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年少成名(1/2)
开开心心地吃完晚饭,陈兴和陈家华来到二楼书房。
坐定之后,陈兴收敛了笑容,略微有些严肃地说道:
“阿华,真让你给说中了,李超人还真收购了和记黄埔。”
“老爸,这下你相信我的判断了吧。”陈家华笑了笑。
这对於他来说,是確定的事情。
前世他对香江不太了解,但一些大事件还是知道一点的,比如李超人的成名之战,鯨吞和记黄埔。
就在昨天,九月二十五日,李超人在长江实业总部,宣布以每股7.1元,收购了和记黄埔9000万股,占公司的22.4%股份,成为和黄第一大股东。
此时李超人的长江实业市值只有六个多亿,而和记黄埔则有60多亿的资產。
李超人成功上演蛇吞象,成为第一个收购老牌洋行的华人。
滙丰更是让他只需要给2000万港幣的定金,剩下的款项可以分期支付。
这一收购轰动全港,几乎所有媒体都在报导这件事。
“真的没想到,华人企业还有收购英人洋行的一天,而且还是四大洋行之一的和记黄埔。”陈兴颇为感嘆地说道。
“老爸,这是大势,现在华资企业已经越来越强大了,李超人这次只是开始。”
“现在我有点相信你说的包船王盯上九龙仓了。”
听到老爸这话,陈家华不由眼前一亮,说道:
“爸,你终於肯將钱拿出来买九龙仓的股票了?”
后世有媒体给香江列出了五大商战,李超人入主和黄只能排第二,排第一的是包船王收购九龙仓。
相对於前者的不温不火,后者收购过程可谓是跌宕起伏,包船王和怡和真正上演了一番什么叫商战。
拿钱真刀真枪地拼,可不是开水浇发財树的那种。
这么大的事情陈家华这样的小卡拉米肯定掺和不进去,但是顺便挣点钱还是可以的。
目前陈家在香江的资產水平还算可以,总共加起来也有两千万左右,不过更多的还是体现在《新报》这份產业上,现金並不多。
穿越来到香江,他当然也想做出一番事业。
不过陈家华並没有觉得自己比现在的人更厉害,而且他前世也不是个厉害的人物。
所以就算是想做出一番事业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直到遇到王京,他才隱约找到了方向,文娱產业对他来说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
一来香江的电影行业即將迎来黄金时期,凭藉他看过不少港片的记忆,到时占据一席之地应该没问题。
二来香江的文化產业也比较繁荣,未来一二十年也是文人最好的时代。
正好这一世他文笔还不错,可以在这一块尝试一番,反正他爸就是办报纸的,不担心没有刊登渠道。
不过陈家华也没有冒然地闯进电影行业,现在闯进去很容易被嘉禾和邵氏拿捏。
他选择的还是以小说起步,既可以积累资金,也能收穫名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