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真.女儿国和朱霖的自卑(2/2)
刘一民拍了拍比板砖还要薄的录音机,唯一可惜的是,没有什么好磁带。
刘一民站在四合院中央,看著一群女生,揉了揉眼晴,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来到了朱霖的女儿国。院子里,时不时地传出一阵女孩子的嬉笑声。
街道戴著红袖章的大妈脑袋在门口伸来伸去,悄咪咪的把握著全局。
將录音机拿到院子中央,插上唯二的两盒磁带,顿时传出美妙的歌声。
如果此时刘一民手里再拿著一个紫砂壶,时不时的往嘴里面倒口茶,活脱脱的一个地主恶霸的形象。
“刘一民同志,收拾房间这活儿,还得我们女孩子来!”朱霖的室友楚红,笑著说道。
这些人都是朱霖喊来的,她的九个室友虽然都毕业了,但是她们还在附近的研究所工作,离刘一民这里也只是几步路的距离。
除了几名室友外,另外的几个是室友的朋友,朱霖介绍了一遍后,自己还是没认全。
世界迷人眼,迷的他有点脸盲了!
一个个乾的十分起劲儿,偶尔还抬头跟刘一民一起探討点文学。得知刘一民的散文马上就要发表了,一个个兴奋地问刘一民写的是什么內容。
“刘一民同志,散文发表后,接下来是不是就要出版散文集?”朱霖的室友梁玉问道。
刘一民笑著答道:“离出版还远著,最起码得有十几万字的散文才行!”
“到时候我们一定买来收藏!”
院子里嘰嘰喳喳的声音,显得非常悦耳。刘一民正要帮忙,其余几名女孩儿立即拦住了他,笑著说道:“刘一民同志,这些我们来,你要是嫌过意不去,就给我们念一首你发表的诗歌看看!”
“是呀是呀,刘一民同志!”
特娘的,这才是真.女儿国啊!
刘一民转身回了书房,准备写点什么。朱霖跟了进来,炫耀道:“我能干吧!”
“確实能干,只不过也不好意思让人家白忙活。我一会儿出去买点东西,租个铜锅,一起吃个涮锅。”刘一民笑道。
朱霖笑著离开了书房,也加入了清扫大军。
这群免费的劳动力,人家要的不是物质上的回报,更多的是精神上要的回报。刘一民坐在板凳上,想到了后世的励志文案,又改动了一下,增加了一个对比。
【在燕京低头过著忙碌的日子时可能阿拉斯加的鱈鱼正跃出水面地球的极圈正变得五彩斑斕南太平洋的海鸥恰巧掠过海岸南极的企鹅刚睁开悍松的双眼也有可能一头鯨鱼正在舟山搁浅刚露头的海豹成为了因纽特人的晚餐但无论如何年轻人这些都需要你亲自去看见!】
刘一民写完之后,看了看,觉得还行,足以当成这群免费劳动力的精神食粮了。刘一民將稿子压在了录音机下面,打了个招呼骑著自行车来到大街上。
买了几斤牛羊肉和青菜,这时节也没什么青菜,但烫白菜也行,总归点缀一些比较好。
杂七杂八的东西买下来,也非常的繁琐。等什么时候,最难的是铜锅,好不容易才租了一个铜锅。
自行车上恍噹噹的带著东西,停到了大门口,看著往里瞅的大妈,刘一民笑著问道:“大妈,进去吃一口再走?”
“好...哎呀,你这年轻人...我是看看怎么回事儿,年轻人还是注意分寸,健康交友。”大妈警告了一声,扭著套著裤的屁股离开了。
感情是在看看这里是不是举办顏色聚会呀,不过听里面的动静,再看看外面没走远的大妈,心里暗道,还是要当心点。
推著自行车走了进去,一群女孩子看到后纷纷走上来帮忙,没拿到东西的在夸奖著刚才刘一民写得好。
“太美了,我感觉看完之后,我整个人的呼吸都变得舒缓了许多。”
“可惜后半部分有点伤感,海豹成了因纽特人的晚餐。”
“说起这因纽特人,地理上好像讲过!”
“刘一民同志,你是怎么能想出来这么美的句子的!”
刘一民拍了拍身上的灰尘,笑著道:“这也不算什么诗歌,是送给大家的,感谢大家的帮忙!”
厨房里,朱霖和楚红几个人切肉,外面的人忙著摘菜,一边忙一边討论著文学。一顿刷肉吃的宾客皆欢。
“后罩房还没收拾完,等吃完饭,收拾了后罩房就没事了。”楚红吃饭的时候,笑著说道。
“辛苦大家了,辛苦大家了!”
“不辛苦不辛苦,一民同志,什么时候需要帮忙,儘管找我们!”
难怪《今天》的黄睿出去喝酒,每次都要叫一大堆小姑娘,有小姑娘在,这气氛不就有了。
等下午干完活,刘一民又请大家吃了一顿,一个个走的时候,抄上了刘一民写的几句鸡汤,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走的路上,楚红跟朱霖一起,楚红笑著打探起来了她跟刘一民的关係。朱霖蹭了蹭楚红的肩膀,低声道就是普通的同志。
“呦,普通吗?朱霖,咱们是室友,刘一民同志看你明显跟看別人不一样,你可得抓点紧!你在人艺,你们接触的机会多,要是我,我早就表明心意了!”
楚红的话简直大胆,在大街上儘管只有两人,她声音也压得极低,生怕被被人听到了。
朱霖嘆了一口气:“我觉得我配不上刘一民同志!昨天在这里,你知道我见到了谁吗?”
“谁?”
“《黄河大合唱》的作者张广年,现在的作协主席。”
朱霖在庐山的时候决定要说,但是回来后,又支支吾吾的犹豫了起来。
“相信我,爱情是不分这个的!”楚红拍了拍朱霖的肩膀,鼓励道。
朱霖將自己的脑袋再次往厚衣服里面缩了缩,走到大路口后,跟楚红分道扬。
4月1號,隨著《人民文艺》最新一期的出版,刘一民的《法国行记》正式跟读者见面了。很多人都在明里暗里的关注著读者的议论方向,尤其是当初跟李记他们吵的那批人。
《人民文艺》配上了一篇评论,还是李记生前专门写的。拿到手里的样刊后,看著李记的名字,上面热情洋溢地文字,评论著刘一民在法国的所作所为。