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破鼓万人捶(2/2)
安心上车后,笑着打了个招呼。
“嗯。”
许啨应着,直接发动了车子:
“去吃涮羊肉吧?”
“都行。刚回来?魔都那边热不?”
“比这边热不少。”
“戏什么时候开?”
“估计下半年呢,这次主要是和剧组见一见,碰个头。上次你穿的那家衣服不错,这次我又给你买了几身。”
顺着她指的方向,安心往后一扭,就看到了几个购物袋,有些无语了:
“我衣服都多到穿不完了。”
“人靠衣装马靠鞍,多几件衣服总不会错。不过啊,我看某个小没良心的东西确实是不关心我,否则我走了这么久也不说给我打个电话。”
“……”
安心嘴角一抽。
总觉得她这话有点奇怪。
只好尴尬的笑了笑,说道:
“我不是怕耽误晴姐么。”
“你就糊弄我吧。”
安心的脸蛋又被掐了一下。
不过安心也没在意,这姐姐确实喜欢动手,动不动就掐一把脸,在不就跟现在这样,把他的头推到了另一边后,看了下他的后脑勺,还揉了两把。
“嗯,摸不出来鼓包了,这段时间感觉怎么样?”
“都说了,早就没事了。”
“你别糊弄我,要是难受就赶紧说,比如偏头疼什么的,有没有?”
“没,好着呢。”
“行吧……哦对,喏,这个给你。”
她费劲巴拉的把手伸到了车座后面,拿出来了自己的包。
安心下意识的把手放到了方向盘上扶正。
“姐,当心车……”
“我看着呢……你自己看。”
一本杂志忽然丢到了安心的怀里。
“这是?”
看着上面《魔都文学》的杂志名,安心有些纳闷。
“有一页我对折了,你自己看。”
安心把书翻开,很快就找到了对折那页。
《旷野上的废墟一一文学与人文精神危机》(注2)
下意识的读出来了文章标题后,他疑惑的问道:
“这是?”
“知道这本杂志么?”
“知道。建国之后最早的一批文学报刊杂志,在学校时候学过,是巴金先生创办的,最早叫《文艺月报》,专门收录各种小说、诗歌之类的。属于杂刊类型。在新闻媒体中属于权威读物之一,而作为学术性期刊,它不仅发表文学作品,还关注文学理论与批评,反映了文学界的学术动态,很出名。”
见安心把这本杂志的地位与功能说的很正确后,许啨笑着点点头:
“看来这书没白读。”
“……所以这文章是干嘛的?”
“用官面上的话来讲呢,是市场经济开放后知识分子们在种种新思潮冲击下的一场反思。”
“……?”
安心被这冷不丁的官腔弄的有些没反应过来,下意识的问道:
“那……直白一点呢?”
“直白一点嘛……从93年开始,《青年报》开辟了“王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专栏,来形容他的书影响下的价值观,命名为“王硕现象”后,他最大的批判,开始了。”
“意思是……”
“你也说了,魔都文学是权威的学术杂志之一。而现在学术杂志都下场了,他这面鼓,也就到了万人捶的地步了。”
……
“冯导,总之……我建议您还是跟他撇清关系吧。否则这把火肯定得烧到您身上。”
嘟嘟。
把跟自己关系很好的媒体朋友打来的电话挂断。
饭桌上,冯小钢挂断了电话后,在对面的徐凡那疑惑的目光中,把哆嗦的手放到了烟盒上。
结果发现自己连把烟抽出来的动作都很难做到。
而就在这时,徐凡默不作声的帮他把烟给拿了出来,放到自己嘴边点燃后,递给了他。
“嘶~~~呼。”
“嘶~~~~”
“呼……”
他大口大口的吸着烟。
一言不发。
徐凡也不问,只是一个劲的给他夹菜。
直到一根烟抽完,冯小钢忽然来了句:
“走,不吃了,找王硕去。”
“电话里和你说什么了?”
“一会儿车上说吧。”
“好。”
于是,一顿饭草草结束,捷达飞快的赶到了王硕家后,开门的是徐婧蕾。
“硕爷呢?”
听到冯小钢的话,徐婧蕾微微摇头,指着屋里:
“睡觉呢,刚睡没多久。”
“……怎么睡这么晚?他熬夜写东西了?”
“没有。”
徐婧蕾说着,把人请进来后,关上了门,解释道:
“昨天半夜,有人给他传真过来了一个邀请函。”
在冯小钢疑惑的目光中,她解释道:
“纽约那边的一个出版商,发来的邀请函,想要把他的书用英文出版,邀请他……去美国。”
“呃……”
听到这个解释,冯小钢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呢,却发现徐婧蕾的目光一直盯着徐凡。
他本能扭头。
就见女友一开始似乎也没反应过来,但马上好像想到了什么,眼睛忽然就瞪大了:
“那不是……安心!?”
安心?
冯小钢一愣。
跟这小孩儿有什么关系?
但马上……
“!!”
他瞪大了眼睛,看着徐婧蕾:
“那半卦?”
“他就是因为这个……熬了一整夜。”
“……”
“……”
(注1:关于天生神授的出马经历是取材自我的姥姥的出马经历,她就是这么出马的。我关于出马的认知也多半传承与她,只不过她出的是野仙,给人看一次病,自己就要病一场。所以后来年迈后就不再给人看事了。但这些都是耳濡目染从小跟她身边学的,并非杜撰。
注2:其实这篇《旷野上的废墟一一文学与人文精神危机》的文章是93年发的。而对于王硕文学的批判,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的。但这股风暴并不是开始就刮的很猛,而是伴随着他一部又一部的作品愈演愈烈。这里魔改了下时间线。也是时候给咱们安半仙儿抬抬咖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