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红豆生南国(1/2)
第123章 红豆生南国
燕京饭店作为目前国家接待外宾的酒店,里面的设施齐全,装修富丽堂皇,配备的日用品都非常的讲究。
住进燕京饭店晚了一个月,要是四月份过来,说不定能碰见来访问的老头登。
除了离开的徐驰外,刘一民跟巴金等其余的代表团成员一起吃了顿中午饭。燕京饭店里面集成了各大菜系的经典菜,还有一些燕京的老字號。
“终於吃到正宗的祖国菜了,你看看这肘子,多软乎。回锅肉,炒的也十分是火候。”罗孙夹起一块肘子肉,迫不及待地放在了嘴里面。
巴金夹了一块回锅肉说道:“燕京饭店的川菜,是正宗的川菜师傅做的,你们尝一尝,我每次来都要吃。”
巴金是四川人,对川菜尤其喜爱。长年在沪市,经常吃不到正宗的川菜。
罗孙又说道:“老徐是没口福嘍!”
“现在对他来说,彩电才是最好的菜!“刘一民调侃道。
李晓林好奇地问道:“一民,真有你们的!我们是交流的,你们两个是交流加上挣外匯。你们两个挣了多少?”
“也不多,老徐同志挣了五百五十法郎!”
“嘶,这还不多,你们说,我怎么不会法文?”罗孙衝著大家笑道,语气里带著羡慕。
吃完饭,大家都有点疲惫,准备回客房里面休息。他们住在燕京饭店的东楼,74年新建成的,
据说刚开始设计的是100米的高楼。
但是建到14层的时候,发现这里能直接看到国家政治中心,危及安全,施工立马被叫停了。
房间里面配备有单独的浴室,刘一民洗了一个热水澡后,就躺在床上沉沉地睡了过去。直到傍晚,刘一民才从床上醒来。
打开箱子,从里面拿出买给曹禹的唱片、送给师娘的胸针还有一盒巧克力,准备去曹禹家。他吃饭的时候跟巴金约好了,7点左右,一起去曹禹家吃晚饭。
刘一民等人到了燕京饭店,曹禹就知道了。早早的回到家里面,跟李玉如一起做起了晚饭。厨房內,曹禹正在摘菜,李玉如盘算著炒什么菜才好。
“巴大哥喜欢吃川菜,来一盘宫保鸡丁,晓林喜欢吃鱼,刚好就把这条鱼做成醋鲤鱼。一民喜欢吃红烧茄子,冬天的时候没茄子,现在有了,就给他做一道红烧茄子。”
李玉如看著食材,一边盘算了起来。
“红烧茄子多做点,年轻人饭量大。”曹禹抬头说道。
正做饭的时候,万方提著豆腐回来了,说是要亲手做一道红烧豆腐。
“爸,不知道一民这十几天在法国过的怎么样?”万方切著豆腐转头问道,
“放心吧,一会儿就知道了!”
晚上7点,刘一民三人准时抵达曹禹家门外,出来开门的是万方,看到三人后,高兴地將他们迎了进去。
刘一民想进厨房帮忙,被李玉如推了出来,菜已经做好了。
“你师娘给你做的你最爱吃的红烧茄子。”曹禹乐呵呵地说道。
“谢谢师娘,师娘对我最好了!”刘一民在厨房门口说道。
万方拿著擀麵杖衝著刘一民说道:“怎么?师姐对你就不好?”
“师姐也好,我从法国回来一直想著你呢,不知道你喜欢什么,给你带了盒巧克力。”刘一民赶紧说道。
“还有点良心!”
饭桌上,巴金和李晓林讲起在法国的所见所闻,顺便带来了法国朋友对曹禹的问候。
说完这些事情,李晓林將话题引到了刘一民身上:“这次我父亲从法国收穫了友谊,你们猜一猜,一民收穫了什么?”
曹禹、师娘和万方將目光转向刘一民,接著赶紧问李晓林,在法国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民啊,可给我们长脸了!”
李晓林在旁边绘声绘色地给曹禹三人讲起从第一天到法国就发生的事情,跟法国知名作家谈文学思想、接受专访、报社投稿、怒喷《世界报》记者等等。
“最厉害的是,一民的书要在法国出版了,拿到了版税合同。在法国,每卖出一本书,一民就能拿到一到两块的法郎。”
李玉如大喜过望,带著炫耀地说道:“一民,了不起嘞!老万,一民的书都卖到法国啦!”
“我听到了!”曹禹看了看兴奋的李玉如,无奈地说道。接著问起了具体的细节,刘一民没开口,旁边的李晓林滔滔不绝地讲起来了事情的经过。
曹禹听著李晓林讲解经过,不断地衝著刘一民頜首。
“做的不错,现在国家准备改革开放,对文艺界来说,就是作品走出去。版税,对於咱们国家来说,是个新鲜的事物,不过总有人要第一个吃螃蟹。”
“万叔叔,你说在咱们国家实行版税怎么样?”李晓林问道。
曹禹摇了摇头说道:“咱们国家目前能恢復到印数稿酬已经很了不起了。作家的书能够出版,
得到的稿酬远远高於普通工人的收入。如果再到版税,对作家和文艺界来说是更好,但容易拉大收入差距,容易让人不满意。
改革嘛,得一步一步来才行!”
巴金点了点头,他也是这个意思。
吃过饭后,来到曹禹的书房,刘一民打开留声机,播放起自己买回来的《流浪者之歌》唱片。
“一民,这次法国之行,有什么感触没有?”曹禹坐在书桌旁问道。
“对我感触最深的是法国有很多的文学奖项,这些文学奖项影响力甚至不仅仅在法国,而是在世界上都很有名。对比下来,咱们国家目前在文艺方面的奖项还是偏少,影响力只是存在於国內。
我觉得文学奖项在世界文坛的影响力,跟一个国家的文坛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是息息相关的。”
目前中国国內全国性的文学奖项,只有一个全国短篇小说奖。
巴金看了一眼刘一民,他还以为刘一民会谈论一下法国的文学思想。
“没想到你会想到这个问题,法国的文学奖我了解不少,成立的歷史都非常悠久。国內確实缺乏类似的奖项,目前国內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多,根本没办法代表国內文学最高水平。”
“文学奖的设立能够推动优秀作品的產生,繁荣国內的文学市场。不说世界级的诺贝尔文学奖,就说要是有法国龚古尔文学奖这种级別的奖项,那对於文坛的发展將是大有益的。”
刘一民仔细地解释道。
曹禹听完后,笑著说道:“文学奖的设立需要资金和时间的积淀,想要做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明天跟文联匯报此次法国之行的时候,你可以讲一讲,推动一下咱们国家“龚古尔”的成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