人可敌。若不早为剿捕,日后必成大患。
东南方腊蛊惑愚民,裹挟十数万眾,僭越尊號,於今已攻占四州二十二县,为祸更甚,东南財赋十不存一。”
百官听罢,顿时譁然,交头接耳,不一而足。
天子几乎一口气没喘上来,只过了一夜,方腊那反贼又攻占了许多州府,怎不让他忧心。
当即不再犹豫,当廷下旨道:“著太傅童贯选调西军十万,速速进剿方腊。”
童贯趾高气昂,领旨谢恩。
天子又问,“何人可擒武松、田虎、王庆之辈献於阶下?”
旁有御史大夫崔靖出班奏曰:“臣闻梁山泊上晁盖、宋江等辈聚集万余草寇,立一面大旗,上书『替天行道』四字,不若设法招安,行驱虎吞狼之计,让彼辈自相残杀,如此武松之辈不足虑也。”
天子云:“卿言甚当,正合朕意。”便差殿前太尉陈宗善为使,齎擎丹詔御酒,前去招安梁山泊大小人数。是日朝散,陈太尉领了詔敕,回家收拾。
到了第二天陈太尉拴束马匹,整点人数,將十瓶御酒,装在龙凤担內挑了,前插黄旗。亲隨五六人,丹詔背在前面,引一行人出新宋门。
迤邐来到济州,太守张叔夜接著,请到府中设筵相待,动问招安一节,陈太尉都说了备细。
张叔夜道:“论某愚意,招安一事必成,只有一件,庙堂里的诸位相公却是算漏了。”
陈太尉忙问端的。
张叔夜道:“我说招安必成,是因为宋江虽屈身草莽,但还怀著些忠义之心,山寨中的头领支持招安的不在少数。
至於说漏算的一事,就是宋江只是二头领,梁山主事之人晁盖,与反贼武松相交莫逆,若要梁山去打武松,如何绕开他去?”
陈太尉连忙请教,“依太守之见,如何才能让梁山去打武松?”
张叔夜思虑片刻,道:“太尉此次去梁山,温辞笑脸以对宋江,刻薄冷淡以对晁盖,则二人必定生隙。若惹得二人火併,宋江势大,晁盖必然不敌。待宋江做了梁山之主,则计策则成。”
都是官场人精,陈太尉略想一想,就觉得此计大有可为,当即谢过。
是夜张叔夜安排筵宴管待天使,宴毕送至馆驛內安歇。次日,先使人去梁山泊报知。
却说梁山自得了卢俊义与燕青上山,又得了卢员外家私,不下十万贯银钱,数万担粮草,数百兵丁直运了一日,方才全部运到山上。
晁盖、宋江二人敬佩卢俊义本领高强,请其坐大寨主之位,卢俊义坚辞不肯,只道:“能得大寨安身已是侥天之幸,两位头领,若是再推让,小可只能下山去了。”
晁盖、宋江无奈只能请卢俊义坐了第三把交椅。
过得几日,吴用又下山散播柴进勾结梁山、容纳反贼武松一事。沧州知府本因李逵杀了小衙內,深恨梁山,得知此事,便日日派殷天赐骚扰柴进。
柴进无法,只得打点家私,上了梁山。梁山又得柴进家產,不可胜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