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岳父岳母」的担忧(2/2)
“张编,主要是在燕京確实有事。”刘一民跟她讲了讲燕京文代会和研討会的事情。
张孟昭吃惊地说道:“你年纪轻轻,可开研討会了,厉害厉害!”
能开研討会的作家,那可都是大作家!
“规模不大,规模不大!”
“没事,你年轻,慢慢来,都谁参加了?”张孟昭笑著问道。
“李记、艾清、汪曾祺...”
张孟昭恨不得拍自己两巴掌,谁让自己多嘴呢,张广年不在,文坛掌舵人就是李记,艾清,还规模不大?
“这还规模不大,什么算大?非得是鲁郭曹老茅巴几个人聚在一块给你开,
这才算规模大?”张孟昭没好气地说道。
刘一民扭捏地说了一句:“也不用全来!”
张孟昭一想,说不定还真有可能,毕竟他现在可是曹老的学生,还跟巴金先生一块去了法国。
被刘一民秀了一脸,张孟昭也不再谈这个话题,而是讲起了进度,询问刘一民能在这里待几天。
“待一个星期就要回去了,你们快拍完了吧?”
“外景戏基本上拍完了,室內的戏还没有。冬天要来了,室內的戏好拍,关键是室外。”
张孟昭说完,当地文化部门的同志扭头说道:“刘一民同志,欢迎你来到庐山,你写的小说在我们当地很多人看。自从你这小说写了之后,有不少人专门过来游玩。我们马上到枯岭了,我给你讲一讲我们庐山。”
吉普车行驶在公路上,文化部门的同志,不停地向刘一民介绍。这条路是52
年修的,动员了上万名工人,歷时十个月。
“我们庐山景美人美,避暑胜地....
等到了地方的时候,刘一民的屁股已经被震的哇哇疼。
从九江到庐山,汽车文开了几个小时。
文化部门的同志,依然十分热情地介绍著牯岭镇,还有別墅群。
“这是两层的民宅样式的別墅,咱们就住在这里,里面的条件比燕京的很多招待所都要好。”
这是一处较大的民宅,甚至以前可能是几家,后来打通成了民宅群。甚至能满足剧组一人或者两人一个房间的要求。
“文化部门的同志对咱们剧组很关心,感谢安排我们住在这么好的地方。”张孟昭趁机说著感谢的话,地方配合不是义务,说两句感谢的话又不要钱。
走进房间没多久,剧组的人就从山上下来了,朱霖瞪瞪瞪的跑到了院子里面,到门口又觉得不妥,停住了正准备敲门的手。
张孟昭和黄祖默走了过来,看到朱霖站在门口,张孟昭笑著说道:“怎么不敲门?”
朱霖有点尷尬,黄祖默看了一眼张孟昭,张孟昭回了一个你懂的表情,两人算是达成了共识。
“几天几夜的路,我觉得刘一民同志应该很累,说不定休息了,所以..::”朱霖红著脸说道。
张孟昭拍了拍额头,暗道自己怎么没想到,於是试探著敲了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