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剧本改编完毕(1/2)
第138章 剧本改编完毕
张孟昭住在燕大招待所的日子对於她来说是相当愜意的,远离了一的剧本山。除了操心刘一民的改稿之外,其余的时间里总是混跡於燕大的教室听课,她喜欢去哲学和歷史系听课。
要么就是跑到《剧本月刊》和《文艺报》这种地方,看看有没有合適的稿子可以用来改剧本。
“一民,你改的速度可真够快的!”张孟昭看著刘一民改剧本的进度越来越快,脸上止不住的欣喜。
刘一民坐在图书馆靠窗的位置上,树叶將阳光遮挡了一大半。他將改好的部分,递给了张孟昭。张孟昭看完之后,还得以电文的形式,送到厂里面。
厂子里面再看看比对一下原剧本,看一看改过的內容,同意后再回復一个电文。沪影厂急於开拍,总不能找人跑来跑去,只能用这个办法。
好在沪影厂家大业大,也不在乎这点钱。
“不快不行啊,您在这儿坐著呢!”刘一民调侃道。
“你以为我好过,我的屁股后面也一堆人催著呢。厂里面已经把导演定下来了,黄祖默。是一位在电影界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导演,所以说,他的水平你放心,绝对能够將《庐山恋》拍成功。我看,你这个速度,再有三天就改好了。”
前几天改的片段,厂里面已经同意了,最后就剩下一小部分,沪影厂想要再突出一下上一代人的恩怨和解、以及最后同意两个年轻人的感情的不易。
黄祖默是四十多岁的老导演,在沪影厂的一眾导演里面,算是年纪小的,属於青壮派导演。
46年导演科班毕业,导演过《斩断魔爪》《淮上人家》等一系列【不知名】电影。
正当两人说著话的时候,刘振云和李学勤几个人蹭了过来,跟张孟昭打起了招呼。他们早就听刘一民说,沪影厂的编剧正在这里陪著刘一民改稿子,一直想要见一面。
刘振云三人手里面拿著本子,故意將自己写的小说露了出来。
果然这动作,引起了张孟昭的好奇,询问了一声之后,拿起三人写了几千字的小说看了起来,
三人笑著请张孟昭给出几点指导意见。
“我不是专业的文学小说编辑,是剧本编辑,指导意见不敢当,给出一点我个人的看法还可以。”张孟昭也是閒的无聊,燕大中文系的学生,再怎么著也比一般的学校强吧!
“故事比较幼稚,文字有些矫揉造作,这种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还是要文字朴实一点,不需要各种华丽的修饰。吃饭就是吃饭,呼嚕声就是呼嚕声。”
张孟昭看著刘振云的小说点评道。刘振云现在自己写的,跟后世的他创作的《塔埔》的故事走向和內容有很大的不同。
刘振云忙问如何修改。
张孟昭说道:“真实一点,你想一想你饿的时候吃饭,吃完还饿的时候,当时的心理感受是什么?”
“当时的感受是恨不得把碗都给吃了,碗上掛著的菜星子也得用筷子沾上放嘴里嚼一嚼咽了。”刘振云不好意思地说道。
“这就对了,你就这样写出来。”
张孟昭很有耐心,几乎是一字一句的给他们三个改。
一直聊到下午六点点,几个人才意犹未尽的从图书馆里面出来,四人去食堂吃饭,张孟昭因为没有燕大的食堂票,只能去外面的饭店吃。
张孟昭走后,李学勤对刘一民说道:“谢谢你一民,张编给我们指点之后,我觉得茅塞顿开,
说不定写完之后可以投一投大杂誌,即使不行,咱们文学社的《未名湖》总应该没问题。”
刘一民用挎包挡住斜照下来的阳光:“谢我干什么,又不是我指导的,最应该谢的是张编。”
“张编是要谢的,但是你也要谢,要不是你,张编怎么可能这么认真的给我们改稿子,这又不是人家分內的工作。”刘振云赶紧说道。
陈大志点了点头:“最主要的还是因为你!”
“你们好好写,说不定今年发表,明年能拿个文学奖。”刘一民走在中间对著三人鼓励道。
他们写短篇,一万多字,几千字相当於万里长征已经走了一半了,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表。
三人走到食堂,这次不像以前分开吃饭,刘振云心情舒畅,难得的打了一份一毛五的肉菜,跟三个人站在一块吃。
“学校的厨师的刀工越来越好了啊!”刘一民看著肉越来越薄,用筷子夹在空中,调侃道。
“一毛五的菜,肉应该多一点。”刘振云心痛的夹了一口菜塞进嘴里面,接著又是一筷子米饭,吃起来饭吃的多,肉吃的少,就怕菜吃完了,饭还在。
“三角地要闹革命了,不少的学生吐槽饭菜难吃和种类少,正在要求校方解决,甚至还有人在骂校长。”
“校长该不该骂不知道,但是这做菜的是应该改一改了。”陈大志接过李学勤的话,附和道。
刘一民跟著点了点头,一副跟大家同仇敌的样子。李学勤鄙视地看了一眼刘一民:“一民,
你就別跟著点头了,长征饭店跟你第二个食堂一样,我看你在外面吃的次数比在学校里面都多。”
“污衊,简直是污衊!”刘一民愤怒地说道。
“刘师兄?”
一个女生端著饭盒站在了四人旁边,刘一民看了一眼,发现没见过,於是看向了刘振云,目光中露出徵询的神色。
陈大志咬了一口馒头,平常嘴皮子最笨拙的他竟然想都没想就说道:“两个刘师兄,你称呼的是哪个?”
刘振云赶紧说道:“叫我的,叫我的。小郭,你怎么来了?”
女生走到刘振云旁边,放下了手中的餐盒:“我当然来吃饭,刚好看到你。”
女生的话让刘振云不知道怎么接,嘴巴里面像是塞了一样,於是支支吾吾地说道:“吃饭好,吃饭好!”
刘一民看著他这个样子,於是提示道:“振云,还不介绍一下?”
刘振云这才找到话头,赶紧说道:“这是郭见梅,一民,这是咱们老乡,不过我们这老乡比你这老乡更近,法律系的。”刘振云开始讲起了如何认识的郭见梅。
刘振云听从母亲的话,去看望母亲的朋友,遇见了郭见梅,两个人一聊天,嘿,都考上了燕大。作为校友,天然有共同的话题。加上郭见梅还没来过燕大,刘振云作为一名老鸟,向她讲起了燕大的种种。
燕大的儿,燕大的湖,燕大的人儿。尤其是他的室友,是著名的作家刘一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