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老北平的饮食文化(求订阅)(2/2)
“什么好办法?”陈大志放下手中的讲义,凑到了李学勤面前。
“拜一民当老师,那你就是曹老爷子的直系二代弟子了。”
李学勤说完,陈大志还没反应过来,他自己就坐在床上捧腹大笑了起来。等陈大志反应过来,两人吵了几句后,宿舍再次安静了下来,又投入到了学习之中。
这小子还挺会想捷径的!
1月10號,当最后一场《现代文学史》的考试结束之后,刘一民刚走出考场,就被李聪仁和克福两人给拦住了,穆拉土站在旁边,三人显然是有备而来。
马上要放假,来中国的这些留学生大部分也要回去,只有极少数因为各种原因会留在燕大过年。他们这次来,是强烈要求刘一民带他们举办最后一次外研社的社团活动。
也是刘一民一直答应,但是没有带他们去找的老马。
“李聪仁同志,你不能总是搞逼宫这一套!”刘一民样装生气地说道。
“刘,我这是让你听听群眾的呼声,跟其他的社团相比,我们社团举办的活动实在是太少了,用你们中国的话说..:.嗯...叫做放养!”
李聪仁的口语进步了不少,还知道什么叫放养。
嗨!bro,你们本身也不是我养的啊!
“明天早上八点,校门口集合,我带你们去!”
这件事情一早刘一民给老马提过,老马很痛快地同意了,说要让这些洋鬼子见识见识什么叫老北平人的一日三餐。
考完试,也没课了,刘一民可以放心的带著他们玩了。
翌日一大早,浩浩荡荡的一群人在燕大南门集合,骑著自行车朝著作协招待所飞奔。
凌冽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割著他的脸,他將雷f帽的两个护耳放下系好,扭头看了看跟来的留学生,除了穆拉土看不出来变化,其余的人鼻子和脸都冻得通红。
但身上的劲头一个比一个大,嗷叫的往前骑!
等到了作协招待所,老马看到十几號人后,扔下手中的铁锹,拍了拍手说道:“好傢伙,一民,你给我带来这么多的洋鬼子?”
接著又凑到刘一民耳朵边低声说道:“这个比煤都黑的,就是非洲人吧?”
“您老火眼金晴,咱们第三世界的同志,埃塞人。这个是美国人、马尔他、冰岛、”
刘一民还没介绍完就被老马给挥手打断了:“你给我说我也记不住,管他这岛那岛的,今天好好宰他们一顿!”
看著两人在窃窃私语,李聪仁眉头一皱,主动开口说道:“我们不是鬼子,我是美国人!”
“嘿,感情能听懂中国话啊!”老马嘴一撇,毫不客气地说道:“美国人比鬼子好不到哪儿去,想当年在北平拉洋车的时候,我拉过美国兵,两人坐在车上是又抱又啃的,后来还欺负我们女学生。”
刘一民跟老马找到招待所的领导,告诉他燕大的留学生要找老马了解一下老北平,招待所的领导二话不说就同意了,让老马好好带著这些留学生转一转,就是有一条,千万不要闹出什么外事纠纷。
“今天呢,马爷带你们转一转,咱老北平人早上起来,像我们这样的人吃的豆汁儿配焦圈、再来一点萝卜丝。现在已经过了早上了,一会儿马爷带你们去东来顺吃涮羊肉,我们也叫涮锅子。”
老马说完警了他们几眼,接著老神在地问道:“你们知道跟中国人在一块吃饭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吗?”
“什么?”一群人对视了一眼,感兴趣地问道。
“跟朋友在一块吃饭,要学会抢著付钱,这才是朋友!”
李聪仁这些来中国一两年的学生,对中国人吃饭这套相当熟悉,他们经常看到中国人付钱的时候相互推,刚开始不理解,后来觉得中国人付钱的方式还挺有趣。
一群人从作协的招待所往北走,来到了南锣鼓巷,胡同里面不时见到男男女女的肩上扛著几颗大白菜。老马告诉他们,这是冬天没什么菜选择,家家户户都是大白菜和萝下过冬。
胡同里是瀰漫著煤球的味道,老马向他们介绍什么叫四合院,大户人家的四合院和小户人家的四合院有什么区別。
中午一群人来到东来顺吃涮锅,老马觉得西来顺实际上更適合这些老外的口味,可惜店早就关了。西来顺和东来顺这个名字里面的“东西”不是简单的地理概念,西来顺里面的“西”带著西派的意思。
走进东来顺,十几张黑白分明的外国面孔,立马引起了所有食客的注意,依靠在柜檯上的懒散服务员也不由得挺直了身子。
“涮锅子,新鲜的羊肉先来上五斤吧!”老马衝著服务员说道,接著对刘一民说道:“一民,你小子也没来尝过东来顺吧?”
“还真没有,第一次来!”刘一民笑道。
“以前啊,东来顺有自己的羊场,用的羊叫小尾寒羊,人家这羊肉可有讲究,,只选用羊身上几个最好吃的部位,现在可不行了,能供给他什么肉,他就用什么肉。你们这群老外,也记住,北平人在吃上是很讲究的,京城里贵人多,人家吃的就是那个讲究。”
“讲究是什么意思?”克厘福问道。
刘一民在旁边给他解释了一遍,他才明白。
在等菜期间,老马给大家讲以前的东来顺是怎么样的。等铜锅烧开,羊肉上来后,他迫不及待地教大家如何涮羊肉和拌芝麻酱。
“先涮上脑,我涮多久,你们涮多久,时间太短容易不熟,太久了肉又容易老!”
铜锅里的清汤滋滋的冒著热气,一群人的目光隨著老马的筷子一上一下,芝麻酱的浓郁香味和肉味涌入鼻腔,舌尖一卷,羊肉伴隨著葱一起刺激著味蕾。
“舒坦!”老马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笑著说道。
“等到琉璃厂溜一会儿,再带你们去吃全聚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