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从燧发枪到子母炮,不给面子(2/2)
时明闻言,剑眉一挑,伸手示意他把图纸掏出来。
那人从怀里掏出一张图纸,恭恭敬敬递给时明。
时明打开图纸一看,顿时就笑了起来,因为这傢伙画的火炮图纸,已经相当接近百多年后才会出现的弗郎机炮了。
所以说,不能小看古人的智慧啊!
让他们从零开始搞发明,也许一时之间找不到什么头绪,但让他们从一开始举一反三的话,根本不在话下。
时明给了对方一个肯定的眼神,“不错!非常好!没想到你长得粗獷,居然也是个天才。我们大家都应该向钱进工匠学习这种举一反三的精神,正所谓学无止境,研究也是如此。”
中年人钱进被时明这么一夸,老脸一红,急忙摆手,“没有没有,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学习“
.”
时明看向沐春,“少將军,回头別忘了赏他。”
沐春点头道:“放心,我们火器营里有专门的功劳薄,回头定给他添上一笔大的。”
钱前闻言,连忙道谢。
时明点头,继续道:“这个后装式火炮可以继续尝试,不过你有没有想过,我们是不是可以將这个装填弹药的地方,整个拆卸下来,变成一个子炮,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在一门火炮上配置几个子炮,变成一尊子母炮。”
眾人闻言,都不由点头,而钱前则是双眸大亮。
时明继续道:“当子炮炮弹射出之后,便直接拆卸下来,然后装上另一个子炮。如此一来,便可以省去装填时间,缩短火炮射击的间隔时间。到时一门炮配置几个士卒———“
时明直接將传说中的弗朗机炮在他们面前勾勒了出来。
那可是十五世纪才会出现的东西,但以现在的技术,完全可以复製出来,说穿了,其实也没什么技术难度。
眾人闻言,双眸更加明亮了。
果然,让长乐侯过来走一趟,准没有错!
“侯爷,小的这就去改进图纸。”钱进兴奋道。
时明笑道:“努力吧!你的大名,必將载入史册!”
一句『大名载入史册”,顿时便让对方像打了鸡血似的,干劲十足起来。这句话对古人的威力,比起『单开族谱”,『得亨头柱香』之类的激励言辞,也不湟多让。
时明扫了眼周围的工匠们,笑道:“你们也彆气绥,朝廷已经在为你们这些工匠们製作出一套荣誉头衔,將来荣誉头衔越高的工匠,不仅待遇越好,以后子女上学也会有一定优待。”
时明这话一出来,顿时便让这些工匠们呼吸急促起来,一个个目瞪口呆,胸腔发胀,眼睛酸涩,恨不得给时明磕一个。
大明建国以来,不对,有史以来,即便是曾经的工匠鼻祖墨家工匠,也没有哪个掌权者会给他们什么荣誉头衔。
在那些读书人眼里,他们这些工匠,甚至还不如农民。
激动之下,他们当场就给时明磕了一个。
时明赶紧让他们起来,边道:“都別这么客气,这是陛下和太子殿下念你们这些工匠为朝廷做的贡献,而给你们的嘉奖。如果你们要感谢,那便感谢陛下跟太子殿下吧!”
等大家起身后,时明又道:“认真说起来,在我眼里,你们的重要性,可比那些读书人高得多。”
这个话,顿时让那些工匠们感动不已,那是被认可的幸福。
有个老工匠抹著激动的泪水,笑道:“侯爷,虽然知道你这是在安慰我等,但小的还是忍不住为之感动,谢谢您!”
眾人闻言,也跟著七嘴八舌的感谢起来,
时明笑道:“你们以为我是在安慰你们?错了,一个行业的发展,离开不开技术的进步和革新,而你们这些工匠,便是掌握技术革新,推进技术发展之人。一个国家想要发展,需要一个个行业共同进步,而你们工匠,才是推动各个行业进步之人。”
顿了下,时明才道:“所以,你们这些工匠,才是推动一个国家发展的功臣。那些只会之乎者也的读书人,啥也不是!”
最后这句话,简直就是绝杀,顿时让他们面色更为潮红。
看著他们的红温状態,时明便知道,这些人已经了。
不过从某个角度而言,时明並不觉得自己说错了,毕竟伟人都说了,科技才是第一生產力!
那么掌握著『科技』的人,难道还算不上大功臣?
给火器营的人打完鸡血之后,时明便告辞离去。
与此同时,小公主崇寧,也告別了马皇后。
看著小崇寧离开时的雀跃步伐,想起之前那张笑脸,马皇后也在为这个庶出的女儿感到欣慰。
身为过来人的马皇后,从跟小崇寧谈起时明时的神態中,就能感受得到,小崇寧在时明身边,
过得挺好。
那种幸福的感觉,几乎可以说是从她脸上溢出来了。
想及此,马皇后又为自己的嫡女安庆感慨起来。
不得不说,有时候,有些事,真就是命,半点强求不得!
另一边,在早上时明的护卫將那个大和尚送给锦衣卫后,锦衣卫那边便开始讯问,都不需要什么严刑逼供,这个假冒病虎的大和尚,直接如倒豆子似的,將他所知道的倒了个乾净。
等锦衣卫跑去那大和尚所说的地方时,那里早已人去楼空。
锦衣卫那边在暗骂道衍大和尚狡猾,时明却早已猜到会是这个结果。也因此,当他带著护卫回城,在城门处接到锦衣卫那边传给他这个消息时,他一点都不觉得意外。
要是锦衣卫真能抓到那头病虎,时明都要怀疑,是不是这头病虎自己不想活,又或者这头病虎是不是又想耍什么阴谋了。
除了锦衣卫找他,户部的人也在找他。
当时明从守在城门口等他的户部小吏嘴里得知,户部代尚书范敏和户部郎中郭桓,在央行等他的时候,双眉不由一扬。
他又听到那个让他不由提高警惕的名字一一郭桓。
虽然国债的发行是由央行负责的,但国债换回来的钱,却是得交给户部来分配,国债本就是朝廷跟私人借钱。
虽然如今有了大明税务局,户部那边已经无法在税收上面动什么手脚,但户部依旧掌管著朝廷的钱袋子,税务局收回来的那些税赋,依旧还是得交给户部,然后进行统一分配。
所以,像郭桓这类人,想要伸手,还是有很多机会的。
仔细想想,时明能做的,只有让太子標跟老朱,定期派人去户部查帐了。至於將郭桓换掉,其实也没什么用。
因为户部是钱袋子,没有郭桓,也有赵桓,钱桓之流,
两刻钟后,时明才到央行,此时已经临近傍晚。
看到自己的副手徐恢,居然也在央行,时明便跟他说:“户部过来要钱这事,你处理一下,把卖出国债的那部分钱,先调一百五十万贯过去,给他们应应急。”
这笔钱是用来支付练兵的军需军,以及治理黄河等水利工程所需,时明自然不会,也没理由拖著不给。
“怎么?你有急事?”徐恢问道。
“累啊!早上早起上早朝,之后又去火器营———”
徐恢有些无语,“说得好像我们不需要上朝似的。”
而且,別人都是天天上早朝,他时明却是几天才去一次,就这还好意思说累?
徐恢都不知道该怎么吐槽他了。
时明很想说一句:咱昨晚就没睡啊!而且,不仅没睡,还跟赵敏折腾了许久,中午又喝了不少,这会都开始打哈欠了。
但这种事情,確实不足与徐恢道也!
“既然你有事,那你就先回去吧!户部那边的要求,我会看著处理,至於分行的事情,明天再跟你说也一样。”
徐恢跟郁新,以及道同他们三,最近都在忙著分行之事。
这是大明央行跨出的第二步,第一步已经算成功了,第二步要是没有走好,那继续开分行的事情,就得重新斟酌一下了。
其实时明觉得没什么好担心的,无法就是复製粘贴而已,真正重要的,其实是人才。
在几个县同时开办分行,所需要的办事人手,起码需要三十个,加上安保力量,至少得两三百人。
安保力量倒是好解决,不好办的是真正的办事人员。
先將那些新人培训一段时间,然后以老带新,將总行这边的员工派出去带队,等熟悉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继续再招人。
可以说,时明为朝廷弄出来的这三个新部门,税务局、路政司、以及大明央行,確实为读书人提供了不少新岗位。
也因此,许多读书人,对时明的感观,其实挺复杂的。
有徐恢这话,时明连户部那两人的面都没见,转身就走。
当听到时明连面都不愿见他们时,范敏面无表情,郭桓则是在一旁煽阴风,“欺人太甚!欺人太甚!这廝也太不给面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