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两大导演爭剧本(1/2)
第108章 两大导演爭剧本
普通人对於法国的了解不多,大多是从歷史和课本上了解的,大家都觉得法国在欧美这些国家中的革命性很强。
相对其它的西方国家,大家对法国还是比较亲切。
刘振云三人围坐在刘一民旁边,可惜刘一民对这次法国之行也所知不多,没办法给他们解答。
“一民,你什么时候认识的巴金先生?”刘振云好奇地问道。
“《收穫》转载过我的小说,应该是这个时候巴金先生关注到的我。”刘一民回道。
他没说在曹禹家见面才认识的,要不然说出来別人还以为是自己走后门。宿舍的三人可能不是那样的人,但传出去別人可就不这样想了。
“说起小说,我的小说只有个头绪,还什么都没有。一民,要不你给我们指导一下!”陈大志从床铺上將自己的稿子拿出来递给了刘一民。
刘一民接过之后看了看,陈大志讲的是一个村子里面的木匠,打的一手好柜子。为人诚实正直,在跟主家做家具的时候是尽心尽力,但是说话口齿不清,有点木訥。
他还有一个师弟,能说会道,但是心眼不好。师弟手艺不好,但因为嘴巴经常能够接到大活。
通过两个人在方圆十里的村子里面做工的时候,遇见的人和事儿。最后周围的人都想考察一下他们两个到底谁更有能力,於是让他们比赛,共同打造一件家具,看谁做的更好。
师兄毫不费力的贏得了比赛,师弟灰溜溜的溜走。通过遇见的人和事儿,和最终的比赛,向读者传达一些浅显的做人道理。
“乡村味道不浓厚,你也是晋城人,应该好好学习一下赵树理先生的作品,把'土'味写出来,打开你的作品,要能够感觉到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既然是主要写遇见的人和事儿,遇到的人就需要好好写出来,写的精彩。
不需要將配角的复杂面写出来,只需要著力刻画一到两个点就行。贪婪、善良、险恶等等。”
刘一民讲完陈大志和李学勤的,刘振云的稿子也递到了刘一民面前。目前的草稿比上次多了一百来字,讲的是他爹觉得当兵回来,一事无成,肯定在农村娶不上媳妇儿。
刘一民让他重点放在复习班的故事上,多写几个典型的同学,最后劝他们不要心急。
“写作不是一天的事情,是不断打磨的,等写的多了,就水到渠成了!”刘一民宽慰道。
刘振云苦笑道:“怎么能不急,我可是为了这次写作费了好几块钱,口香的钱我都了,要是不挣点稿费,相当於这钱就是赔了。”
刘振云扒拉了一下手指,对於这篇稿子,他有自己的经济帐。
第二天上完课,同学们都起身离开,刘振云三个人没有动,而是眼巴巴的看著刘一民,暗示意味非常浓。
“欠你们的,走吧!”刘一民背上挎包,笑著说道。
李学勤也买了一辆自行车,不过是辆二手的,了他八十块钱,这下子宿舍里面就有两辆自行车了,出门四个人刚好够。
前阵子燕京天好,这两天却又开始经歷倒春寒,沙尘暴比过年前更猛烈了一些,刘一民不得不將军大衣的领子给竖起来挡住嘴和脸。
“一民,你这是什么?”李学勤见刘一民从挎包里面掏出坐垫,忍不住问道。
刘一民將坐垫套上后,给他演示了一下:“没看出来吗?这是坐垫套,有了这个,骑自行车就没那么凉了。”
“,狗长椅角闹洋事!”刘振云鄙夷道。
“就是!”李学勤摸了摸自己冰凉的自行车坐垫,嘴硬道。
“谁凉谁知道!”
刘一民见陈大志已经坐好,笑著蹬上自行车离开了原地,
来到长征食堂,三人一如往常点菜那样推推让让,还是肝尖那老一套。
“听说这里的鱼不错,我想吃鱼了,振云,你把鱼写上!”刘一民忍不住说道,鱼算是这里最贵的一道菜了。
刘振云看了看刘一民,吞咽了一下口水,想说一句菜已经够了,但是身体不听使唤,
还是鬼使神差的写了上去。
多年以后,刘振云功成名就,一定能想起刘一民请他吃鱼的这个晚上。
“要说吃鱼,还是得咱们那儿的黄河大鲤鱼。我们那儿做的那个鲤鱼培面特別好吃,
独有的延津做法儿!”刘振云兴奋地说道。
“你吃过?”李学勤问道。
刘振云抹了抹嘴,掩饰了一下自己的表情,嘴角上扬,得意地说道:“吃过,等你们什么时候去延津了,我请你们吃!”
实际上他也在琢磨鲤鱼焙面到底是个什么味道,能让十里八村的人一直对这道菜念念不忘,提起来就流口水。
李学勤讲起浙省的鱼:“我们那里的鱼好吃,西湖醋鱼!”
刘一民不著痕跡地了嘴,心想你確定是真的好吃?
鱼端上来后,刘一民率先夹了一筷子肉,肉质细腻,鱼上面的一层芡汁儿勾的是特別的入味,偏甜口,唯一的缺点就是鱼刺很多。
对於三个北方人来说,吃鱼是一件苦差事,鱼刺吐个不停,李学勤就好很多。不过他看大家的样子,也不好意思多吃,放慢了吐鱼刺的速度。
“一民,你从法国回来,可得好好的给我们讲一讲法国的事情。出国,我这辈子也不知道能不能出一次国。以前我觉得我们县城很大,走不出去,后来去了西北当兵,我觉得咱们西北很辽阔,来到了燕京,我觉得咱们国家很大,也走不出去。”
刘振云感嘆道。
“到时候从法国回来,给你们带礼物!”
作协那边还要求刘一民学一些常用的法语,去法国的访问团里面有法语翻译,但是翻译肯定是跟著巴金先生走,总不能每一个人都配备一个,还没奢侈到那种地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