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股票、杀青(1/2)
九龙仓是怡和集团的旗舰公司。
与置地集团以及怡和本部,共同构成了怡和洋行的三驾马车,让怡和洋行一直保持香江第一洋行的地位,而且实力远远领先於和其並称的其他三家洋行。
怡和洋行权势最盛之时,和滙丰银行鼎足而立,再加上港府,三方构成了香江的权力金字塔。
就算是现在,怡和洋行的实力也不容小覷,滙丰也只能勉强压其一头。
两家公司斗了有半个多世纪了,谁也不服谁。
隨著从去年开始,怡和集团开始对外投资,为了筹集资金,他们开始缓慢套现九龙仓和置地集团的股票。
为了不致於控制权旁落,怡和集团对怡和、置地和九龙仓三家公司进行了复杂的交叉控股。
也许是在香江囂张太久了,怡和集团设计的交叉控股並不严密,主要还是他们的持股数量太少了。
这就给了其他人偷袭的机会。
李超人是最先发现这个机会的,不过中途被人给爆了出来。
放到台前的话,李超人肯定是无法和怡和相抗衡的,不管是在资金还是影响力上。
最后不得不赚一笔就走,將股票卖给了包船王。
李超人面对怡和集团力有未逮,但包船王可不惧。
作为世界级球王,包船王早在七十年代初航运业最繁荣时期,身家就高达十亿美元。
在全球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何况背后还有滙丰银行支持他。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包船王和怡和关於九龙仓的收购战在明年初就会打响,距离现在不过三四个月的时间。
所谓风雨欲来风满楼,九龙仓的股价最近一段时间已经在缓慢地上涨。
九龙仓的股价在今年初的时候才十六块钱一股。
陈家华就是在这个价位,將自己的五百万港幣稿费全买了九龙仓股票,一共买了31.25万股。
后来隨著李超人的一番操作,让九龙仓的股价开始上升,直接翻了一倍还多,达到了四十二块港幣每股。
事情尘埃落定之后,九龙仓的股价並没有回落,显然这只股票已经进入了大眾的视野。
或许有些人看出了九龙仓的价值,又或许有人和陈家华一样,看出了事情並没有这么简单,选择在九龙仓的股票上赌一把。
所以到现在快十月份了,不到半年的时间,九龙仓的股价已经涨到了四十六块。
看似只涨了四块钱,但要知道九龙仓的总股本多达1.1亿股,总市值涨了四个多亿。
现在香江市值高达四亿港幣的上市公司都屈指可数。
陈家华没再犹豫,將帐户上的一千五百万港幣全都买了九龙仓股票。
为了不引起波动,陈家华和袁天帆了近三个小时的时间,才把一千五百万了出去。
四十六块每股,一千五百万给陈家华带来了32.61万九龙仓股票。
加上之前的31.25万股,陈家华目前总共持有63.86股。
按照两千万的投入,均价31.3块每股。
如果情况不发生变化的话,明年初包船王將会以105港幣每股的价格公开收购九龙仓股票。
到时陈家华持有的63.86万股九龙仓股票將价值约六千七百万,大赚四千七百万。
看著股票帐户里持有的九龙仓股票数量,陈家华也鬆了口气。
现在只需要坐等包船王动手了。
“天帆,这两天麻烦你了,今晚我请你吃个饭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