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文代会和剧本费(2/2)
“那行,到时候我来参加!”
召开作品座谈会,一个提高名气的重要方法。能被召开座谈会,就意味看大家对你作品的认可,刘一民当然要来。
诸葛亮也没想到,几百年后,自己的躬耕地也能成为文学研討会的主题。
第四次文代会,按理说刘一民不应该参加。因为他既不是文联的人,也不是作协的人,根本没有参与的资格。
不过作协的负责人李记特別邀请了刘一民过去参加,並且催促他加入地方作协。要想进入全国作协,必须从地方上上来。
要不是这个规定,李记恨不得让刘一民直接成为作协的会员。
三千多人,齐聚大会堂。文代会上,第一天,刘一民见到了规划蓝图的老人,又听了各个领导的讲话。
对当前文艺界的爭论,进行了一次定性。
另外,刘一民都认识的四位大佬周杨、夏言、茅盾、巴金再次成为了文联的掌舵人。在大会上,巴金还特意提起了法国之行,呼吁作品要学刘一民勇敢地走出去。
刘一民的老师曹禹,倒是在文联的职位比不上他们几个。不过也正常,曹禹一个主要搞话剧的,別人都是搞文学创作的。
整个文代会的论调就是,解放思想,积极创作,人民文艺为人民。夏言的讲话颇有意思,艺术创作没有禁区,但是一位爱国作家知道应该些什么有益於提高人民的革命精神和审美水平。
夏言还邀请刘一民参加了电影协会的代表大会,在会议上,大谈剧本创新,
要解放思想,写好的剧本,为人民群眾喜闻乐见的剧本。
拿出了沪影厂在拍摄的《庐山恋》举了举例子,並邀请刘一民做了一次发言“我一直觉得电影比文学小说更接近人民群眾,因为电影更易於被大家所理解,另一方面也没有阅读门槛。我写剧本的目的,就是为了接近最广大的人民群眾。我也喜欢看电影,我也想看到好多电影,我也觉得在座的各位一定能满足我的愿望,满足人民群眾的愿望。”
在一片掌声中,刘一民走下了发言台。
坐下去后,沪影厂的厂长徐桑楚跑到了刘一民旁边坐了下来:“你好啊,刘一民同志,我是沪影厂的厂长徐桑楚,你叫我老徐吧!”
“你好,徐厂长!”刘一民低声说道。
“刘一民同志,你的剧本写的很好,现在正在庐山拍摄,我代表沪影厂感谢你。”
剧本很好,赶紧给钱啊!
张孟昭回到沪市后,说给剧本费,可还没给呢,连电报也没打来。刘一民甚至一度觉得,沪影厂是不是准备耍赖了。
其实真不怪张孟昭,她提出了稿费之后,还没等厂子內討论好,就跑到了庐山选景去了。她也一直以为,厂里面已经给了。
像是知道刘一民在想什么,於是掏出了一个信封,悄悄的塞进了刘一民的包里:“我们厂里面商量之后,决定剧本费为1200块钱!这个价格,是厂里研究了几天的结果,目前是我们沪影厂今年最高的剧本费了。”
能拿到1200块钱,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庐山恋》这本小说没拍摄之前就很有名气,给少了也不合適。
给多了的话,厂里面爭论实在是大!
刘一民摸了摸信封的厚度暗道,张孟昭同志,这点就是你忙活了这么久的结果。
刘一民正在心里面算自己存款到达了多少钱,徐桑楚看著他皱著的眉头以为不满意。
於是再次解释道:“《庐山恋》这部片子,实际上不太符合长故事片的標准,剧本稿费就少了许多。”
刘一民点了点头,衝著徐桑楚说了句谢谢。
“一民同志,剧组还有件事情,想徵求一下你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