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剧本稿费翻倍(2/2)
领完稿费,刘一民来到排练厅,看朱霖排练《王昭君》。杨力新在上面演的角色是金瓜武士,
基本上没人会注意到他。
《王昭君》是苏民执导的,苏民看到刘一民过来,热情地邀请他坐在自己的身边:“觉得怎么样?”
“苏导导演出来的作品,还用说嘛,自然是各个都出彩。”
刘一民的话让苏民十分受用,得意地指著朱霖说道:“朱霖这姑娘不错,適合演王昭君,但是还欠缺点火候,没有把王昭君演活,现在她只是在演王昭君,还没將自己当做王昭君。”
昭君出塞前后,王昭君个人的情感经歷了很大的波动,前后这种变化,不是能轻易地演出来的。
苏民说著说著,就搂著刘一民的肩膀嘀咕了起来,问他接下来有没有什么好的构思,好的想法。有的话,他可以帮忙参考参考。
听到刘一民说没有,苏民一脸遗憾,又说道:“我家那小子的事情,多亏你了!”
“苏导,还是濮存惜自己演的好,能抓住机会,要不然,蓝老师也不会让他演。”刘一民摆了摆手。
“话是这么说,没有合適的角色也不行。就说人艺吧,里面演员这么多,很多人一辈子都演不上大角色,是他们演的不好吗?不是,咱们人艺的演员,就算是演个不入流的角色,走出去也比很多话剧团的台柱子强。
之所以演不上大角色,是因为没有合適的呀!
苏民感嘆道,听著似乎对演员不公平,可现实又没办法做到绝对的公平。
欧阳山尊和蓝天野找到了正在排练场的刘一民,跟他商量选角的问题。《狼烟北平》光选角就需要大概半个月的时间,里面的角色大部分都得有特色,关键还多。
“山尊老师、蓝老师,选角的事情我也不懂,你们两个商量著来。剧本有需要改的地方,您们儘管跟我说就行!”
欧阳山尊拍了拍刘一民的肩膀说道:“那好,选角的事情交给我们两个,你放心,绝对不会埋没了你这个本子。我觉得,这几个地方需要改一下。孙二爷的这几句话,显得有点文了,没有流氓气。”
欧阳山尊指导刘一民改了改,另外还有好几个地方,都是他跟蓝天野商量之后的结果。
《人民文艺》编辑部,出版社在《忠犬八公》上吃到甜头之后,对刘一民其余的几篇小说的单行本出版加快了速度。
这一次要连著出版三本小说《狼烟北平》《驴得水》《庐山恋》,上次去领稿费,出版社的社长韦君怡说了要出版的这件事情,李书也表態了。
但是六月份的时候,书號一直没有申请下来,导致了单行本並没有进入正式的出版流程。
好在前阵子,书號全都申请了下来。每次出单行本,都要找人写序,这是刘一民比较苦恼的事情,不能每一次序都是那几个人吧。
刘一民来《人民文艺》编辑部,是找李记写序的。李记作为作协的二把手负责作协的日常工作,但是最近张广年病倒了,需要做手术,李记就暂时负责起来了整个编辑部的工作。
“难得你能想起来我,我肯定给你写的精彩。”李记高兴地看著自己这个小老乡。
“还有件事情,你给老张说的那个建议將短篇和中篇小说奖命名为鲁迅文学奖的事情,文联和文化部已经同意了,他们觉得你这个提议和国际上的奖项主流命名方式一致,符合国內的实际,
让我向你表示感谢。
另外接下来我看你要获奖了,短篇和中篇,肯定都有你。”
去年刘一民就开始写作,影响也很大,可惜国內没有设立中篇小说奖,只有短篇。他写的都是中篇,自然不符合获奖的条件。
今年的《庐山恋》是短篇,另外全是中篇,凭藉著这几篇小说的影响力,得奖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鲁迅文学奖的设立对於文坛来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至於我获奖,评委还没评,我可不能高兴的太早。”
李记笑了一下,也没有继续说,评委?且不说影响力,就算是真的开始评了,哪个评委不投他一票?
李记他是作协的二把手,鲁迅文学奖又是作协名下的,他这样说基本上就是必定获奖了。
刘一民更关心的是三部单行本出版的事情,这三本出版,基本稿费加在一起都有四位数了。
走出李记的办公室,崔道逸笑著看向刘一民:“恭喜啊一民,又要出版了,还是一次三本,不知让多少人羡慕!”
崔道逸的脸有点沧桑,鬍子像是很久没颳了,桌子上的稿子拆了又拆,最近他感觉有点时运不济,很想问一问,好稿子都跑哪儿了。
“师兄,你这样可不行,来吃块西瓜!”刘一民从编辑部中间的桌子上拿起两块西瓜,递给了崔道逸一块。
其他人听到刘一民的话,也笑著起身拿起西瓜吃了起来,热火朝天的谈论起来了最近的稿子。
“最近的稿子看得我比日头都上火,有些作者要是在我面前,我能气得锤他们一拳,写的什么玩意儿!”一名编辑说完,发泄似的吐出嘴里面的西瓜子。
接连吐了好几个,跟植物大战殭尸里面的豌豆射手一样。
“別说你了,我也上火。一民,六月和七月没你的稿子,销量明显下降了不少,最近还没想法吗?”崔道逸擦了擦嘴角的西瓜汁,眼神中带著一丝期望看到刘一民摇了摇头,神色顿时暗淡了下来,將桌子上的一封信拿了起来,递给了刘一民:“你看看,以作家的眼光看一看,这篇稿子怎么样?”
刘一民没看名字,看了看內容,觉得写的还不错。越来越觉得熟悉,於是快速地看了看名字,
又问道:“师兄,我看看信封?”
“怎么?觉得还不错?”崔道逸疑惑地將信封递给了刘一民。
刘一民看了看上面寄信人的名字,问道:“师兄,你觉得不行吗?”
“有的地方文笔比较幼稚,故事粗糙,方向不符合当下主流,另外题材比较敏感。不过整体来看,也有可取之处,我也在犹豫。”崔道逸说道。
“確实,有的地方需要改一改,不过整体看还不错,我建议你可以让这笔名为“陆遥”的作者来到燕京改一改。”
“你觉得可以?”
“我觉得可以,不过我毕竟不是编辑,还是得你做决定。”
《惊心动魄的一幕》是陆遥的第一篇中篇小说,还获得了第一届的中篇小说奖。但这部小说的命运是非常多歼的,差点就发表不了。
刘一民暗道,自己帮陆遥一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