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炮轰《世界报》(1/2)
第120章 炮轰《世界报》
马赛大学中文系的阶梯学术报告厅內,早早的就挤满了各界人士,法国笔会马赛分会的作家,
中法友协的成员、马赛大学的师生们。
今天代表团一行人特意换上了中山装走在马赛大学的校园內,马赛作为海滨城市,天气格外的好,站在空旷的地方往海边看,分不清天空和海平线。
“一民,准备好了吗?”巴金一边走,一边低声问道。
刘一民笑道:“说实话就行!”
走进报告厅,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报告厅台上摆放著一排桌椅,旁边是发言台,整个大厅光线明亮,显得庄重热烈。
刘一民隨著巴金笑著向台下挥舞著骼膊,会议开始是由巴金作为代表团团长发言,讲一讲自己的创作歷程,並做代表代表团做了简单的答谢。
答谢完毕后,报社的记者开始提问。问巴金的问题大概就是再次来到法国,感受如何?其余的几个代表团成员也被象徵性的提问了一下。
《世界报》的两名记者对视了一眼,举手看向刘一民:“请问访法代表团的一民.刘先生,您来法国后,是否了解到一部电影,叫做《j放军占领巴黎》。”
刘一民一证,其实不仅是刘一民,代表团的人也都愣了,用这部电影作为提问居心险恶。
法国因为伍月风暴的影响,74年拍了一部电影名为《j放军占领巴黎》,电影里面讲了东方大国崛起,派出六亿士兵登陆法国,法国总同狼狐逃离,没有遇到丝毫的抵抗就入主巴黎。
果然,还是那句话,没有人可以在法国投降之前占领巴黎。
进入巴黎之后,解放军秋毫无犯,军纪严明,征服了这些准备仓皇而逃的法国人。
但是因为严明的军纪和严格的管理,又让这些“浪”漫的法国人无比难受。於是开始用腐化的手段腐化士兵,用资本主义的衣炮弹诱惑腐蚀,最后终於因抵挡不住这些衣炮弹的侵袭,而撤离了巴黎。
很多人觉得这是在黑我们,但实际上在电影中,我们代表的是正义和美德的化身,法国如同骯脏的臭水沟。我们想拯救这条臭水沟,但臭水沟实在是太臭了,正义和美德已经无法拯救他们了。
法国人通过喜剧电影嘲弄自身,完成了对自身的一次解构。
代表团的人刚在宾馆的电视里看到的时候,还是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认为这是对我们的污衊。
所有人都將目光放在刘一民的身上,记者的脸上带著嘲弄,已经想到新闻刊登之后,在法国社会引起的轩然大波,让他们两个在新闻界扬名。
“我和代表团的各位同志看到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们一致对法国电影界的喜剧水平感到惊嘆,
本书首发.com,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確实是一部优秀的喜剧电影。”
刘一民说完,记者再次逼问道:“你觉得,是否有一天,中国人会登陆法国?”
“你这话错嘍,中国人已经来嘍,我们现在就坐在你面前!”
刘一民的幽默引起现场一片笑声,《世界报》的记者等笑声稍停,再次问道:“中国的军、队没来法国,可已经到了y南,你们为什么要派军队进入y南?”
听到这话,刘一民神色严肃地说道:“这位法国记者,我想请你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在3月中旬,我们已经撤了回来,这是一场自卫战爭。y南频频袭扰我\国边境,试图占领边境土地。
我跟你举个例子,就像德\国人攻击砝国,不同的是我们打了回去,而德国人打进了巴黎。如果当初砝国人击退了德\国人,为了惩罚德国人而衝进了德国,是否可以认为这是法国对德国的q
略?”
“当...当然不算!”《世界报》黑西装的记者下意识地说道。
代表团的其他成员,神经紧绷,眼睛时刻盯著刘一民,生怕说出什么不合时宜的话。
“所以,我们这叫自卫。虽然我们对y南,跟你们对德\国,初始的结果有所区別。我们打了过去,德\国人打了进来。
但最终的结果是我们胜了,你们也胜利了,法国人重新成为法国的主人。
这就说明了一个真理,那就是正义必胜!”
刘一民鏗鏘有力的声音在报告厅里面迴荡,巴金率先鼓起了掌,接著代表团、台下的观眾齐齐地冲刘一民鼓起了掌声,掌声像外面海滩上的海浪一样,经久不息。
等声音稍微安静,刘一民抬手在虚空压了压,继续说道:“我还想问一个问题,如果你们衝进了德\国,占领了大片的土地,会为了和平退回来吗?我想你们心中都有答案,但我们退回来了,
我们在战爭面前保持了极大的克制,没想过用战爭去取得利益,我们希望和平,也愿意亲手建立和平。
但对於总是想欺负我们的人,我们也绝不会为了和平而一步步的妥协让步。一门大架放在海上,就想让我们割地\赔款的时代早就过去了。”
刘一民说完,將目光再次望向《世界报》的记者:“记者先生,你还有什么提问吗?”
在眾人的注视下,两名《世界报》的记者对视了一眼,一脸挫败。儘管他们还准备了不少的问题,但没有再提问下去。
再问下去,丟人的只是他们自己。
巴金敲了敲桌子:“我们代表团访问法国,作为作家代表团,代表的是两国文坛的交流,我们希望促进两国文坛的友好沟通..
2
?
意思是你们这些记者,別总是扯有的没的,
接下来的提问就很规矩,问题基本上都是跟文坛相关,要么是一些私人问题。
走出报告厅,《费加罗报》的记者找到了刘一民,他给刘一民送来了上次的文章稿酬,最后的標准为千字七十法郎,两千字拿到了一百四十法郎的稿酬。
“刘,希望有一天我能够前往中国,亲自去看看你说的沙漠里的奇蹟!”《费加罗报》的记者说道,最后留下了他的名字,刘一民才知道他叫诺文。
准备上车的时候,《世界报》的记者也跑了过来,递给了刘一民一个信封,信封里面装著一枚马赛的市徽徽章,对在报告厅里面的提问表示抱歉。
马赛的市徽是白底蓝十字,整个徽章的材质是铜做的,四周缀著精美的纹。这玩意儿就跟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的时候互相发pin一样,他们在尼斯也收到过。
巴金看著刘一民说道:“一民,刚才你说的太好了,好好地出了一口气!”
“就是吶,过癮啊过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