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李景隆的奇怪属性,玉米棒子?(1/2)
第112章 李景隆的奇怪属性,玉米棒子?
杨寓,字士奇,永乐和仁宣朝的三杨之一,在明史上,那也是鼎鼎有名的大明首辅了。
不过时明並不清楚『杨寓”这个名字,一时之间,也没有將这个名字跟歷史上那位大名鼎鼎的首辅扯上关係。
更何况,杨士奇在歷史上的出场时间是建文朝,在此之前一直都在各地游学,或教书以养家餬口。
之所以在此之前,这位歷史名臣一直是个无名小卒,有史学家推测,他应该是参与科举,结果没考中。
大明的科举,考的是八股文,许多有本事的人,还真不一定能写好这样的制式文章,框框条条限制太多。
当然,科举文章做得好的,將来也未必就能当好一个官。许多科举歷史的读书人,也就只会科举而己。
没有像自己这样丰神俊朗的外表,也没有那锐利如刀的犀利眼神,看起来就很平平无奇。
时明怎么看都觉得,这样一个平平无奇的人,怎么看都不像歷史上那位一国首辅,四朝元老。
要不是最后被弹劾他纵子杀人,晚节不保,鬱鬱而终,那杨士奇这一生,其实也算是相当顺畅的一生了。
虽然年轻的时候,他是有些坎坷,一岁多就死了亲爹,母亲改嫁后没几年,待他还算不错的后爹就被人阴了,在被流放几年后也没了,他只能一边游学,一边奉养母亲。
但在他进入官场之后,几乎没有经歷过什么起伏,基本上是一路起起起,直到进入內阁,成为首辅。
时明有些奇怪,李景隆这样的紈勛二代,是如何跟这位认识的?居然还把他推荐到自己面前来了:
可仔细一想,他又觉得有些不对,歷史上的杨士奇,这个时候有这么大吗?现在不过洪武十二年啊!
於是他便悄悄让系统查询一下杨士奇的生平,然后就看到了杨士奇的出生年月。
果然,若是歷史上那位,这会应该只有十二三岁,年龄根本对不上,总不能是那种『这特么的是八岁』那种情况吧!
於是,时明问了句,“你是哪个玉?字什么?”
“荣誉的誉,字士德。”
时明:靠!还好是士德,不是士奇,差点误会,还以为自己能把未来的三杨之一收入魔下呢!
白高兴了。
这么想著,时明又问:“你的家乡是哪?”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说起这个,杨誉脸上便露出了笑容,“回侯爷,说来也巧,学生与侯爷一般,来自福建,学生是建寧府人士。”
建寧府人士,这让时明又想起三杨中的另一位一一杨荣。
因为杨荣正是来自建寧府,这货不会也是来自那个杨家吧!
於是,时明又默默查询了下系统,得知了杨荣父亲的名讳后便问:“不知,你可知建寧杨氏中的杨伯成?”
杨誉闻言,愣了愣,不由道:“他是我远房堂叔,侯爷可是曾经跟我堂叔有过生意往来?”
靠!大明的天下这么小的吗?
算了!那位未来的三杨之一,如今还是七岁小屁孩呢!现在想那么多有啥用—也不对,回头可以拉来给太子標用嘛!
未来的三杨,另一时空是朱老四父子的肱骨之臣,那这个时空肯定也能成为太子標跟朱雄英的肱骨之臣。
只不过,现在还早,完全不必著急。时明笑了笑,也没有过多解释,转而看向李景隆,“你们怎么认识的?”
说著,又示意杨誉坐下,“坐吧!无需拘谨。”
虽然不知道这货有何本事,但既然是李景隆带来的,那怎么的也得给人家二丫头一点面子不是。
此时,管家老方端著茶盘走了出来,在给杨誉端茶时,他还起身朝老方示意了下,以示感谢。
即便时明再怎么平易近人,在时明面前,杨誉也不可能真箇轻易放飞自我,连对方的管家,都不敢轻易怠慢。
就像曾经的时明,在另一个时空的时候,面对市里来的领导时那般,跟人家介绍起公司的项目时,也忍不住紧张。
甚至就是领导的司机,他也得好生伺候著,
结果来到这个时空,拥有了系统,且系统还赋予了他一身本事之后,那穿越者特有的优越感与傲慢,就突然滋生了,看谁都是没见过世面的无知土著,总有些瞧不上的感觉。
即便是面对老朱这样的帝国最高掌权人,他也敢吐槽一二这也使得他的气质,看上去极其与眾不同,甚至都没有人敢把他当成丈育,都以为他是饱读诗书之流。
但其实,他虽然確实读过不少书,但若论文学造诣,他真不如那些十年寒窗都在苦读圣贤书的读书人一根腿毛。
至少让他写文言文的文章,他肯定写不出来。
甚至跟人对骂,都不敢引经据典,只敢把对方拉到自己的层次上来再骂,就怕对方引的经,据的典,自己根本不知道。
杨誉没有开掛,眼界也没那么宽广,加上家境也一般,面对如今朝堂当红炸子鸡长乐侯,他又岂敢造次?
虽然建寧杨氏是地方家族,家境並不贫寒,但杨誉明显是几服外的分支,家道中落,也数正常。
甚至有可能,这杨誉根本就不是那个杨氏分支子弟,只是借一下对方的名头来用用罢了。
杨誉拘谨,李景隆可不会,几句话就將他跟杨誉的认识过程简单概括了下。
跟郁新他们这些读书人一样,杨誉也是来应天府观政的。
许多读书人都对新政颇为好奇,虽然许多地方,如今都在盛传新政,但消息也是五八门,说啥的都有。
再加上一些有心人的歪曲,使得这股歪风越传越妖,
杨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从建寧府那边,一路北上,前来应天府游学的。结果在红楼门外,跟李景隆撞上了。
李景隆如今已收敛起了紈綺子弟的脾气,更何况杨誉还是准备去红楼消费的客人,撞一下,他自然不会轻易生气。
当然,这是李景隆误会下的结果,红楼的一切,杨誉根本消费不起,他只是准备去那见识一番,顺便打听点消息。
好在李景隆也不是傻子,在邀请对方时,对方出现犹豫,再看人家所穿的衣服,虽没有补丁,
但却洗得浆白,一看就不是家境富裕之辈,於是李景隆勛二代的豪爽劲一起,便请了对方。
在经过一番交谈后,李景隆便觉得,这傢伙挺有才的,特別是在数学方面,比红楼新掌柜孙通可要强多了。
於是,他就將人带了回去,还跟人聊了一晚上,今天就马不停蹄地跑到时明这里来,准备举荐一下这个读书人了。
时明点头道:“虽然你是九江举荐过来的,但我还是得问一下你,你对那些计官,有没有什么看法?”
杨誉愣了下,摇头道:“学生並无甚看法,朝廷需要这样的人才,才会出现这样的官。学生觉得,官职並无贵贱之分,若真有本事,也不会困於一隅而无法衝破牢笼。”
这场面话,说得还是挺漂亮的。
不过时明在系统里,並未查到歷史上有这號人物。
时明微笑道:“你应该知道,我这里的职务,全都是与数字打交道之事,也就是某些学子所瞧不上的计官,你不介意?”
说这话的时候,时明在默默看著对方的表情。
也不知道是对方早有心理准备,还是確实不在意,杨誉的表情虽有变化,但却不是嫌弃,而是期待。
甚至还起身行礼道:“学生並不介意,更何况,以往掌管財政的,还有“计相”之称呢!计官又哪里差了?”
顿了下,他又道:“不瞒侯爷,其实学生这次来应天府,除了观察一下新政之外,还想进一步研究一下算学,听说央行那边有许多算学高手·”
时明一听,双眉不由一扬:哦哟!来踢馆的啊!
时明来了兴趣,当场就跟对方探討起二元一次方程,甚至是二次方程来。
不得不说,在这个算学並不受重视的时代,以杨誉如今的算学水淮,確实算得上高手了。
可见,民间其实还是有许多算学高手的而这,也算是间接提醒了时明。
央行需要许多算学高手,在应天府找不到这么多人手,那可以公告天下,召天下高手入京嘛!
將这些人找过来,天赋高的,便让他们继续钻研数学。天赋一般的,便让他们早点参加工作,
为大明建设添砖加瓦。
反正將来大明央行开遍整个大明的时候,就需要数千上万个这方面的人才,现在开始培养,也不算晚。
想到就做,时明让管家老方拿来纸笔,当场给杨誉写了封推荐信,让他去培训班那边,先跟大家一块进行系统性的培训。
虽然杨誉是个算学高手,但如何记帐这方面,他並不懂,更別说才刚刚开始流行起来的借贷记帐法了。
这方面,是杨誉的薄弱项,但也不影响对他高看一眼。
等杨誉接过推荐信,兴冲冲而去之后,他又写了封摺子,准备下次进宫的时候,跟老朱和太子標聊一下这个事情。
等写完摺子,时明抬头,看到李景隆还在,便道:“你怎么还没走?怎么?还想我请你留下吃午饭啊?”
李景隆轻咳,“姑父,你不会这么无情吧!午饭都不留我?”
“有话就说,有屁快放!”时明没好气地看了他一眼。
“那个,这不是有人想要加盟咱们红楼,想在苏扬那边各建一座红楼,我想问问你的意思嘛!”李景隆呵呵笑了下。
从他这表情,时明就能猜到,找他请求加盟的那个人,他拒绝不了。连他这个顶级勛二代都拒绝不了,不是身份比他高,便是抹不开人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