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人民文艺》不发,我们发(2/2)
张守任眯起了眼睛,警了一眼周燕如,说的挺好听。我们两个一起来,说到发表,就是《燕京文艺》愿意发了,丝毫不提《十月》的事情。
想到这里,张守任就开始头疼起来。刘一民跟《人民文艺》和《收穫》都有香火情,《燕京文艺》召开了一次研討会,也扯上了关係。
要是在他们两家里面选,大概率是《燕京文艺》,唉,要是早点知道就好了!
“《人民文艺》代表著作协,他们有顾虑正常。我们《燕京文艺》对於这些有爭议的稿子愿发敢发,去年三月份方之的《內奸》,连《收穫》都不愿意发,我们发了。轻泉同志率先將事情做到了前面,准备了几篇评论文章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事实证明,小说大受欢迎。”
周燕如得意地说道。
“我们《十月》也不错,虽然是新刊物,但初生牛续不怕虎,不到两年时间,在全国纯文学杂誌里面的影响力,已经名列前茅。”
《十月》《当代》《城》三家杂誌创办时间短,但年轻力壮跑得快。要不然,《十月》《当代》《城》《收穫》四家杂誌也不会被合称为文学四大名旦。
当然,硬蹭《收穫》,也是一种宣传手段两个人丝毫不让,刘一民再不表態,两个人说不定就要开吵了:“两位编辑,感谢你们看好我的散文,但我跟崔道逸同志约好了,总不能食言,我再等等他们的態度。”
在吵,说明《人民文艺》以李记和崔道逸为首的人都想发,要不然直接说不发就行了。
张守任和周燕如嘆了一口气,又讲明要是不要的话,就联繫他们。
走出燕大,周燕如推著自行车著崔道逸:“崔道逸真是三张纸画一驴脸一一好大的脸面。
“黄鼠狼嘴下逃出的鸡,真是好运气。”张守任也说道。
两人对视一笑,朝著市区骑去,纷纷著要让崔道逸出血请吃饭,顺便打听一下《人民文艺》的態度。
《庐山恋》本来预计一月初就能拍摄完毕,剧组解散,各回各家。没想到直到2月份,朱霖还没回燕京。
在信里面,朱霖告诉刘一民,可能要到春节前一两天才会从沪市回来,现在在上影厂的摄影棚里面拍戏。
刘一民回到宿舍,看著正在收拾行李的刘振云,笑著说道:“振云同志,今年我跟你一块回家,你买票了吗?”
刘振云愣然地看了一眼刘一民,神色间闪过一丝慌乱,支支吾吾地说道:“你今年不在燕京待几天再回去?”
“不了,燕京有什么好待的,过年早点来就行!”刘一民笑著说道,看了看自己的行李,好像也没有什么可收拾的。
带太多的话,一路上太累。
“还没买票,准备明天走。”刘振云老实地说道。
李学勤和陈大志,两个人昨天已经走了,明天估计都能到家。
“咱们一块儿去买票!”刘一民高兴地说道。
刘振云不再整理行李:“你不是一般坐软臥或者臥铺?”
“我又不是什么娇贵人,硬座怎么不能坐了?你怎么回事?以前不是喊著我一块走,今天怎么不想跟我一块?”
刘一民带著审视的意味盯著刘振云,他赶紧说道:“一起就一起,只要你能受住,我可告诉你,十几个小时的硬座走下车屁股疼的都走不了路。”
说完后,又开始收拾起了行李。
刘一民又看了一会儿,发现没什么异常,才踩著梯子来到了自己的上铺。
虽然没什么异常,但刘一民知道,刘振云肯定有事儿!
等买票的时候,才知道到底为什么!
,跟法律系小学妹一块儿回家啊,难怪不想让自己一块儿。刘一民似笑非笑的目光在刘振云身上不断地掠过,搞得浑身像是爬满了蚂蚁一样,非常不自然。
“振云啊,终究是我错付了,冒味了,我现在说今天不走还来得及吗?”刘一民蹭了一下刘振云的肩膀,低声说道。
刘振云赶紧做了一个防备的动作:“你可別瞎说,我就是带著她一块回家!”
“哦!”刘一民点了点头,若有所思地说道:“人家不知道自己回家啊,还得让你带路。”
“不是,不是,保护保护!”
“那行,我也蹭蹭你的保护。”刘一民笑著说道,接著搂著刘振云的肩膀一阵挤眉弄眼,低声说道:“等过年我送你两张话剧票。
刘振云正色道:“瞎,什么话剧票不话剧票的不重要...那个,你送哪部话剧票?是连座的嘛?”
“你想看哪部?”
“《雷雨》”
“竟然不是《狼烟北平》?不给了!”
刘振云赶紧拉著刘一民的手说道:“我不是怕为难你嘛,《狼烟北平》票一个月了听说还不好买,那就《狼烟北平》!”
“行!”
“我跟小郭说一下。”
“別说,等票到了再说,惊喜你懂吗,你得给人家惊喜!”刘一民亲自传授刘振云追妻经验。
刘振云忙不迭的点头:“懂,我懂!”
看吧,刘一民同志非但不会坏事儿,还会帮忙!
回去的路上,刘振云掏出自己写的小说让刘一民和郭见梅看,郭见梅看的极为认真,刘振云让刘一民点评几句。
刘一民笑著说道:“我看可以发表了,投燕京几大杂誌试一试,下次周编和崔师兄来的话,也可以让他们看看。”
刘振云他们在黄河北,下车比刘一民早。他们下车了,刘一民还得坐好几个小时,等下了火车,果然两条腿走路都走不好了。
这罪受的!
刘一民到了汝县,先去了文化馆。雪下的太大,根本没办法回家。老张正带著文化馆的人铲雪,看到刘一民后,將手中的铁锹往雪地里一插,赶紧过来接住了刘一民的行李。
“看看谁来了?”老张大喊一声。
其余埋头铲雪的人都抬起头看向了刘一民,几个老同志因为雪太晃眼,一时间没看清楚。
发现鸛鱼石斧图的李建安也被调到了文化馆,看到刘一民向他表示感谢。
“李建安同志,不用感谢我,是你应得的。咱们中原地区文物多,很多东西都因为不知道而糟蹋了,你调到文化馆文物保护组,咱们文化馆的文物保护力量就多了一分。”
晚上,刘一民被安排到了招待所休息,等到天晴了再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